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文化遺產的結果 展開

文化遺產

詞語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且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分類介紹


有形遺產

文化遺產圖標
文化遺產圖標
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 ,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人類文化遺址。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築式樣、分佈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

無形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及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間文學、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
形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文化遺產,主要指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它包括民間傳說、習俗、語言、音樂、舞蹈、禮儀、慶典、烹調以及傳統醫藥等。
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影響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寬容、協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於1998年通過決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這個項目的申報有三個基本條件,一個是藝術價值,一個是處於瀕危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有完整的保護計劃。而每兩年才審批一次,每次一國只允許申報一個。從2001年開始,該評選已進行了兩次,共批准了47項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中國的崑曲和古琴以及新疆的木卡姆和與蒙古國聯合申辦的蒙古長調

遺產標準


歷史紀念物

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成分或結構的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考古遺址
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建築群
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繫的建築群。

評價標準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方可獲得批准。
天壇
天壇
第一項標準是遺產項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遺產,必須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比如說雅典的衛城,它代表著當時古代希臘最高的藝術 成就,反映了希臘人的創造力,反映了他們的智慧。雅典衛城這個項目就符合世界遺產的第一項標準,特別是當中的這些神廟,是由希臘最著名的一些藝術家建造完成。
第二項標準是講遺產項目在一定的時期內或者在世界的某一個特定的文化區域內,它反映了建築藝術或者這種紀念性建築物的這樣的一個藝術,包括城鎮規劃景觀設計方面,所體現的這樣的一種人類觀念的轉變。如果我們簡單來概括它,可以說它是一個表達了人類觀念的一個轉變。那麼像這樣的例子比如說像德國的一個遺產項目,叫做鮑豪斯學院,這是一個存在了僅僅十幾年的一個藝術學校,但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當中,這個學校把古典的或者說傳統的建築教育和藝術設計教育轉化為一個現代主義的教育方式。它反映了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人類思想觀念、審美觀念包括教育觀念的轉化,所以儘管它只存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但是它的學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為它反映了在這樣一個時期人類的觀念的變化。
文化遺產城市
文化遺產城市
第三項標準是人們面對的這個遺產項目它能夠成為一種已經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傳統,它能夠提供這樣的一種見證。比如說像耶路撒冷,這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遺產項目,它反映了古老的人類文明在這裡產生髮展,可能有一部分這樣的文明,或者這樣的一個文化,如今已經變了,已經消失了,但是耶路撒冷是他們發源地,是他們曾經存在的一個歷史見證,如果能夠滿足這樣一項標準,這個項目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遺產名錄》當中。
第四項標準是指它可以作為人類一個歷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它的一個典型的一個代表性建築,能夠反映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的建築或者景觀的傑出範例。如果我們簡單來說一個時代的傑出範例。比如像我們的故宮,實際上就是這樣的,大家一講到明清,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這樣一個時期的話,你馬上可以聯想到故宮,聯想到北京的故宮,聯想到瀋陽的故宮,它們已經變成這樣一個時代的一個象徵,那麼另外比如說像克里姆林宮和紅場,也是《世界遺產名錄》上的一個項目,一講到俄國革命,講到早期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這個克里姆林這個紅場就是一個象徵,已經變成這樣一個時代的象徵。
第五項標準是我們所面對的遺產它可以作為人類傳統的寄居地和怎麼樣使用土地,人 類怎麼樣居住這樣的一個傑出範例。特別是它可能反映了一種或者幾種文化。比如說威尼斯,義大利名城,那麼它就是這樣的一個範例。從中世紀的時候,有一些人逃避戰亂在這兒定居下來,然後在這樣建造這樣一個城市,隨著義大利經濟的發展,隨著威尼斯經濟的發展,隨著威尼斯的強大,這個城市逐步發展,然後建立了許許多多非常傑出的建築。然後在這兒培養出了一大批的藝術家,像威尼斯畫派,這樣一大批的藝術家,那麼隨著整個世界貿易體系的變化,隨著世界各國在海上的權利的一個逐漸變化,威尼斯後來失去了原來的地位,它可能那一度的輝煌如今已經消退了,但是威尼斯這座城市本身,見證了這樣的一個文明,像這樣的城市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遺產名錄》當中,實際上麗江、平遙也都屬於這樣一個類型的項目,它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和怎麼樣使用土地。比如說麗江,怎麼樣和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的關係,和周圍濕地之間的關係,那麼這些都可以驗證人和自然之間的這種平衡。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
第六項標準是一項特殊的標準,這項標準通常來說,不可以直接作為單獨的一項標準,來評價一個世界遺產項目能否列入到《世界遺產名錄》當中來,那麼這就是與有特殊意義的世界或者現行的這種傳統、思想或者文學藝術有直接關係。這個項目和前面我們講到的五個標準稍微有不同,前五項標準只要滿足其中的一項,就可以列入到《世界遺產名錄》當中,但是對於第六項來說,它需要滿足前五項的其中的一項,然後第六項作為一個補充項可以列進去。比如說像我們的故宮,因為和我們歷史當中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有關,所以它也可以滿足這一項標準的要求。
《世界遺產名錄》在1978年第一次公布,一共有12項,現已經有了754項,數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遺產在這樣的一個變化過程當中,遺產的項目也在不斷出現一些新的類型。比如說我們剛才講到 城市的問題,從遺產公約規定紀念物,然後建築群遺址,發展到後來的城市,後來覺得僅僅有城市還有這些建築還是不夠,還希望進一步擴展,於是1992年的時候提出一個新的品位,屬於文化遺產當中一個新的品位,就是文化景觀,提出一個文化景觀的概念。文化景觀實際上反映的內容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一個結果,而產生一種特殊的人類文化的面貌。
文化景觀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就是人類設計建造的,具有明確規劃的景觀,包括像具有美學價值的這種花園廣場這樣的一種景觀,這是一種類型。另外一個就是它逐漸發展而成的,可能不是人們一次設計出來的,逐步發展而成的,它是基於一種社會文化甚至是一種行政或者是宗教的要求,與環境相適應最後形成了一種景觀,另外一類實際上是一種結合類的,比如說它包括一些自然的風貌,同時又有一些人文的東西共同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具備通過某些物質遺產所表現出的強烈的宗教或者藝術和文化的一種影響。對文化景觀來說這是三種類型,廬山也是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它逐漸形成發展的過程,可能更多適合的應當是第二種類型,因為它是一個逐步有機發展而形成的由於社會文化或者宗教的要求,逐漸形成並且和環境相適應形成了如今這樣一個非常獨特的具有突出的世界性價值的這樣的一種景觀環境。這對於遺產保護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類型。

中國遺產


歷史建築文化遺產

所屬地區文化遺產列入時間
北京市
明清故宮
頤和園
天壇
長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
1998
1998
1987
1987
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1994
山西省
平遙古城
雲岡石窟
1997
2001
山東省曲阜孔廟孔林孔府1994
甘肅省敦煌莫高窟1987
重慶市大足石刻1999
陝西省秦陵兵馬俑1987
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1997
湖北省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
西藏自治區拉薩布達拉宮1994
雲南省麗江古城1997
河南省
龍門石窟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2000
2010年8月2日
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2000
安徽省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2000
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
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2000
2003
遼寧省與吉林省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
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歷史城區2005
廣東省開平碉樓及村落2007年6月28日
福建省福建土樓2007年7月6日
內蒙古自治區元上都遺址2012年6月29日
湖北咸豐唐崖土司城遺址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
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
2015年7月4日

自然與文化遺產

所屬地區自然與文化遺產列入時間
山東省泰山1987
安徽省黃山1990
四川省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1996
福建省武夷山風景名勝區1999

自然遺產

所屬地區自然遺產列入時間
四川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黃龍風景名勝區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1992
1992
2004
湖南省武陵源風景名勝區1992
雲南省
三江併流
澄江帽天山化石群
2003
2012年7月2日
江西省三清山風景名勝區2008年7月7日
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中國南方喀斯特2008年6月27日
貴州赤水、湖南崀山、
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龜峰
中國丹霞2010年8月2 日
貴州銅仁梵凈山2018年7月

世界文化景觀

所屬地區世界文化景觀列入時間
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1995
浙江省杭州西湖2011年 6月25日

歷史文化遺產

所屬地區歷史文化遺產列入時間
河南省
江蘇省
安陽殷墟
徐州梆子 
2006年7月13日
2008年6月7日

文化景觀

所屬地區文化景觀列入時間
山西省五台山2009年6月22日

國家級非物質


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確定並公布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範化,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並制定“國家 + 省 + 市 + 縣”共4級保護體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關部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先後批准分別於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命名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5月20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518項)
2008年6月14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0項)
2011年6月10日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91項)
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06〕18號
第二批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
第三批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11〕14號

國外遺產


國外文化遺產
國家文化遺產列入時間
柬埔寨吳哥窟1992
孟加拉
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歷史名城
帕哈爾普爾的佛教毗訶羅遺址
1985
1985
寮國
琅勃拉邦的古城
占巴塞文化風景區
1995
2001
越南
順化歷史建築群
聖子修道院
會安古鎮
1993
1999
1999
阿富汗
查姆清真寺院尖塔和考古遺址
巴米揚谷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
2002
2003
澳大利亞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2004
日本
法隆寺地區的佛教古迹
姬路城
1993
1993
朝鮮高句麗古墓群2004
伊朗
恰高·佔比爾
波斯波利斯
1979
1979
印度
阿旃陀石窟群
埃洛拉(埃盧魯)石窟群
1983
1983
尼泊爾
加德滿都谷地
佛祖誕生地藍毗尼
1979
1997
巴基斯坦
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跡
塔克希拉
1980
1980
土庫曼古梅爾夫國家歷史文化公園1999
哈薩克
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陵墓
泰姆格里考古景觀岩刻
2003
2004
菲律賓
菲律賓巴洛克教堂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維甘歷史古城
1993
1995
1999
韓國
石窟庵和佛國寺
海印寺及八萬大藏經藏經處
1995
1995
斯里蘭卡
阿努拉德普勒聖城
波隆納魯沃古城
1982
1982
泰國
素可泰歷史城鎮
阿育他亞(大城)
1991
1991
烏茲別克
伊特察思·卡拉
布哈拉歷史中心
1990
1993
2000
2001
蒙古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2004
印度尼西亞
婆羅浮屠寺廟群
普蘭巴南寺廟群
桑義蘭早期人類遺址
1991
1991
1996
貝南阿波美王宮1985
波札那措迪洛山2001
多哥古帕瑪庫景觀2004
衣索比亞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貢德爾地區的法西爾蓋比城堡及古建築
阿瓦什低谷
1978
1979
1980
甘比亞詹姆斯島及附近區域2003
迦納
沃爾特河阿克拉中區和西區的要塞和城堡
阿散蒂傳統建築
1979
1980
肯亞拉穆古城2001
馬達加斯加安布希曼加的皇家藍山行宮2001
馬爾他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
瓦萊塔古城
馬爾他巨石廟
1980
1980
1980-1992
馬里
傑內古城
廷巴克圖
阿斯基亞王陵
1988
1988
2004
奈及利亞宿庫盧文化景觀1999
塞內加爾
戈雷島
聖路易斯島
1978
2000
辛巴威
大辛巴威國家紀念地
卡米國家遺址紀念地
馬托博山
1986
1986
2003
南非
羅布恩島
斯泰克方丹
馬蓬古布韋文化景觀
1999
1999
2003
烏干達巴干達國王們的卡蘇比陵2001
坦尚尼亞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
桑給巴爾石頭城
1981
2000
阿根廷
庫埃瓦—德爾阿斯—馬諾斯
科爾多巴耶穌會牧場和街區
1999
2000
2003
阿根廷和巴西
聖伊格納西奧米尼
聖安娜
羅雷
1983-1984
玻利維亞
波托西城
奇基托斯基督教傳教區
蘇克雷城
1987
1990
1991
1998
2000
智利
拉帕努伊國家公園
奇洛埃教堂
瓦爾帕萊索港口城市歷史區
1995
2000
2003
巴西
歐魯普雷圖歷史名鎮
奧林達歷史中心
1980
1982
加拿大
拉安斯歐克斯梅多國家歷史遺址
安東尼島
1978
1981
哥倫比亞
卡塔赫納港口、要塞和古迹群
蒙波斯的聖克魯斯歷史中心
1984
1995
宏都拉斯科潘瑪雅古迹損址1980
古巴
哈瓦那舊城及其工事體系
特立尼達和洛斯因赫尼奧斯山谷
1982
1988
多米尼加聖多明各殖民城市
厄瓜多
基多舊城
昆卡的洛斯·里奧斯的聖安娜歷史中心
1978
1999
薩爾瓦多霍亞-德賽倫考古遺址1993
瓜地馬拉
安提瓜瓜地馬拉
基里瓜考古公園和瑪雅文化遺址
1979
1981
海地國家歷史公園:城堡、聖蘇西宮、拉米爾斯堡壘1982
墨西哥
帕倫克古城
國家公園
墨西哥城
1987
1987
1987
尼加拉瓜萊昂·別霍遺址2000
巴拿馬
波托韋洛-聖洛倫索
巴拿馬城考古遺址及巴拿馬歷史名區
1980
1997,2003
聖基特和尼維斯島硫磺石山要塞國家公園1999
巴拉圭塔瓦蘭格的耶穌和巴拉那的桑蒂西莫-特立尼達耶穌會傳教區1993
蘇利南帕拉馬里博的古內城2002
美國
梅薩維德印第安遺址
獨立大廳
卡俄基亞土丘歷史遺址
1978
1979
1982
秘魯
科斯科古城
夏文考古遺址
昌昌城考古地區
1983
1985
1986
阿爾及利亞
貝尼·哈瑪德的卡拉城
傑米拉
蒂帕薩
1980
1982
1982
埃及
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1979
1979
伊拉克
哈特拉
亞述古城
1985
2003
約旦
佩特拉
庫塞爾阿姆拉
烏姆賴薩斯考古遺址
1985
1985
2004
黎巴嫩
安傑爾
巴勒貝克
比布魯斯
提爾城
1984
1984
1984
1984
利比亞
萊波蒂斯考古遺址
薩布拉塔考古遺址
1982
1982
葉門
薩那古城
城牆環繞的希巴姆古城
乍比得歷史古城
1986
1982
1993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的阿拉伯人聚居區
迦太基遺址
1979
1979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舊城及其城牆1981
茅利塔尼亞瓦丹、欣蓋提、提希特和瓦拉塔古鎮1996
摩洛哥
非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區1981
馬拉柯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區1985
1981
1985
阿曼
巴赫萊要塞
巴特·庫特姆和艾因考古遺址
乳香之路
1987
1988
2000
蘇丹博爾戈爾山及納巴塔地區2003
敘利亞
大馬士革古城
布基拉古城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
1979
1980
1980
西班牙
阿拉貢自治大區特魯埃爾的穆德哈風格建築群
地中海原始岩畫藝術
1986
1984
1984
(共43國家)

主要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寬容、協調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於1998年通過決議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這個項目的申報有三個基本條件,一個是藝術價值,一個是處於瀕危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有完整的保護計劃。而每兩年才審批一次,每次一國只允許申報一個。從2001年開始,該評選已進行了兩次,共批准了47項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中國的崑曲和古琴以及新疆的木卡姆和與蒙古國聯合申辦的蒙古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