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三師

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三師

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三師為原紅三十五軍基礎上整編起來的,師長鄧毅剛,後有王雲橋、劉鐵超(1932年8月犧牲)程子華、蕭克等,政治委員李井泉,政治部主任羅貴波,參謀長宋時輪,全師下轄八個團,紅三十五軍原有部隊改編為第一、二、三、四團,會昌獨立團為第五團,瑞金獨立團為第六團,安遠獨立團為第七團,尋烏獨立團為第八團。

人物圖片


紅軍獨立三師師長程子華
紅軍獨立三師師長程子華
李井泉與毛主席在西柏波
李井泉與毛主席在西柏波

中國工農紅軍新獨立三師簡介


蘇區時的鄧小平同志
蘇區時的鄧小平同志
羅屏漢烈士像
羅屏漢烈士像
劍溪柯樹下紅軍獨立三師寫的標語
劍溪柯樹下紅軍獨立三師寫的標語
劍溪桅杆下(新紅軍獨立三師臨時師部)
劍溪桅杆下(新紅軍獨立三師臨時師部)
1932年7月,紅軍獨立三師與紅軍新編第六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一軍,紅軍獨立三師編入紅二十一軍后,鄧小平、羅屏漢和獨立三師留下的部分幹部在尋烏、安遠等地組建了新的地方武裝,不久在尋烏吉潭的滋溪張屋組成新編的紅軍獨立三師,師長蔣信才(原獨立三師九團團長),政委羅貴波,隸屬江西軍區第三作戰分區指揮部。新獨立三師成立后,師部臨時設在了與福建東留、民主連靠的劍溪,即桅杆下的劍溪區黨支部,鎮守中央革命根據地“南大門”,防範國民黨駐福建武平的鐘少奎部和國民黨駐廣東平遠的陳濟棠部,以及尋烏項山等地的民團。

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三師戰況


攻克尋烏縣城
滋溪張庚秀家(紅軍新獨立三師成立處)
滋溪張庚秀家(紅軍新獨立三師成立處)
任粵贛軍區政治部主任的羅屏漢(右下)
任粵贛軍區政治部主任的羅屏漢(右下)
1932年3月下旬,紅軍獨立三師在會昌縣城市區工人模範隊,筠門嶺區工人模範隊,筠門嶺警衛連,周田模範營共1000餘人配合下攻克了尋烏縣城,活捉了尋烏國民黨的縣長潘夢春等數十名發動首領,俘獲土豪及靖衛團丁400餘名,繳槍700餘支。1932年9月,駐筠門嶺的紅軍獨立三師開赴前線,鄧小平和羅屏漢領導會尋安中心縣委籌備了盛大的歡送大會。

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三師人物


紅軍獨立三師師長鄧毅剛簡介

鄧毅剛(1904-1931) ,又名鄧偉,字廈材。湖南汝城縣附城鄉鄧家村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1918年畢業於汝城濂溪高等小學。1925年到廣州,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分配到國民革命軍,任基層指揮員。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參加南昌起義,南下廣東。起義軍失利後轉戰湘粵贛邊,1928年初參加湘南起義,後上井岡山。1929年初隨紅四軍進軍贛南閩西,3月任紅四軍一縱隊參謀長。5月調閩西地方工作,負責組建新的部隊。8月任龍岩縣赤衛軍大隊長。1930年初任龍岩縣赤衛軍總隊長。同年3月閩西各縣的赤衛軍合編組成紅九軍,任軍長兼獨立第一團團長。6月任閩西紅二十一軍軍長、軍參謀長。11月任贛南紅三十五軍軍長,所部先後歸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紅七軍指揮,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第三次反“圍剿”作戰。1931年1月,兼任贛南行動委員會委員。10月任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三師師長。同年冬,率部攻打瑞金萬田土圍子(一說為攻打寧都賴村土圍子)戰鬥中犧牲。28歲的年輕軍長,卻倒在攻打於都石含土圍子頑敵的暗槍下;一位對革命忠心耿耿,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信豐機智擒獲反毛兇手,冒死保衛毛澤東正確路線的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近80年來,靜靜躺在六百里遠的江西省于都縣寬田鄉石含村青山沃土中。

蕭克

蕭克上將
蕭克上將
蕭克,1907年7月14日生,湖南省嘉禾縣人。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連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湖南宜章黃沙堡游擊隊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連長、營長、第一縱隊參謀長、第十二師師長,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五師師長,紅八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紅三十一軍軍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〇師副師長,冀察冀挺進軍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兼華中軍區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軍委軍訓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和第一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宋時輪

宋時輪
宋時輪
宋時輪(1907-1991),黃埔五期生。紅軍時期三次入黨的堅強戰士,抗戰時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因處理冀東暴動失策而去職,解放戰爭初期為陳毅的參謀長,泗縣戰役失利後轉任縱隊司令,擅長陣地攻防,被敵人譽為“排炮不動,必是十縱”。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07年9月10日生於湖南省醴陵北鄉黃村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
1921年入醴陵縣立中學讀書,后因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被學校當局開除。
1923年到長沙半工半讀。同年冬入軍閥吳佩孚的軍官教導團,因不堪虐待,逃回長沙。
1925年,宋時輪隻身來到廣州,
1926年春入黃埔軍校學習軍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7年1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4月15日,蔣介石在廣州發動反革命政變,宋時輪因共產黨嫌疑被捕入獄。在一年多的鐵窗生活中,他團結獄中難友,在黨組織領導下,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經受了種種考驗。他曾帶頭髮起絕食鬥爭,要求讀書、看報、改善獄中伙食,迫使獄方妥協。
1928年出獄后,他輾轉香港、上海,多方尋找黨組織。沒有找到。
1929年返回湖南家鄉,一面尋找黨組織,一面在瀏陽、醴陵、江西萍鄉、攸縣地區組織起了一支30餘人的游擊隊。並擔任萍醴邊游擊隊隊長,打白匪,殺土豪,開展游擊活動,后同黨組織取得了聯繫。同年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後任中共蓮花縣委軍事部部長。
1930年春,宋時輪任湘東南第二縱隊政委,同年冬任紅軍學校第四分校校長。
1931年春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紅軍總司令部教導總隊隊長、紅三十五軍參謀長。
1932年任獨立第三師參謀長、師長,紅二十一軍參謀長兼六十一師師長,並任中央蘇區西方軍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春,宋時輪到紅軍大學學習。同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任紅軍大學教員、二大隊隊長、軍委幹部團教員。長征途中,每次戰鬥,他身先士卒,指揮果斷。
1935年冬到達陝北后,他調任紅十五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
1936年任紅三十軍軍長、紅二十八軍軍長。指揮部隊參加了紅一方面軍東征作戰、西征作戰和三大主力會師后的山城堡戰役,以及援西軍的行動等。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宋時輪任第一二0師三五八旅七一六團團長,率部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同日軍作戰。同年9月,遵照八路軍總部的命令和毛澤東的指示,他率第七一六團一個營組成雁北支隊,任雁北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他率部北越長城,挺進雁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收複數座城鎮。直逼大同,嚴重威脅了大同日軍和同浦路北段日軍交通,打開了雁北地區的抗日局面,受到八路軍總部的高度讚揚。
1938年5月,宋時輪奉命率領雁北支隊到達平西(北平以西)地區,與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鄧華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任縱隊司令員兼第十二支隊司令員。6月,他同政治委員鄧華一起,率領部隊挺進冀東,配合李運昌、胡錫奎等組織領導冀東抗日武裝暴動,並一度挺進到當時的北平郊區,大振了八路軍的聲威。其後協助地方黨組織領導了有20餘縣和開灤煤礦共20餘萬人參加的冀東大暴動,發展冀東抗日武裝10萬餘人,開創了冀東抗日游擊根據地。後來冀東抗日武裝由於種種原因受挫,但中央軍委曾肯定地指出:“宋鄧縱隊深入冀東苦戰數月,配合併促成地方黨所領導的冀東起義,恢復冀東的中國政權,發動了群眾,建立了冀東的游擊區,擴大了我軍在敵深遠後方的政治影響,給敵人以打擊,一般說來是獲得了成績的。”
1940年,宋時輪到達延安,入中共中央馬列學院學習。
1941年調任軍政學院教員。次年進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9月,宋時輪隨陳毅到山東革命根據地工作,任津浦前線指揮部參謀長、山東野戰軍參謀長。
1946年1月,出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國共產黨方面執行處處長,積極協助中共代表葉劍英與美國和國民黨方面代表進行談判鬥爭。1946年10月,宋時輪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七師師長,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率部南征北戰,馳騁疆場,參加了朝陽集、泰安、老河口、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戰役,表現了出色的指揮才能。在泰(安)蒙(陰)戰役中,他指揮所部和第三縱隊一部,全殲泰安守國民黨軍。
1948年5月至6月中旬,宋時輪率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在中原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遠出鄂北進行了光化、老河口之戰,接著在平漢路以西參加了宛(南陽)東戰役。6月中旬,為配合開封戰役,宋時輪奉命立即率部進到上蔡地區,阻擊由平漢路東側北進的胡璉兵團,血戰6晝夜,保障了開封之戰的勝利。接著,又率部進佔杞縣。29日,蔣軍邱清泉兵團第五師和第七十師向桃林崗陣地發起攻擊,宋時輪指揮部隊頑強阻擊,激戰7晝夜,殲國民黨軍5000餘人。桃林崗阻擊戰,受到了華野首長的高度評價。
在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中,宋時輪指揮第三、第十、第十三及魯中南縱隊組成的攻城西集團。他抓住有利戰機果斷機動地實施指揮,受到了攻城前指的讚揚。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徐東阻擊戰,也是華東野戰軍防禦作戰的範例。宋時輪指揮部隊沉著應戰,堅守陣地,血戰10晝夜,圓滿地完成了阻擊任務。
1949年2月,宋時輪任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司令員。他率部南下,與第七兵團組成中突擊集團,參加渡江戰役,在裕溪口至棕陽鎮段,中突擊集團首先發起渡江,順利突破敵之江防,爾後,組織一部分部隊肅清沿江殘敵,親率主力部隊晝夜兼程向東疾進,按時進到吳興。與第十兵團將逃敵個軍全殲於郎溪、廣德地區。緊接著,宋時輪指揮第9兵團5個軍,會同第10兵團在粟裕統一指揮下發起上海戰役。上海解放后,宋時輪兼任淞滬警備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宋時輪任華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第九兵團司令員。
1950年11月他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參加指揮了第二、第五次運動戰役、上甘嶺戰役等防禦戰役
1952年回國后,他任總高級步兵學校校長,后兼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11月,他調任軍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並先後兼任計劃指導部、外國軍事研究部部長。
10年動亂期間,宋時輪曾遭受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迫害。
1972年10月,宋時輪重新出來工作,擔任軍事科學院院長,院黨委第二書記、書記。
1977年至1980年擔任中央軍委教育訓練委員會主任。
1980年以後,擔任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編審委員會主任、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主任,組織領導《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著有《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及其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我軍勝利的指南》、《毛澤東軍事思想初探》等重要論文、論著。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1年9月17日在上海逝世,終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