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二級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國際法學系,2001年改為現名。法學院現有國際經濟法民商法、知識產權法和法學方向四個本科專業方向。

2004年,國際法學獲批教育部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民商法學獲批教育部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9年,獲批教育部法律碩士(JM)專業學位點。2010年,獲得教育部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012年,獲學校歐洲學下歐洲法律博士培養方向。

學院徠設有國際法學系、法律系、民商法學系、知識產權法學系和法律碩士教育中心;8個法學學科省級研究或培訓基地;1個法學學科校級研究基地;6個院級研究機構。

學院簡介


學院設有國際法學系、法律系、民商法學系、知識產權法系和法律碩士教育中心。學校和學院共設有8個法學學科省級研究或培訓基地: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諮詢服務基地、區域一體化法治研究中心、黨內法規研究中心、“走出去”戰略下涉外法律研究服務中心、中國-非洲法律研究中心(廣州)、中國-非洲法律培訓基地(廣州)、華南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廣東涉外律師學院(廣東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學校和學院共設有1個法學學科校級研究基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土地法制研究院。學校和學院共設6個院級研究機構:教育法制研究所、WTO法研究所、歐盟法律與外交研究室、法律與經貿事務研究所、中國信訪法治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智慧司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法學院近年來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10年,法學專業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東省特色專業。2012年,法學學科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2012年法學院獲評為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和廣東省實踐教學示範中心。2014年,法學院獲評為廣東省“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基地”。2016年,法學院獲評為廣東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2018年,法學學科被列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2019年,法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學校入選教育部、司法部首批涉外律師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

教師隊伍


法學院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法律人才為目標,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以“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雲山領軍學者、雲山傑出學者、“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廣東省和廣州市“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等為代表的高職稱、高學歷、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學緣結構優化。現有專任教師(含科研人員)72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7人,80%以上教師具有博士學位,60%以上教師具有海外學習經歷。法學教師大多數具有律師或仲裁員資格,他們有著豐富的法務實踐經驗。同時,法學院還聘有多位全國著名的法學專家擔任客座教授,以及聘請一大批精通實務與理論的實務部門專家作為校外兼職導師。還有廣東省法學會副會長、南粵優秀教師等。近年來,法學院教師科研成果豐碩,成功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近20項,教育部、司法部、農業部、廣東省、中國法學會等省部級課題100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中外法學》《法學》《法商研究》《法學評論》《法律科學》《法學家》《政法論壇》《Leiden Joumal of International Law》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研究成果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吳玉章青年優秀成果獎等獎勵10餘項。一批中青年學者嶄露頭角,在法學界發揮著的學術引領作用。

人才培養


法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涉外法律人才。每年均有相當比例的畢業生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香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境內外知名院校繼續深造。就業主要分佈在國內外律師事務所、司法機關以及知名外企等行業或單位。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法學雙學位學生200餘人,碩士生320人,博士生10人。近年來,在國內外繼續深造的學生佔畢業生總人數的27%以上;畢業生最終就業率高達99%以上,2014年、2016年、2018年榮獲“學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法學院十分重視研究生教育,近年來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截至2018年12月止,教師中共有38人次榮獲“研究生教學優秀獎”,7人次榮獲“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2人獲“校級教學名師”稱號,獲得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12項;研究生中有多人獲得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在2009-2019屆研究生中,法學院研究生在各類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720篇。法學專業研究生司法考試通過比例一直超過60%;各碩士點研究生就業率均高達100%。
學院踐行“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校訓,培養“雙高”(思想素質高、專業水平高)、“兩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強、實踐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參與國際事務的國際化卓越法律人才。現已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美國佩珀代因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境內外高校建立並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合作。
法學院始終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敬業精神,不斷拓展實習基地。許多單位通過與法學院的課題合作及設立獎學金等方式,給法學院的優秀學生提供各種實習機會。法學院與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佛山市人民檢察院、廣州海事法院、南沙區人民法院、白雲區人民檢察院、白雲區人民法院、海珠區人民法院、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等40多個單位合作建立了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等。
作為廣東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法學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將外國語言文化、國內外法律制度和國際交往規則三大專業板塊有機結合,形成了“專業與外語”深度融合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中西法學知識的融合、跨文化專業交流能力的培養,注重國際化視野和法律職業實踐,培養成效非常顯著。
法學院重視培養並資助學生參加各類國際性模擬比賽,獲得獎項有:2002年中國第三屆”貿仲杯”辯論賽亞軍;2003年第四屆“貿仲杯”國際商事模擬仲裁辯論賽冠軍;學生參賽隊伍在傑賽普(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中國第五屆、第八屆至第十三屆、第十七屆全國選拔賽中多次取得了二等獎的佳績;2019年,學生代表隊獲得首屆“貿仲杯國際投資仲裁賽”團隊一等獎;2019年,學生代表隊獲得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中國區選拔賽第一名。

歷史沿革


(一)創建奠基階段(1996年6月-2000年6月)
1995年,廣州外國語學院與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合併,組建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為適應廣東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對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需要,充分發揮兩校合併的優勢,拓寬專業門類,1996年6月,新大學成立國際經濟法系籌備組,依託原兩校國際商法和外貿英語的師資力量,籌建國際經濟法系。當年9月,國際經濟法專業招生30人,英語(國際經濟法方向)專業招生20人。10月,籌備組先後到上海、北京和武漢等地的13所法學院學習和借鑒法學專業和外交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經驗,走訪並聽取有關部委、外經貿公司、涉外律師事務所等用人單位對法學人才的要求,在比較高的起點上確定了國際經濟法系的“法學+英語+經貿”課程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1997年9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法學系(作為大學直屬教學系)正式成立,下設國際經濟法專業、英語(國際經濟法方向)專業;11月,國際法學系成立外交學專業籌備小組。1998年9月,首次招收專門用途英語(國際經濟法律語言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4人。
徠(二)調整優化階段(2000年6月—2006年9月)
經過幾年連續招生和培養,學生人數初具規模,教師隊伍也有所壯大,2000年6月,國際法學系更名為國際法學院,完成由大學直屬教學系向學院建制的轉型升級。國際法學院計劃招收國際經濟法專業、英語(國際經濟法方向)專業和外交學專業本科生,2000年外交學專業招收第一屆本科生30人。
2001年,學校開展教學、科研架構調整,5月,國際法學院更名為法學院,英語(國際經濟法方向)專業及14名法律英語教師劃歸國際商務英語學院,校級科研機構國際問題研究所划轉法學院,法學院與國際問題研究所實行院所合一的體制。學院下設法學系和外交學系。法學系設置法學專業,法學專業分國際經濟法方向、法律方向、WTO法方向,外交學系設置外交學專業。
2002年起,法學院加大引進人才力度,積極籌劃申報碩士點。2003年申報成功國際法學碩士點,全院有16名正副教授首批獲得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並於2004年招收碩士研究生。與此同時,外交學系新增國際政治本科專業,設立國際政治教研室,2003年招收國際政治專業第一屆本科生80人。2002年起先後建立教育法制研究所、WTO法研究所、非政府組織研究所,法學院形成兩系四所的架構。2004年9月,大學城校區投入使用,法學院2004級新生入住大學城校區,法學院跨南北兩個校區辦學。
(三)跨越發展階段(2006年9月—)
2006年9月,學校調整校區布局,安排法學院整體進駐大學城校區,從此,法學院開始步入快速、跨越式發展時期。辦學場地穩定下來,辦公條件大為改善,招生規模得到控制,本科專業相對確定為法學、外交學、國際政治,法學下設國際經濟法、法律、民商法、知識產權法四個方向,並於2007年開始在校內招收雙專業雙學位本科生,按照專業和方向相應設立國際法學系、法律系、民商法學系、知識產權法系、外交學系、國際政治系六個教學系。2008年,原廣東財經職業學院部分法學專業教師轉入我院。
2006年,法學院成功獲得民商法學和國際關係學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又開設了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為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的高校,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工作具體由法律碩士教育中心組織實施,2010年開始招生。以上碩士學位授權點的獲得,不僅擴大了研究生的招收規模,更大大提升了法學教育的水平。
2010年,法學院獲批法學、政治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取得,標誌著法學院的辦學水平提升到更高層次。在此基礎上,法學院乘勢而上,2010年法學專業被評為廣東省特色專業,2012年,法學被評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國際關係學被評為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法學院被評為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廣東省實踐教學示範中心。2014年,法學院被評為廣東省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2016年,法學院被評為廣東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在科研平台建設方面,依託法學院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2010年12月成立大學區域一體化法治研究中心,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著名法學家羅豪才教授親自為中心揭牌。2013年,依託法學院和區域一體化法治研究中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聯合建立了廣東省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諮詢服務基地,作為省級重點研究基地進行建設。2014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北京市信訪辦聯合建立中國信訪法治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2015年4月,廣東省法學會的省級研究基地——“走出去”戰略下涉外法律研究服務中心在我院掛牌成立;9月,以我校低碳經濟與環境能源法研究中心為基礎申報的廣州市綠色經濟與環境能源法研究中心,成功入選廣州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6年4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土地法制研究院掛牌成立,參照省級科研機構管理與運作。
為搭建法學院與校友之間的溝通交流平台,更好地為社會和校友服務,2014年9月,法學院校友會正式成立,時任院長蔡鎮順教授擔任首任會長。

學院領導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姓名:陳雲良
職務:法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華南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
廣東涉外律師學院(廣東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訓基地)院長(主任)
姓名:王則唐
職務:黨委書記
姓名:楊帆
職務:副院長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姓名:常廷彬
職務:華南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副院長
姓名:耿卓
職務:副院長
姓名:韓永紅
職務:副院長
姓名:楊樺
職務:廣東涉外律師學院(廣東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副院長(副主任)
姓名:劉軍
職務: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