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廬隱
黃廬隱
黃廬隱:女,漢族,1896年5月在福建閩侯縣出生,1934年5月去世享年36歲。廬隱是一位感傷的悲觀主義者。
黃廬隱(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鄉人。其筆名廬隱,有隱去廬山真面目的意思。1903年父親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年入教會辦的慕貞書院小學部。信仰基督教。1912年考入女子師範學校,1917年畢業後任教於北平公立女子中學、安徽安慶小學及河南女子師範學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師範國文系。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2年大學畢業後到安徽宣城中學任教,半年後回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國文。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海濱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學教書,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學校長半年,幾年間,母親、丈夫、哥哥和摯友石評梅先後逝世,悲哀情緒浸透在這個時期出版的作品集《靈海潮汐》和《曼麗》之中。1930年與李唯建結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雲歐情書集》。婚後她們一度在東京居住,出版過《東京小品》 。1931年起擔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學國文教師。36歲時因臨盆難產子宮破裂,死於上海大華醫院。
廬隱大學畢業時才二十二歲,不久就又到了安徽一個中學任教。在那裡,她嘗到了社會給予的苦頭,她說那雖只有半年的工作,卻使她的心境老了十年。她總是懷著美好的善心去看人,而她得到的卻是傾軋和敵意。
1923年夏,她不顧家庭、朋友的反對和強烈的社會輿論,與有夫人的郭夢良南下在上海一品香旅社舉行了婚禮。廬隱的行為雖然受到許多人(包括最好的朋友)批評,但蘇雪林倒著實為她辯護了一場,說批評者,“不應當拿平凡的尺,衡量一個不平凡的文學家。”
廬隱曾經有過獨身主義,但郭夢良的愛情摧毀了她的理智,她認為:只要有了愛情,什麼問題都沒有了。結了婚,一方面她滿足了,同時也失望了——她理想的婚姻生活和婚後的生活實際完全相反。在不佳的情緒和家庭瑣事中沉浮了半年之後,又繼續努力她的著作生涯,寫出了《勝利以後》、《父親)、《秦教授的失敗》等短篇小說。1925年7月,她出版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海濱故人》之後不久,不幸突然向她襲來:郭夢良因腸胃病竟一病而逝。這時,她身邊已經有了一個女兒,她的精神受到打擊,心裡充滿了絕望的哀傷。她忍耐著痛苦,帶著孩子,送郭夢良的靈柩回鄉福州安葬。她在郭家居住時,在福州女子師範任教。郭的前妻對她並不壞,只是婆婆太刻薄,處處對她迫害,連晚上點煤油燈都要遭到惡罵,實在無法忍受,便帶著孩子,像一隻沒有篷的小船,被命運驅趕著,從福建漂泊到了上海。在福州,她寫了《寄天涯一孤鴻》,《秋風秋雨》和《靈海潮汐》等短篇和散文,記載著些暗淡生活里的暗淡日子和構思。
廬隱是一位感傷的悲觀主義者。除了早期若干篇作品外,作品都沒有擺脫悲哀的色調。她追求人生的意義,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覺得人生“比作夢還要不可捉摸”,她在悲哀的海里,幾乎苦苦掙扎了一生。她,或她作品里的主人,常常被悲哀所困擾,不得解脫,把悲哀看作是偉大的聖者。
蘇雪林說,廬隱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悲哀,苦悶,憤世,嫉邪,視世間事無一當意,世間人無一愜心”(《二三十年代作家與作品》),在《關於廬隱的回憶》一文中說:“在廬隱的作品中尤其是《象牙戒指》,我們可以看出她矛盾的性格。……廬隱的苦悶,現代有幾個人不曾感覺到?經驗過?但別人諱莫如深,唯恐人知,廬隱卻很坦白地自加暴露,又能從世俗非笑中毅然決然找尋她苦悶的出路。這就是她的天真可愛和過人處。”
冰心與廬隱,文學史家們把她們視為“人生派”中的一派。雖然她們都關心現實生活,都主張在作品里表現時代色彩,但一旦這種思想和主張變成了果實——作品,她們的差別就顯出來了。冰心在作品里,通過對無限生動的大自然和母愛的漚歌,表現出她對自由、光明人生的追求的理想。廬隱的作品則不同,她的主人公都是無出路的,前途茫茫,一片黑暗,他們負荷著冷酷、無情的現實,悲哀著走向人生的盡頭、有人說“黃廬隱對社會裡的任何人都不承認,她深深的感受著孤獨。謝冰心主張則不然,她認為在人與人之間,是有不可分離的關係、這樣,黃廬隱便必然的用著悲哀的視線眺望人間,而謝冰心,也不可避免的用了無限的熱情來溫暖人類。她們倆,一個是對世界表現了完全的絕望,一個是感覺著被損害的偉大的愛可以如死灰之能復燃……”
1920年
《“女子成美會”希望於婦女》(《晨報副刊》,2月19日,雜論)
《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文藝會刊》,4月1日第2期,雜論)
《金陵》(《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文藝會刊》,4月1日第2期,新詩)
《思想革新的原因》(《人道》,8月5日第1號,雜論)
《新村底理想與人生底價值》(《批評》,12月5日第4號“新村號”,雜論)
1921年
《勞心者與勞力者》(《批評》,1月11日第6號,雜論)
《海洋里底一出慘劇》(《時事新報》,1月25~26日,小說)
《一個著作家》(《小說月報》,2月10日第2卷第2號,小說)
《近世戲劇的新傾向》(《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文藝會刊》,4月1日第3期,雜論)
《小說的小經驗》(《時事新報·文學旬刊》,5月29日第3期,雜論)
《一封信》(《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2卷第6號,小說)
《一個病人》(《時事新報·文學旬刊》,6月30日第6期,小說)
《紅玫瑰》(《小說月報》,7月10日第12卷第7號,小說)
《創作的我見》(《小說月報》,7月10日第12卷第7號,雜論)
《月夜裡的簫聲》(《時事新報·文學旬刊》,7月30日第9期,小說)
《整理舊文學與創造新文學》(《時事新報·文學旬刊》,7月30日第9期,雜論)
《兩個小學生》(《小說月報》,8月10日第12卷第8號,小說)
《“作什麼?”》(《時事新報·文學旬刊》,8月10日第10期,小說)
《砍柴的女孩》(《時事新報·文學旬刊》,8月10日第10期,新詩)
《哀音》(《時事新報·文學旬刊》,9月1日第13期,小說)
《王阿大之死》(《時事新報·學燈》,9月4~6日,小說)
《靈魂可以賣嗎?》(《小說月報》,11月10日第12卷第11號,小說)
《祝晨報第三周(年)的紀念》(《晨報副刊》,12月1日,新詩)
《思潮》(《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2卷第12號,小說)
1922年
《餘淚》(《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3卷第6號,小說)
《一個女教員》(《時事新報·文學旬刊》,2月1日、3月1日第29、30期,小說)
《一個夜裡的印象》(文學研究會編《小說彙刊》,商務印書館,5月初版,小說)
《郵差》(文學研究會編《小說彙刊》,商務印書館,5月初版,小說)
《傍晚的來客》(文學研究會編《小說彙刊》,商務印書館,5月初版,小說)
《一個快樂的村莊》(文學研究會編《小說彙刊》,商務印書館,5月初版,小說)
《碧濤之濱》(《學藝》,9月第4卷第3號,散文)
《靈魂的傷痕》(《時事新報·文學旬刊》,8月11日第46期,散文)
《悠悠的心》(《時事新報·文學旬刊》,8月21日第47期,新詩)
《東遊得來的禮物》(《時事新報·文學旬刊》,9月1日第48期,散文)
《華嚴瀧下》(《時事新報·文學旬刊》,9月11日第49期,散文)
《海邊的談話》(《時事新報·文學旬刊》,9月21日第50期,散文)
《最後的光榮》(《時事新報·文學旬刊》,10月10日第52期,散文)
《月下的回憶》(《小說月報》,10月10日第13卷第10號,散文)
《月下》(《時事新報·文學旬刊》,11月10日第55期,散文)
《或人的悲哀》(《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3卷第12號,小說)
1923年
《徬徨》(《小說月報》,1月10日第14卷第1號;又載《北京周報》(日文版),3月4、11日,小說)
《離開東京的前一天》(《時事新報·文學旬刊》,3月21日第68期,散文)
《浮桑印影》(《學藝》,4月第4卷第10號,散文)
《最後的命運》(《晨報副刊·文學旬刊》,6月1日,散文)
《麗石的日記》(《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4卷第6號,小說)
《月色與詩人》(《晨報副刊·文學旬刊》,6月11日,雜論)
《中國小說史略》(連載於《晨報副刊·文學旬刊》,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8月21日、9月1日、9月11日;又以《中國歷代小說》為題,連載於《北京周報》(日文版),8月5日~10月19日,雜論)
《流星》(《晨報副刊·文學旬刊》,10月1日、10月12日、10月21日、11月21日、12月21日,小說)
《秋別》(《晨報副刊》,10月7日,新詩)
《寂寞》(《晨報副刊》,10月7日,新詩)
《海濱故人》(《小說月報》,10月10日第14卷第10號、12月10日第14卷第12號,小說)
《淡霧》(《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12月1日,小說)
《新的遮攔》(《星海》,12月10日,小說)
《將我的苦惱埋葬》(《晨報副刊·文學旬刊》,12月11日,新詩)
1924年
《寄一星》(《晨報副刊·文學旬刊》,1月11日,散文)
《灰色的路程》(《東方雜誌》,1月25日第21卷第2號,小說)
《中國的婦女運動問題》(《民鐸》,3月1日第5卷第1號,雜論)
《淪落》(《小說月報》,4月10日第15卷第4號,小說)
《舊稿》(《小說月報》,5月10日第15卷第5號,小說)
《前塵》(《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5卷第6號,小說)
《醉鬼》(《時事新報·文學周報》,6月30日第128期,小說)
1925年
《父親》(《小說月報》,1月10日第16卷第1號,小說)
《海濱消息——寄波微》(《京報副刊·婦女周刊》,3月,散文)
《幽弦》(《小說月報》,5月10日第16卷第5號,小說)
《勝利以後》(《小說月報》,6月10日第16卷第6號,小說)
《囈語》(《京報副刊·婦女周刊》,9月2日,散文)
《秦教授的失敗》(《小說月報》,10月10日第16卷第10號,小說)
《危機》(《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6卷第12號,小說)
《海濱故人》(商務印書館,7月初版,短篇集)
《詩人李白》(《小說月報》號外“中國文學研究專號”,雜論)
《郭君夢良行狀》(《時事新報·學燈》,12月7日,祭文)
1926年
《寄天涯一孤鴻》(《小說月報》,10月10日第17卷第10號,散文)
《靈海潮汐致梅姐》(《小說月報》,11月10日第17卷第11號,散文)
《寂寞》(《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7卷第12號,小說)
1927年
《藍田的懺悔錄》(《小說月報》,1月10日第18卷第1號,小說)
《何處是歸程》(《小說月報》,2月10日第18卷第2號,小說)
《文學與革命》(《國聞周報》,5月22日第4卷第19期,雜論)
《月夜孤舟》(《薔薇周刊》,5月24日第2卷第26期,散文)
《秋風秋雨愁煞人》(《薔薇周刊》,6月14日第2卷第29期,小說)
《憔悴梨花風雨後》(《薔薇周刊》,6月21、28日第2卷第30、31期,小說)
《吊英雄》(《薔薇周刊》,7月5日第2卷第32期,新詩)
《愁情一縷付征鴻》(《薔薇周刊》,7月26日第2卷第35期,散文)
《婦女的平民教育》(《教育雜誌》,第19卷第9號“平民教育專號”,雜論)
《歸途》(《薔薇周刊》,10月18日第3卷第46期,隨筆)
《英雄淚》(《薔薇周刊》,12月5日第2卷第47期,新詩)
《研究文學的方法》(《薔薇周年紀念增刊》,雜論)
《公事房》(《薔薇周年紀念增刊》,小說)
《犧牲》(《薔薇周年紀念增刊》,劇本)
1928年
《曼麗》(北平古城書社,1月發行,短篇集)
《寄波微》(《薔薇周刊》,1月16日第3卷第53期,散文)
《偵探》(《薔薇周刊》,2月28日第3卷第58期,小說)
《婦女的平民教育》(商務印書館,4月,單行本)
《弱者之呼聲》(《薔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國恥紀念特刊》,新詩)
《雪恥之正當途徑》(《薔薇周刊》,6月2日第4卷《國恥紀念特刊》,雜論)
《祭獻之辭》(《世界日報》,12月《石評梅女士紀念特刊》,祭文)
《石評梅傳略》(《世界日報》,12月《石評梅女士紀念特刊》,傳記)
《雨夜》(《小說月報》,12月10日第19卷第12號,小說)
1929年
《素心蘭——夜的奇迹之一》(《鴞》,1月9日第4期,散文)
《雲蘿姑娘》(《小說月報》,1月10日第20卷第1號,小說)
《文學家的使命》(《華嚴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雜論)
《夜的奇迹》(《華嚴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期,散文)
《歸雁》(《華嚴月刊》,1月20日第1卷第1~8期,小說)
《畸侶先生》(《真善美》,2月2日紀念一周年號外“女作家號”,小說)
《星夜》(《華嚴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美麗的姑娘》(《華嚴月刊》,2月20日第1卷第2期,散文)
《病中》(《河北民國日報副刊》,2月28日第65號,小說)
《空虛——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國日報副刊》,3月1日第66號,新詩)
《漠然——夜的奇迹之一》(《河北民國日報副刊》,3月5日第69號,新詩)
《乞丐》(《華嚴月刊》,3月20日第1卷第3期,小說)
《春的警鐘》(《華嚴月刊》,4月20日第1卷第4期,散文)
《樹蔭下》(《認識周報》,5月15日第1卷第16號,小說)
《衝突》(《華嚴月刊》,5月20日第1卷第5期,劇本)
《介之推》(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6月初版,平民讀物)
《不幸》(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6月初版,平民讀物)
《穴中人》(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6月初版,平民讀物)
《秋聲》(《華嚴月刊》,6月20日第1卷第6期,散文)
《我生活在沙漠上》(《華嚴月刊》,7月20日第1卷第7期,散文)
《青春的權威者》(《華嚴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亡命》(《華嚴月刊》,8月20日第1卷第8期,散文)
《婦女生活的改善》(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0月初版,平民讀物)
《來呵!我的愛人》(《薔薇周刊》,9月10日第126期,新詩)
《去年今日——悼石評梅》(《世界日報·評梅逝世周年紀念特刊》,10月6日,散文)
1930年
《人間天堂》(《益世報》,1月3~9日;又以《地上的樂園》為題,載《新月》,6、7月第3卷第5、6期,小說)
《雲鷗的通信》(《益世報》,2月14日~4月8日)
《歸雁》(神州國光出版社,3月,中篇小說)
《東京小品·一、咖啡店,二、廟會,三、鄰居,四、沐浴》(《婦女雜誌》,12月第16卷第12號)
1931年
《靈海潮汐》(上海開明書店,1月初版,短篇集)
《雲鷗情書集》(廬隱、李唯建合著)(神州國光社,2月初版,書信集)
《井之頭公園》(《晨報副刊·學園》,2月25日第16號,散文)
《幾句實話》(《晨報副刊·學園》,3月26、27日第45、46號,散文)
《蘋果爛了》(《小說月報》,5月10日第22卷第5號,小說)
《象牙戒指》(未完)(《小說月報》,6、7、8、9、11、12月10日第22卷第6、7、8、9、11、11號,小說)
《東京小品·五、櫻花樹頭》(《婦女雜誌》,第17卷第5號,散文)
《東京小品·六、那個怯弱的女人》(《婦女雜誌》,第17卷第6號,散文)
《東京小品·七、柳島之一瞥》(《婦女雜誌》,第17卷第7號,散文)
《東京小品·八、烈士夫人》(《婦女雜誌》,第17卷第8號,散文)
1932年
《擱淺的人們》(《讀書雜誌》,1月10日第2卷第1期,小說)
《豆腐店的老闆》(《讀書雜誌》,4月1日第2卷第4期,小說)
《飄泊的女兒》(《申江日報·海潮》,9月18日第1號,小說)
《雲端一白鶴》(《申江日報》第4版,9月18日,古詩)
《異國秋思》(《申江日報·海潮》,9月25日第2號,散文)
《給我的小鳥兒們》(《華年周刊》,10月1日第1卷第25期,散文)
《碧波》(《申江日報·海潮》,10月23日第4號,小說)
《補襪子》(《申江日報·海潮》,10月26日第6號,小說)
《野妓拉客》(《申江日報·海潮》,10月30日第7號,小說)
《秋光中的西湖》(《申江日報·海潮》,11月13日第9號,散文)
《給我的小鳥兒們(二)》(《申江日報·海潮》,11月20日第11號,散文)
《給我的小鳥兒們(三)》(《申江日報·海潮》,12月11日第13號,散文)
《跳舞場歸來》(《申江日報·海潮》,12月25日第15號,小說)
《小小的吶喊》(《女聲》,12月第1卷第6號,小說)
1933年
《人生的夢的一幕》(《申江日報·海潮》,1月8日第17號,小說)
《前途》(《前途》,1月10日創刊號,小說)
《一個情婦的日記》(《申江日報·海潮》,1月15日、1月22日、2月5日、2月19日、2月26日第18、19、20、22、23號,小說)
《好丈夫》(《女聲》,1月15日第1卷第7期,小說)
《一段春愁》(《時代畫報》,2月1日第3卷第11期,小說)
《女人的心》(《時代畫報》,2月14日~5月5日,小說)
《女人的心》(四社出版社,6月,中篇小說)
《玫瑰的刺》(中華書局,3月,中、短篇集)
《今後婦女的出路》(《女聲》,3月16日第1卷第12期,雜論)
《水災》(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3月初版,平民讀物)
《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發刊詞》(《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創刊號,序言)
《著作家的修養》(《上海工部局女中年刊》,5月2日創刊號,序言)
《丁玲之死》(《時事新報·青光》,7月2日,雜論)
《災還不夠》(《時事新報·青光》,7月7日,雜論)
《屈伸自如》(《時事新報·青光》,7月14日,雜論)
《監守自盜》(《時事新報·青光》,7月21日,雜論)
《愧》(《時事新報·青光》,7月28日,雜論)
《戀愛不是遊戲》(《時事新報·青光》,8月4日,雜論)
《花瓶時代》(《時事新報·青光》,8月11日,雜論)
《我願秋常駐人間》(《時事新報·青光》,8月18日,雜論)
《男人和女人》(《時事新報·青光》,8月25日,雜論)
《代三百萬災民請命》(《時事新報·青光》,9月1日,雜論)
《水災》(《女聲》,9月1日第1卷第23期,小說)
《中學時代生活的回憶》(《女聲》,9月16日第1卷第24期,散文)
1934年
《我的創作經驗》(《女青年月刊》,3月第13卷第3期,雜論)
《窗外的春光》(《人間世》,4月5日第1期,散文)
《讀詩偶得》(《人間世》,5月2日第4期,散文)
《象牙戒指》(商務印書館,5月,長篇小說)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