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鎮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下轄鎮

南山鎮,隸屬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地處揭西縣境中部丘陵區,東與京溪園鎮灰寨鎮接壤,西和龍潭鎮、良田鄉相連,南與大溪鎮交界,東北與五經富鎮大洋舭鄰,距縣城16千米。總面積134.5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南山鎮有戶籍人口38318人。截至2019年10月,南山鎮轄1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南山村。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成立南聯鄉人民政府。1950年2月,南聯、新龍兩區合併,稱南龍區。1958年10月,建立南山人民公社。1962年,社址遷至灰寨后,改稱灰寨人民公社。1966年2月,灰寨人民公社又分出南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南山區。1986年,開始改稱南山鎮。

2019年,南山鎮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12億元,同比增長14.7%;農業總產值3.40億元,同比增長17.6%;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4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25億元,同比增長7.4%;稅收收入622.59萬元,同比增長81.7%。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成立南聯鄉人民政府。
1949年4月,撤銷南聯、灰寨、太原、大溪鄉設南聯區。
1950年2月,南聯、新龍兩區合併,稱南龍區。
1951年,南山、灰寨屬第三區。
1957年,撤區設鄉。
1958年10月,建立南山人民公社。
1962年,社址遷至灰寨后,改稱灰寨人民公社。
1966年2月,灰寨人民公社又分出南山人民公社。
1983年,改稱南山區。
1986年,開始改稱南山鎮。
南山鎮
南山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南山鎮轄1個社區和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南山村。
南山鎮行政區劃
道南社區西友村分水村前鋒村榕光村
南山村南河村北河村洋梅坪村火炬村
關西村北溪村大新村稱溝潭村新聯村
羅京水村上察村歸善村石結到村/

位置境域

南山鎮地處揭西縣境中部丘陵區,東與京溪園鎮、灰寨鎮接壤,西和龍潭鎮、良田鄉相連,南與大溪鎮交界,東北與五經富鎮大洋舭鄰,距縣城16千米。總面積134.54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南山鎮有戶籍人口38318人。

經濟


2003年底,總戶數7748戶,戶籍人口34999人,有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2.1萬人。是年,工農業總產值5.6142億元。國稅收入365萬元,地稅收入80萬元,人均年收入3485元。
南山鎮
南山鎮

綜述

2017年,南山鎮工農業總產值19.19億元,比2016年(下同)增長8.5%,其中工業總產值16.3億元,農業總產值2.89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15.36萬元,增長43.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715.36萬元,增長43.3%。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5億元。各項稅收收入總額473.10萬元,下降1.2%,其中國稅收入349.05萬元,下降1.3%;地稅收入124.05萬元,下降1.1%。鎮內有農村商業銀行1家,郵政儲蓄銀行1家,各項存款餘額4.86億元,各項貸款200萬元。
2019年,南山鎮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12億元,同比增長14.7%;農業總產值3.40億元,同比增長17.6%;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4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25億元,同比增長7.4%;稅收收入622.59萬元,同比增長81.7%。

農業

2017年,南山鎮農業總產值2.89億元,增長9.4%,其中種植業產值1.86億元,林業產值3000萬元,牧業產值5700萬元,漁業產值1600萬元。全鎮耕地面積943.35公頃,糧食播種面積1337公頃,糧食總產量8217噸。農作物主要有稻穀、蔬菜、水果。水稻播種面積755公頃,總產量4770噸;蔬菜種植面積35.3公頃,總產量1457噸;水果種植面積758公頃,總產量6777噸。林地面積1.06萬公頃,完成造林面積296.8公頃,木材採伐2016立方米。全年生豬出欄2.15萬頭,家禽(雞、鴨、鵝)出欄53.84萬隻,水產養殖總產量1902噸。

工業

2017年,南山鎮工業生產以塑料製品為主,有工業企業251家,從業人員2178人,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6.3億元,增長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39億元,增長7.7%。

商業

2017年,南山鎮有農貿市場2個,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大小商鋪300多間,主要經營五金電器、服裝鞋類、日常用品等。全鎮有商貿企業(含營業單位)87家,個體商戶596家;限額以上商業企業2家;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5億元,增長9.1%。
南山鎮
南山鎮

交通


南山鎮境內有省道S335過境。

社會


科技

2017年,南山鎮為農戶提供茶葉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技術、信息等服務。是年,配合上級進行電商人才培訓,分5批培訓268人。

教育

2017年,南山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30人,幼兒教師30人;小學9所,在校小學生1439人,教職工167人(其中小學一級教師120人,大專以上學歷155人)﹔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846人,教職工104人(其中大學本、專科學歷以上96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2人,一級教師職稱46人)。是年,全年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率100%,“三殘”(智殘、體殘、肢殘)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2017年,南山鎮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轉播站1個,村級廣播站18個,文化活動廣場14個,農家書屋19間,老人福利院1個。舉辦群眾文藝匯演活動8場,總參與人數3200多人次。

醫療衛生

2017年,南山鎮有衛生院1所,佔地面積3064平方米,建築面積1665平方米,醫務人員48人,病床43張,內設內科、外科、婦產科等科室;鄉村個體衛生站19個,鄉村醫生19個。全鎮醫療機構門診量1.14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7例,各醫療衛生單位業務收入56.4萬元。

文化


歷史文化

方言
南山鎮居民操客家話。

特產美食

揭西普寧客屬地區均流行喝擂茶的習俗。北宋初年,潘仁美奉命南下攻打南漢,派一小分隊途經揭西進攻廣州。到了河婆,士兵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後來得到當地人的指點,喝擂茶治病。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擂茶,次日全都痊癒了。後來,征南人馬有一部分留下來屯田,於是擂茶不但在揭西,而且在粵北、湘西、贛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傳下來,成為客家飲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揭西米呈
米呈,又叫“米花脆”,是一種盛行於揭西客家地區的經典茶料。米呈,在揭西客家地區是一種與擂茶齊名的傳統美食。據揭西縣誌記載,米呈是盛行於河婆、龍潭、坪上、五雲、上砂、良田等客家地區的地方特色美食,或作點心茶料,或作敬品禮品。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一碗擂茶、一塊米呈,是揭西客家地區人們招待客人的最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