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良田鄉的結果 展開

良田鄉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轄鎮

良田鄉,隸屬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位於縣境西北部,東連五經富鎮,南連河婆街道,東南與南山鎮龍潭鎮為鄰,西與五華縣棉洋鎮接壤,北與豐順縣八鄉山鎮毗鄰。總面積130.1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良田鄉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揭陽市揭西縣良田鄉下村。截至2018年末,良田鄉有戶籍人口22100人。

1949年,屬揭陽縣橫江區。1958年,屬河婆人民公社。1959年7月,由河婆人民公社分出,成立良田人民公社。1965年,划屬揭西縣。1976年11月,由良田人民公社劃出岸洋等6個生產大隊,建立西田人民公社。2003年6月30日,西田鄉與良田鄉合併,稱良田鄉。

2017年,良田鄉農業總產值1.75億元,比2016年(下同)增長20.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21.12萬元,增長99.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21.12萬元,增長99.4%。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億元。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揭陽縣橫江區。
1957年,稱橫江鄉。
1983年,良田、西田設區。
1986年12月,良田、西田設鄉。
2003年6月30日,西田鄉與良田鄉合併,稱良田鄉。
印象良田
印象良田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良田鄉地處揭西縣西北部,高山聳立,山形崎嶇陡峭,山間多峽谷。平均海拔500米,主要旅遊景點有全縣最高的山峰李望嶂在鄉境內,海拔1222米;榕江南河支流良田河貫穿全境,長30公里,自然形成“橫石穿缺”“鐵扇關門”等自然景觀。

氣候

良田鄉年均氣溫19℃,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
良田鄉圖片
良田鄉圖片

自然資源


水利電力

鄉級有大塘肚、甘坑、高寮、青坪、岸洋、田坑、新建樓、竹坑、嶂上、嶺下排等小(二)型水庫或山塘共10座。2003年,全鄉有小水電站22座,其中鄉級5座,村級4座,個體13座,裝機37台8670千瓦,年發電量2601萬千瓦時。

特產

苦筍、鹹菜、香蕉、茶葉。
良田鄉
良田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良田鄉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揭陽市揭西縣良田鄉下村。
良田鄉行政區劃
良田社區嶂上村龍嶺村下村村
金坑村桐樹坪村岸洋村中心村
河水村雙水村河新村/
良田鄉圖片
良田鄉圖片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良田鄉有戶籍人口22100人。
良田鄉圖片
良田鄉圖片

經濟


綜述

2014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4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1億元,全鄉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07.84萬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307.84萬元,各項稅收總額101.43萬元,人均收入7653元。全鄉有1家農村商業銀行網點,全年各項存款餘額1000萬元。

農業

良田鄉山地多平地少,農田保護區不足666.67公頃,山地面積2666.67公頃,適合種植果樹、茶葉等。2014年,全鄉種植有青梅506.67公頃,茶葉371.33公頃,青欖145.33公頃,佛手果56.67公頃,油柑、香蕉、柚等803.33公頃,水稻803.33公頃,另外種植大芥菜、大蒜13.33公頃,產量135噸。全鄉基本實現“一村一品”,其中下村發展佛手果種植基地;桐樹坪村建立嵩林種養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種養業;河水村是縣內大蒜種植基地;金坑村發展青梅、青欖、茶葉和李子種植。落實母豬補貼資金資金15多萬元,良種補貼資金10多萬元,農資綜補和農資直補資金53萬多元。組織動物防疫隊4人進村入戶,組織豬口蹄疫防疫7865頭,豬瘟防疫7632頭,豬藍耳防疫1300頭。預防禽流感1.23萬隻,同時做好H7N9禽流感動態排查,出動人員66人次,巡查農戶203戶,使農戶家禽家畜做到應免盡免,不留死角,全鄉未發生重大疫情。

商業

2017年,良田鄉有鎮區商鋪30多家,主要經營生活日用品、農產品等。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萬億.55萬億元,同比增長22%。
良田鄉圖片
良田鄉圖片

文化


客家擂茶

揭西、普寧等地區均流行喝擂茶的習俗。北宋初年,潘仁美奉命南下攻打南漢,派一小分隊途經揭西進攻廣州。到了河婆,士兵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後來得到當地人的指點,喝擂茶治病。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擂茶,次日全都痊癒了。後來,征南人馬有一部分留下來屯田,於是擂茶不但在揭西,而且在粵北、湘西、贛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傳下來,成為客家飲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方言

良田鄉居民操客家話。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

揭西米呈

米呈,又叫“米花脆”,是一種盛行於揭西客家地區的經典茶料。米呈,在揭西客家地區是一種與擂茶齊名的傳統美食。據揭西縣誌記載,米呈是盛行於河婆、龍潭、坪上、五雲、上砂、良田等客家地區的地方特色美食,或作點心茶料,或作敬品禮品。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一碗擂茶、一塊米呈,是揭西客家地區人們招待客人的最高標準。

交通


鄉內有主幹公路南北走向直通縣城,全長35公里,路基寬9米,水泥路面寬7米。全鄉有村道27條,長76.5公里,62個自然村中有60個開通公路,其中4個自然村5.5公里鋪上水泥路面。1989年以後建成硿角、金坑、坪上、下村、溪尾橋等19座石拱橋。總投資166.6萬元。2、郵電通信:2003年有郵政支局、電信組各1個,卡式公話5個,信箱2個,農村固定電話1100戶。移動基站3座,覆蓋率達95%;聯通基站1座,覆蓋率達50%。
良田鄉圖片
良田鄉圖片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良田鄉有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26人,教職工11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小學2所、非完全小學7所、教學點1個,在校小學生263人,教職工77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3人,小學一級教師職稱36人,大專以上學歷75人);中學1所,在校初中生108人,中學教職工25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5人,中學高級教師職稱1人,中學-級教師職稱16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良田鄉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村級廣播站11個,文化活動廣場10個,老人文化活動中心5個,農家書屋11間。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良田鄉有衛生院1所,內設兒科、婦科、防疫科、B超室、門診部和住院部,有醫護人員31人,床位8個;鄉村個體醫療站8個,醫務人員8人。是年,全鄉各醫療機構門診量455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3例,醫療衛生業務收人5.6萬元。

地名由來

相傳古代村民居住分散,為統一交納地稅,在今新建樓附近湊置一部分農田作為交稅之用,故得名糧田。“糧”“良”同音,後人便改“糧”為“良”。
良田鄉圖片
良田鄉圖片

旅遊


良田鄉平均海拔500米,全縣最高的山峰李望嶂在鄉境內,海拔1222米。榕江南河支流良田河貫穿全境,長30公里,自然形成“百丈磜瀑布”、“橫石穿缺”、“鐵扇關門”等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