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保

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委員會秘書長

楊懷保,男,1985年生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現居湖南。團中央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委員會秘書長、團省委委員、省青聯常委、接力中國特邀會員、中國孝基金理事長(創始人)、北京三一公益基金會監事(創始人)、湖南省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湘潭市青年創業協會創會會長、湘潭市青聯副主席、漢中市青聯委員。

楊懷保家境極貧但自強不息,10歲開始挑起家庭重任,就讀大一時便背著重病父母和弟弟讀大學,因此榮獲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稱號,他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青年的榜樣人物、勵志楷模。

楊懷保先後當選為“陝西省十大孝子”、“全國優秀共青團員”、“2007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首屆中國大學生十大自強之星標兵”、“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中華新二十四孝、當代中華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等榮譽稱號。2007年9月,楊懷保與袁隆平等人一起被評選為首屆“全國道德模範”。2008年6月,楊懷保當選十六屆團中央候補委員。

2008年8月8日,楊懷保作為特邀嘉賓登上主席台觀看第二十九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2009年10月1日,楊懷保作為青年代表受邀參加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慶典主席台觀禮;2010年8月3日,楊懷保受邀參觀上海世博會。

簡介


人物經歷

楊懷保
楊懷保
楊懷保,他家境貧寒,10歲便開始挑起全家重擔,10多年來,身為一名學生的他歷經苦難,但他自強不息、孝老愛親、勇擔責任,用瘦小的肩膀和頑強的毅力擔當起照顧全家的責任並用愛心和責任奉獻社會。
80年代初,楊懷保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
90年代初,楊懷保讀小學,場景極似《一個都不能少》
90年代中,開始挖葯、販賣集市農產品掙錢
90年代末,第一次看電視,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
1997年9月01日,升入初中
1998年6月25日,母親病重,在西安接受第二次大手術,之後喪失了勞動能力
2000年9月01日,升入高中
2002年4月18日,父親在建築工地重傷,並因此喪失乾重活能力
2002年6月12日,帶著父親讀高中
2003年7月07日,參加高考
2003年7月12日,楊懷保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湘潭大學,因其放心不下體弱多病的父母、年幼的弟弟,就讀大一時便將全家人接到自己身邊,背著家人讀大學,大學五年多來,楊懷保出色的完成學習任務並一人扛起了照顧全家的責任。在學習上,他勤奮刻苦,積極參加社會調研,獲得挑戰杯大賽金獎等榮譽。在學習和照顧家人之餘,他用愛心和責任奉獻社會。他帶領身邊數千名大學生勤工儉學突圍貧困,積極幫助困難老人、關懷空巢老人;他利用學習之餘奔走於全國各地,深入農村留守兒童學校、家庭調研,為約100000名貧困中小學生帶去了勵志報告,喚醒廣大的青年人勇於擔當、自強不息;他還多次深入高校、政府機關、社區、監獄等地宣揚孝道,號召全社會關愛老人、關心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楊懷保還牢記一個中國青年對國家的使命和社會的責任。
2003年9月17日,隻身一人帶著暑假打工掙得和家裡湊來的共千餘元來到湘潭大學
2004年4月15日,接父親到湘潭,籌備背著全家讀大學
2004年8月17日,帶著全家到學校,開始背著全家讀大學的日子
2007年9月20日,當選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2007年9月,楊懷保被評選為“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受到胡錦濤、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07年11月5日,受邀在北京飯店參加同一首歌十七大特別節目
2008年,冰災和地震災害爆發后,他第一時間帶頭捐款六百萬元並募集善款數萬元
2008年6月12日,當選團中央候補委員
2008年8月8日,受邀參加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開幕式
2008年12月2日,當選第七屆湘潭市十大傑出青年
2009年5月25日,當選漢中市第二屆青聯委員
2009年9月10日,受邀出席湖南教育系統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晚會(楊懷保作為傑出榜樣代表登上紅地毯,呂繼宏、李谷一、劉一楨、老狼、葉蓓、快女潘辰、紅葉組合、舞樂堂、C-BLOCK組合等同時受邀)
2009年10月1日,受邀參加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國慶大典
2009年10月13日,受邀參加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六十周年暨湖南省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園儀式。(張春賢、胡彪、梅克保、楊泰波、謝康生、韓永文、魏永景等領導出席,戴碧蓉、洪戰輝、文花枝等一同受邀)
2009年10月22日,受邀出席“首屆湖南省十大愛心名片”頒獎晚會,楊懷保作為開獎嘉賓為“芙蓉學子”頒獎
2009年10月26日,帶領孝基金啟動首屆中國“孝行重陽榜樣中華”大型公益活動
2009年10月28日,受邀參加第四屆中國湘菜美食文化節活動閉幕式(頒獎嘉賓)
2009年11月15日,受邀參加“三湘讀書月”系列活動之“2009年全省少年兒童‘新中國60周年道德模範故事會’總決賽”
2009年11月20日,“懷保孝心行”走進炎陵,“楊懷保事迹專題報告會”在炎陵舉行
2009年11月28日,當選第八屆湘潭市青聯常委、青聯副主席
2009年11月28日,啟動孝基金首屆“中國湘商十大孝老愛親道德模範”評選活動
2009年12月2日,出席於碧桂園威尼斯大酒店舉行的“湖南希望工程20年慈善感恩會”(原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湖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湖南省人民政府顧問唐之享,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韓永文,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龔建明,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名譽會長龐道沐,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石華清,中國青基會副秘書長汪敏,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張值恆、副書記陳雪楚、顏海林,紀檢組長徐勇、副書記賴馨正、馮海燕、著名畫家吳冠中、體操奧運冠軍李小鵬、原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現任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石廣生、湖南電視台第一副台長、湖南衛視總編輯張華立、青島啤酒董事長黃健華、總裁孫明波、奧運冠軍熊倪、龔智超等各界名流齊聚一堂)
2009年12月30日,與畢淑敏等名流參加中央電視台《大家看法》欄目
2010年01月04日,考察勉縣建縣以來最大項目——“一江兩岸”工程,為家鄉發展獻計獻策劃策
2010年01月07日,當選十六屆團中央委員(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共青團十六屆三中全會)
2010年02月06日,受邀參訪雲南世紀金源集團
2010年03月01日,受邀參訪美特斯邦威集團
2010年03月01日,受邀出席“中國(湖南)紅色旅遊文化節開幕式”。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路建平,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國家旅遊局紀檢組長劉金平出席開幕式並講話,省政協副主席譚仲池,革命將帥後代代表陳昊蘇、劉敏、陶斯亮、陳洪生等,市委書記戴道晉出席開幕式,省旅遊局局長楊光榮,市委副書記、宜章縣委書記向曙光分别致辭,省政府秘書長盛茂林主持儀式。
如今,楊懷保剛從碩士研究生畢業,他將全部精力奉獻到了社會公益事業中。現為十六屆團中央委員、十四屆團省委委員、湖南省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湘潭市青聯常委、青聯副主席、漢中市青聯委員、中國孝基金理事長(創始人)。

個人生活


家庭環境

自幼家境貧寒的楊懷保12歲便開始挑起家庭重擔,10多年來,他歷經無數苦難,但他堅持不懈、自強不息、孝老愛親,用頑強的毅力勇敢地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楊懷保勤工儉學照顧家人,幫助數千名大學生突圍貧困,並把愛和責任灑向了社會的更多角落。楊懷保為約10000名貧困中小學生帶去了勵志報告並作為“知心哥哥”參加了團省委組織的“春雨行動”等公益活動,他還多次深入高校、政府機關、社區、監獄等地宣揚孝道,號召全社會關愛老人、關心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他的感人事迹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個人作品


詩歌名稱散文名稱

獲得榮譽


所獲榮譽授獎單位日期
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17.05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09.9
首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07.9
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共青團中央、全國青年聯合會07.6
首屆中國大學生十大自強之星標兵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08.1
2007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教育部思政司、團中央學校部等08.3
2009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候選人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09.5
首屆陝西省十大孝子陝西省民政廳、陝西省婦聯、共青團陝西省委等07.2
首屆湖南省道德模範湖南省文明辦、湖南省總工會、團湖南省委等07.9
湖南省第二屆大學生品學獎共青團湖南省委、湖南省學生聯合會07.3
第三屆“挑戰杯”湖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團省委、省教育廳等08.6
湖南省第一屆大學生“創業之星”團省委、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等08.6
2006年度“感動湘潭十大人物”中共湘潭市委宣傳部、湘潭市總工會等07.4
湘潭市十大傑出青年湘潭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團市委等08.12
湘潭市優秀畢業生湘潭市教育局07.3
湘潭市十佳大學生團湘潭市委、市教育局、市學聯07.4
社會調研報告二等獎湘潭大學09.12
“三下鄉”社會實踐調研優秀個人湘潭大學09.11
湘潭大學優秀畢業生湘潭大學07.3
湘潭大學十佳大學生湘潭大學07.5
湘潭大學年度社會工作優秀獎湘潭大學06.12
湘潭大學優秀學生幹部湘潭大學05.12
湘潭大學國家助學金湘潭大學05.12
湘潭大學獎學金湘潭大學04.12
湘潭大學學生會優秀幹事湘潭大學04.5
湘潭大學軍訓優秀生湘潭大學03.10

主要成就


他先後榮獲“湘潭大學學生會優秀幹事”、“湘潭大學優秀青年志願者”、“湘潭大學社會工作優秀獎”、“湘潭大學十佳大學生”、“湘潭市十佳大學生”、“陝西省十大孝子”、“感動湘潭十大新聞人物”、“湘潭大學優秀畢業生”、“湘潭市優秀畢業生”、“湖南省大學生品學獎”、“湖南省優秀共青團員”、“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和“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楊懷保同學孝老愛親、仁愛孝義的高貴品質,自立自強、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優秀品格,集中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堅定的人生信仰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充分展示了當代青年學生崇高的價值追求和良好的道德風貌。他是新時代青年的光輝典範和時代道德楷模,是我們青年學習的榜樣。
2007年2月,楊懷保當選為“陝西省十大孝子”,並先後榮獲“湖南省大學生品學獎”、“全國優秀共青團員”、“2007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首屆中國大學生十大自強之星標兵”、“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候選人、“2009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候選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當代中華最感人十大慈孝人物”、“中華新二十四孝”等榮譽稱號。2007年9月,楊懷保與袁隆平、鍾南山、叢飛等一起被評選為“全國道德模範”。
2008年8月8日,楊懷保與袁隆平等眾道德模範和世界級影響力人物一起作為重點嘉賓受邀參加了第二十九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主席台上觀看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在這場百年盛事上,楊懷保見到了比爾蓋茨、布希、成龍、劉德華、劉翔、姚明、朗朗等國際巨星,並有機會與他們共話人生。2009年10月1日,楊懷保又作為湖南、陝西兩省唯一青年代表受邀參加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大典現場,在現場楊懷保與同時受邀的李嘉誠、董建華、周濟、霍震霆、成龍、劉德華、吳天祥、陳游標等世界各地名流共話人生。

強大影響

楊懷保的感人事迹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香港成報、大公報、文匯報、陝西衛視、今日女報、湖南衛視、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教育報、江蘇衛視、廣西衛視、人民網、新華網、搜狐網、新浪網、青年文摘、瞭望東方周刊、新京報、知音、女報、華商報、湖南日報、陝西日報、瀟湘晨報、三秦都市報等全國數百家媒體先後對楊懷保的事迹進行了多次專訪報導。
作為當代傑出中國青年的代表人物,2008年8月8日,楊懷保受國家邀請作為特邀嘉賓登上主席台觀看第二十九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2009年10月1日,楊懷保受邀參加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慶典觀禮活動;2010年8月3日,楊懷保受邀參觀上海世博會。

德行天下

2008年,正在湘潭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楊懷保開始籌備成立以“敬老助老、弘揚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並以此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為主旨的“孝基金”。
孝基金是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以及中華傳統道德文化回歸的需求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書記蔣建國等領導親筆批示成立,團中央委員、首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孝子”楊懷保擔任理事長的中國首家專註於敬老公益事業的非盈利組織。孝基金成立以來,得到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毛致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等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
以“明德立業、敬老育人”為宗旨,孝基金面向全國開展以下項目:孝行助學及青少年孝德教育、孝文化研究與傳播、老齡化社會問題研究、困難老人幫扶、孝行志願行動、社會化養老實體等符合孝基金宗旨的服務。
目前,孝基金總部設於長沙,並設立了北京、深圳、西安辦事處。在長沙、岳陽、湘潭、永州、湘西、張家界、株洲等地建立了十三個空巢關愛基地,同時聯合中南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建了直屬孝行協會。
四年來,孝基金共募集執行善款近千萬元,在全國開展了“空巢關愛工程”、“孝行獎勵計劃”、“中華孝心榜”、“三一·空巢老人關愛行動”、“暖冬行動”等品牌活動,並先後聯合湖南衛視舉辦了“祥和中國節”、聯合陝西衛視啟動了“誰是英雄穿越大秦直道公益活動”、在上海開展了公益助學拍賣活動、在深圳開展了“敬老健身行動”、在四川省開設了“孝基金班”、在雲貴兩省開展了抗旱救災公益活動。幫助了眾多寒門學子、貧困老人、災區人民等困難群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文明網、中國青年報、香港成報、香港大公報、文匯報、鳳凰網、騰訊網、新浪網等近百家媒體對孝基金進行了報道。
楊懷保積極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多次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同一首歌、開心辭典、《我們》等節目,與袁隆平、鄧飛、李連杰、王振耀、馮侖、梁永斌、王小丫、王利芬、汪涵、何炅、呂良偉、周筆暢、蘇醒、楊光、鍾南山、方永剛、申紀蘭、洪戰輝、文花枝、羅映珍、林秀貞、趙長天、李想、高燃等社會知名人士共同探討推動社會的發展。
楊懷保
楊懷保

人物事件


1985年農曆12月的一個寒夜裡,楊懷保出生於陝西省勉縣定軍山鎮的寨子坡村。這是一個最貧苦的農民家庭,也就是在這樣一個最普通、最貧困的中國家庭,成長起一個令人感動和敬佩的自強不息、孝老愛親、關愛他人、對家庭、對社會有高度責任感的當代青年楷模。
寨子坡村是勉縣的一個特困村,楊懷保的家又是這個特困村裡有名的特困戶,在楊懷保的腦海里,他的童年時光只有苦難和艱辛的記憶,那時候家裡經常沒有糧食也沒有油吃,飢餓、病痛經常折磨著一家人。幼年的這些苦難經歷讓楊懷保學到了農村孩子的樸實、善良,學到了吃苦耐勞、自強不息、永不放棄的精神,懷保深信,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才能改變一切。讀小學時的楊懷保非常懂事、勤奮,他放學回家就幫父母做家務,照顧弟弟。進入初中后,他勤奮刻苦,成績優秀。但在他讀初二那年,母親身患重病,需要在西安動大手術,父親四處借錢、貸款,才湊夠手術費。他母親的那次手術花了一萬多元,手術過後,母親的病雖然有所好轉,但由於手術的後遺症,身體狀況很差,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仍需繼續服藥治療,楊懷保家也從此債台高築。屋漏偏遭連夜雨,船漏又遇頂頭風。為了供他和弟弟讀書,為了給母親治病,楊懷保的父親不得不在外干苦力活。不幸的是,高二那年他父親在建築工地打工時受了重傷,膝蓋摔壞,從此也失去了勞動能力。苦難的家庭使楊懷保不得不在12歲時就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他背著乾糧、帶著鹹菜走進學校讀書,周末,就回家幫父母分擔一些體力活,挑水、擔糞、除草……無所不做。有人說,苦難是一所學校,正是在這所學校里,楊懷保磨礪出孝敬父母、自強不息、堅忍不拔、永不言棄的優秀品質。面對家裡接二連三的不幸與苦難,楊懷保並沒有在苦難面前低下不屈的頭,而是更加堅定了戰勝苦難的信心和決心。身材瘦小,涉世未深他,除了學習,還要照顧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他在心裡無數次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讓父母感到幸福。他曾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寫道:“生活給了我太多的磨難,前面的路還有很多坎坷需要我去跨越,我還將面臨更多的挑戰與考驗,但我相信,只要不輕言放棄,終會走出一片艷陽的天空。”經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2003年9月,楊懷保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湘潭大學。

孝老愛親

2003年9月,楊懷保懷著對人生的憧憬與夢想,揣著父母東挪西湊合自己暑假打工所掙的1200元錢,忐忑地跨進了湘潭大學的三道拱門。家境的貧寒,使得楊懷保不得不每天一下課就一人穿梭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尋找著每一個可以掙錢的機會,以儘力減輕父母的負擔。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懷保從學校勤工助學管理中心得知,湘潭一家檳榔公司給學生提供了勤工儉學的崗位,要招聘一批學生去推銷檳榔。聽到這個消息,楊懷保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那天,他領了20袋檳榔放在寢室。中午,在室友的鼾聲中出去,楊懷保將那20袋檳榔銷售完了。就這樣,還來不及細細品嘗美好的大學生活,楊懷保便開始了大學的兼職生涯,賣檳榔、做家教、當推銷員……儘管,每天都是拖著疲憊的雙腳回到寢室,但是楊懷保卻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給父母的信中總是說自己生活得很好,要父母放心;在給弟弟的信里,他經常夾寄10元錢,為的是能讓弟弟買點文具,偶爾改善下生活。
在學校忙忙碌碌的楊懷保始終放心不下重病在身的母親、失去勞動能力的父親和幼小的弟弟。在楊懷保看來,作為兒女,我們都應該好好地去孝敬我們的父母,即使只是打打電話,或者多陪陪他們,那也是好的。但許久以來,楊懷保都在算一筆帳:等他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父母都將近60歲了,那麼,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供養他二十多年,等到他有能力給他們過上好日子時,父母已經老了。每次想到弟弟,楊懷保就想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想到了自己成長的辛酸。在考慮要照顧好父母的同時,楊懷保思考著如何為弟弟的成長盡量提供一個好的環境。2004年春節,楊懷保回到了老家。望著空蕩蕩的家,望著憔悴的父母和消瘦的弟弟,一種念頭在楊懷保的腦海里突然閃現:把家人都接到湘潭,帶著家人上大學。當楊懷保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全家時,立刻遭到了反對。父母認為在湘潭舉目無親,住宿、生活來源、弟弟上學都成了現實而又殘酷的問題。然而,母親躺在病床上與病魔鬥爭的疼痛,父親蹣跚著傷腿在工地上忍受風吹雨打的艱辛,弟弟在寄宿學校里每日生飯白菜的清苦,使楊懷保沒有輕言妥協。他下定決心,不管多難,一定要把家人接到自己身邊照顧。經過楊懷保多方面的努力,2004年4月,楊懷保把他父親接到湘潭,並為其父親找到一份月薪350元的廢品收購站的工作,同年8月,楊懷保又把他的母親和弟弟接到湘潭。一家人團聚了,可生活的艱難卻看不到頭:弟弟讀書每年要一千五百元學雜費,父母每年要兩三千元醫藥費,還有生活費、房租、水電等日常生活開支,除了父親一個月350元的收入,其它的開支都得靠楊懷保想辦法。面對殘酷的現實,楊懷保總是安慰父母:“有我,會好的!”為了支撐起這個家,楊懷保自己的人生角色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換,每天,他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早上像個家庭主婦去買菜,安排油鹽柴米;然後走進課堂;課後再去做家教,輔導別的孩子;晚上,幫弟弟補習完功課後還要堅持學習到深夜。有一段時間,父親沒有了工作,楊懷保就和母親在校園裡撿些廢品以補充家用。為了給父親重新找份工作,楊懷保跑遍了整個湘潭市,最終在一個養豬場為父親找到了一份工作。由於父親聽不懂方言,楊懷保就利用課餘時間,到父親上班的地方,給父親當起“翻譯”。一家人在異地的花費很大,他就利用自己兼職掙來的錢給父母治病,給弟弟交學費,最辛苦的時候,他同時做了7份兼職。大學四年裡,楊懷保每天都穿梭於教室、家和工作崗位上,上學、打工、照顧家人,楊懷保的生活像陀螺一樣高速旋轉。在他的大學時光里,沒有花前月下,沒有觥籌交錯,也無暇欣賞身邊的一切動人的風景。揀廢品、做家教、賣雜誌、搞推銷,臟活累活無所不做,在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能讓父母再受苦。2006年9月,剛進入大四的楊懷保成功應聘到TCL公司。當接到TCL總部從惠州發來的邀請函時,楊懷保遲疑了。父母剛剛熟悉了湘潭,弟弟還在讀初中,要是自己過去工作了,意味著又一次大的遷徙,折騰得起嗎?為了留在父母和弟弟身邊好好地照顧他們,楊懷保決定報考本校碩士研究生。我們無法想象,楊懷保在大學生活各種角色轉換中的困苦與艱辛,但他卻勇敢地承擔起了這份責任。楊懷保坦言:“我不知道是什麼力量讓我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走到了今天,也許,就是源於內心深處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對於苦難、對於命運不低頭的那種勇氣吧。”
2006年,當陝西省民政廳、陝西省慈善協會、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電視台等6家單位聯合舉行“陝西省十大孝子”評選活動時,楊懷保的同學得知這一消息后,將楊懷保的事迹推薦給了陝西電視台,看了楊懷保的事迹后,陝西電視台專程派記者來到學校進行了為期3天的採訪,並製作了專題電視片。楊懷保的事迹在陝西電視台播出后,受到了觀眾的高度關注和普遍讚譽,認為楊懷保是當代青年孝敬父母的楷模,因為,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仁愛孝義的傳統美德,從他的身上,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道德操守的力量,一種傳統美德的回歸。2007年2月,楊懷保當選為“陝西省十大孝子”。主辦單位在楊懷保的獲獎證書上這樣寫道:“生活讓他過早地成熟,他由此從男孩開始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看起來依然文弱,但在精神上,他是個強者。”

刻苦學習

儘管楊懷保每天的生活壓力很大,但是他一刻也沒有放鬆學習。楊懷保從小就熱愛學習、刻苦勤奮。從小學到高中,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多次榮獲“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他多次參加了校內外競賽考試並取得佳績;高中時,他因成績優異被學校破格免除學費。
進入湘潭大學讀書,是楊懷保人生征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楊懷保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在這所深得湖湘文化浸潤的學府里,他是異常地努力和刻苦,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熏陶下,楊懷保恪守“博學篤行,盛德日新”的校訓,主動吸納以“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為核心的湘大精神,在知識的海洋里揚起了自強不息的風帆。由於自己來自貧困山村,剛到大學的楊懷保是一個非常內向、不善言談、知識面特別窄的男生,那時候,他就感覺到自己需要改變的地方很多,但他相信勤能補拙。因此,懷保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每天早晨六點半之前起床,七點至八點去早讀英語、鍛煉演講等;觀察走在他前面的人,看看他們為何領先,學習他們的做法;每個星期花五個小時到閱覽室看報紙、雜誌等,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活躍自己的思想;以學習的心態去參加各種活動,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儘管楊懷保每天奔走於數個兼職工作中,忙得像陀螺一樣高速旋轉,但楊懷保始終沒有放鬆對課程的學習,在他看來,讀書和盡孝,他一個也不能放棄!只有刻苦學習,掌握好本領,才能讓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楊懷保奮力拚搏,他在學習上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專業成績優秀,並自學了管理學、心理學等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獲得一次國家助學金和兩次學校獎學金;在2007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中,以高出錄取分數線50分的好成績考取湘潭大學公費碩士研究生;2007年4月榮獲“湖南省大學生品學獎”。
有一位詩人曾經寫道:“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在的明艷/然而她當初的芽兒/卻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浸透了奮鬥的淚泉。”也許我們無法體驗楊懷保生活中的苦難與艱辛,但從他歷盡艱辛的奮鬥歷程中,我們分明傾聽到了一種生命的最強音。正如懷保自己所說:“大學生活是美好的,我即將走完美好的大學生涯。對於別的大學生來說,也許,我的大學生活可能是另一種精彩。回首自己的大學生活,我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後悔。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到了另一種財富。一路走來,我已經學會了傾聽另一種聲音。”

愛撒社會

人生信條
歷盡苦難的楊懷保,在孝老愛親、刻苦學習的同時,一直堅守著“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人生信條。在生活上,楊懷保熱愛集體、團結同學、熱心幫助他人。中學期間,楊懷保擔任了班長、學習委員等職,他利用課餘時間給同學補習功課,曾多次榮獲“優秀團員”“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進入大學后,楊懷保先後擔任了班學習委員、校學生會幹事、校勤工助學管理中心市場拓展部部長等職務,並參加了湘潭大學創業者協會、國防教育協會等學生社團組織。
積極工作
在工作上,楊懷保積極肯干,吃苦耐勞,敬業奉獻。特別是在擔任校勤工助學管理中心市場拓展部部長期間,一直積極為學校的勤工助學工作獻計獻策。當他了解到身邊還有許多像自己一樣貧困的大學生,他決定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為了給學校貧困生爭取更多的勤工儉學崗位,兩年多來,楊懷保組織了多次的高校勤工助學調研活動,先後撰寫了30餘份策劃書,走訪了省內外百餘家企業,與蘇寧電器、新東方、北大青鳥、步步高、麥當勞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與此同時,他組織成立了湘潭市首家大學生家教中介服務機構——同創家教信息服務中心、組織成立了湘潭大學職業發展協會。楊懷保帶著數千名特困生突圍貧困,先後為3000多名貧困大學生創造了勤工助學的機會,直接為貧困大學生創收20餘萬元,深受廣大老師和同學的好評。為了幫助勤工儉學學生安全、順利地開展勤工助學活動,楊懷保還組織了數場心理講座和報告會,給貧困學生講述一些兼職安全、自我保護和自我維權等方面的知識。在為貧困學生拓展勤工助學市場,創造勤工助學崗位的同時,楊懷保還積極響應學校的愛心義賣、海嘯捐款等號召,並組織了多次募捐活動,還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去敬老院義務照顧老人。
溫暖他人
在充滿陰霾的人生路上,在身單力薄地抵禦人生的狂風暴雨的時候,楊懷保總沒有忘記用身上僅有的一點陽光去溫暖他人,在艱辛的路途中把愛一路播撒。2006年3月,校勤工助學管理中心一位叫郭盤金同學母親病危,急電要他回家,但郭盤金卻沒有回家的車費,楊懷保得知郭盤金的困境后,一邊安慰他,一邊把身上僅有的62塊錢塞給了郭盤金,並號召其他同學為其捐款1000餘元。2005年4月,楊懷保在做市場調查的時候,遇到了因家境貧窮即將輟學的高三女生王玉林,得知原委后,楊懷保決定去王玉林家勸其父母讓她回到學校,參加即將到來的高考。一次、兩次,楊懷保都失敗了,當他帶著借來的錢第三次來到王玉林家的時候,這個17歲的女孩已經被父親送去雲南打工。回來的路上,楊懷保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和愧疚——貧困這道高高的門檻,不知道阻擋了多少孩子的求學夢!這種嘆息,更堅定了他幫助更多困境中同學的決心。幾個月後,懂事的王玉林給他打來電話,希望這位僅僅有幾面之緣的大哥能鼓勵她的弟弟好好讀書。楊懷保答應了。此後兩年,不管他為生活奔波有多麼匆忙和勞累,他依然兌現著對王玉林的承諾,成了她弟弟的良師和求學路上的燈塔!像這樣發生在楊懷保身上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楊懷保
楊懷保
在學校組織的“學習楊懷保,感恩父母,掌握本領,回報社會”萬人簽名活動中,許多同學在橫幅上面寫下自己對楊懷保的支持和祝福的話語。其中有一位曾經受過楊懷保幫助的學生這樣寫道:“平凡中彰顯偉大,那是愛的偉大和拼搏的偉大!”大愛無言,楊懷保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一曲當代大學生“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青春凱歌。的確,當我們浸著淚水去回首楊懷保走過的坎坷歷程,當我們帶著感動去品味楊懷保付出的艱辛汗水,當我們懷著敬意去尋求他孝敬父母、關愛他人的足跡,我們無一不從這個平凡的人身上所展示出的不平凡的愛、偉大的愛所震撼!

綻放光彩

楊懷保孝老愛親、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和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永不言棄的可貴精神,使他艱難而辛酸的大學生活更加熠熠生輝,綻放出青春亮麗的光彩。
2007年2月以來,楊懷保的事迹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讚譽,他也獲得了更多的肯定和榮譽。2007年9月,楊懷保當選為“全國孝老愛親模範”。但是他沒有在榮譽下面迷失自己。今年以來,楊懷保把愛和責任灑向了社會的更多角落。2007年四月和五月,楊懷保參加了CP-TING項目(由國際勞工組織與中國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合作的防止拐賣兒童和青年婦女項目),隨同湖南省婦聯喻民民副主席等前往寧遠、平江、耒陽、瀏陽和長沙等地調研,給約200名留守兒童帶去了精彩的勵志演講和慰問;2007年7月,楊懷保在長沙組織舉辦了“孝行天下”夏令營,他主張向全社會的青年人傳播孝道,呼喚他們勇於擔當,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新加坡聯合早報曾以“楊懷保播揚孝道值得稱讚”為標題對楊懷保的這一行為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和極高的評價。
楊懷保還多次深入湖南、陝西等地農村希望小學、留守兒童學校、家庭調研,為約5000名貧困中小學生帶去了勵志報告並作為“知心哥哥”參加了團省委組織的“春雨行動”等公益活動。他先後為約10萬名大學生帶去了勵志報告,為數千名犯人真情講述,11月8日,楊懷保受聘為湖南省監獄管理局道德輔導員……楊懷保認為:在這之前我一直在做著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一些一些小事,只是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永不放棄,但沒想到卻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和肯定,還受到了胡總書記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了胡總書記對我的囑託、國家和社會給予我的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期待和責任,我發現自己身上承擔著更大、更多的責任,這個社會還有很多的老人需要社會的關愛,還有很多的年輕人沒有看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我要在做好自己的同時,要更多的承擔起社會的責任,我要儘力去關懷幫助那些老年人和貧困地區的兒童,要喚醒廣大的青年朋友,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發揚中國傳統美德,為國家富強、社會和諧盡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