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麟
中國革命家
鄭超麟(1901年—1998年),福建漳平人,中國現代史上的革命家、思想家,托洛茨基主義在中國的代表人物。化名馬道甫(Марлотов),筆名超麟、林伊文、林超真、曹真、綺紋等。
1919年去法國勤工儉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2年為“少年共產黨”18名代表之一。1923年被選派到蘇聯留學,1924年被派回國,在上海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編輯黨報,草擬共產黨內部教育與黨外宣傳的文件,翻譯布哈林所著《共產主義ABC》,同時擔任上海大學教員。參加過五卅運動,第二、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1927年參加中共五大。後任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八七會議后隨中央秘密回到上海,任新黨報《布爾什維克》主編。1928年赴福建整頓黨務。不久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15年。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提前獲釋。1940年回上海《鬥爭報》編輯部。同時翻譯托洛茨基《俄國革命史》。為後來命名為“中國國際主義工人黨”領導人之一。1952年入獄。1979年恢復自由,任上海市第六屆政協委員、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著有《鄭超麟回憶錄》《從第一國際到第四國際》等。
鄭超麟
從1979年6月出獄到1998年8月逝世的十九年中,鄭超麟的身體雖因長期受到摧殘而局部殘廢,但他過的不是一般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而是十分緊張的思索與寫作生活。這時期內他協助一些歷史學家編寫中國革命與中共的信史,糾正過去官方歷史家在這方面有意與無意的歪曲,特別是糾正過去對於陳獨秀的誣衊與歪曲。此外他對中國與世界革命的基本問題作系統的與獨立的思考,並且寫下了思考的過程和結果。他的這三方面的努力,記錄在將近百萬字的文稿里。可惜迄今只有小部分能獲得出版機會。雖然從1979年起他已得到人身自由,而且還被指派為上海市政協委員會的委員,但他仍然戴著"反革命"帽子,仍然遭到歧視。近幾年來他所著的回憶錄雖曾獲准以“內部發行”方式印行了兩次,他翻譯的一本小說《諸神復活》(俄國作家梅列希考夫斯基 D.Merezhkovs女所作)得以重新出版。他的大量著作中,只有《回憶錄》曾被班國瑞教授(Prof.G.Bentom)譯成英語,由美國人文出版社(Humanitie press)出版。德國的魯道爾夫·西格爾(Rudoe Segall)又由此書的英譯稿譯成德語,由德國法蘭克福的LSP-verlog書店出版。以此讓海外朋友能多少見到中國這位非凡的馬克思--托洛茨基主義者的生平。妻子劉靜貞於一九七九年六月與鄭超麟一起離開勞改營,不足半年後逝世。他們的兒子弗來,生於1938年,夭折於1945年。鄭超麟晚年的日常生活是由他的侄孫女照顧的。
1998年8月1日病逝於上海,享年97歲。
翻譯出版《共產主義ABC》,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理論。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兼任《嚮導》、《新青年》編輯。翻譯馬列著作和外國文學作品數十部,如《諸神復活》、《大學時代》等,撰寫詩歌數百篇,文章、回憶錄數百萬字,如《鄭超麟回憶錄》、《懷舊集》、《玉尹殘集》等,許多作品在國外有多種文字版本。翻譯出版《從蘇聯歸來一附:答客難》。在香港出版《史事與回憶》3卷本、100餘萬字。
是閩西南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也是史稱“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
2021年12月26日,由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宣傳通訊》、中共上海市虹口區委黨史辦公室、中共四大紀念館聯合舉辦的“鄭超麟在中共中央機關史料徵集與整理”學術研討會在中共四大紀念館召開。來自線上線下的黨史專家、學者80餘人參加會議。
研討會開幕式上,鄭超麟後人鄭曉方女士向中共四大紀念館捐贈了鄭超麟1979年的珍貴手稿——《我所知道的瞿秋白》。會議主要圍繞鄭超麟在大革命時期尤其是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期間,參與編輯《新青年》《嚮導》《熱血日報》《布爾塞維克》等早期黨刊黨報的革命實踐展開,進行了多角度的史料辨析和現實價值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