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亭太平驛

楓亭太平驛

楓亭太平驛在唐代仙游設縣之前就有了,當時取名楓亭館,地址在今楓亭下墩靠近溪邊的西側,俗名驛里。驛站附近有醒心亭、龍船潭、李子園等古迹。宋嘉硝年間,楓亭館增建了廳事,才定名為太平驛。楓亭驛站有其悠久的歷史沿革,在唐代時期稱“楓亭館”,宋代時期改名為“太平驛”,元代時期仍舊唐名曰“楓亭驛”,明嘉靖元年增建了“楓溪公館”,這些變稱在乾隆三十五年《仙游縣誌·公署》中都有清楚的記載。

基本介紹


歷史
楓亭太平驛在唐代仙游設縣之前就有了,當時取名楓亭館,地址在今楓亭下墩靠近溪邊的西側,俗名驛里。驛站附近有醒心亭、龍船潭、李子園等古迹。宋嘉硝年間,楓亭館增建了廳事,才定名為太平驛。
元朝至正廿六年(公元1366年)驛丞劉世雄在楓亭街北面重建驛站,仍按唐時名,叫楓亭驛。一位河南人曾寫詩讚驛站:“楓亭之驛,唐館宋廬,居有飲食,行有車輿,使客日來,百倍與初……”。可見楓亭驛曾方便官商往來,昌隆一時。
明正統年間,知縣楊勝重建皇華堂、驛丞、廨舍。嘉靖元年知縣蕭宏魯增建楓溪公館,明萬曆四十二年知縣徐觀復修。清康熙元年,在楓亭北門街南面原洪忠的宅地上重建驛站,四周構築城堡,堡內公館有帥府、驛丞衙、兵舍鼓樓等。清順治十六年改為千總駐防地,辟有校場埔演兵場。雍正十三年改為巡檢司,負責連江里(楓亭)、慈孝里(園庄)、香田裡(郊尾)三里的訴訟民事。
楓亭驛在明代以前純屬往來官員的賓館。至清代,楓亭驛開始駐兵,成為游擊、巡檢的汛地。驛內設有監獄、公堂、審理民事訴訟。楓" class=innerlink>兵丁,閑時耕作,戰時入伍,每年集訓一次,訓練戰術和騎馬、射箭、耍刀、弄槍、舞盾牌等技藝,號稱綠營。清咸豐以後,曾國藩率領的湖南湘軍,分派各省駐防,其兵卒亦曾屯居在楓亭的浩文廟、蘭友祠和陡門等處。
清代的楓亭驛設有七個衙門,有驛丞、武營、海關、鹽館、糧匱、驛傳、民事等,確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完全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