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致的結果 展開

陳致

UIC常務副校長、香港浸大饒宗頤國學院院長

陳致現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講座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院長。

陳致是文史及漢學研究學者,從事多領域的漢學研究,涵蓋古典文學研究與中國早期文化與歷史、中國古代詩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金文與簡帛文字),以及明清思想史。2010年至2013年,陳教授任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2011年至2014年任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所長;2011年至2017年任香港浸會大學創意研究院副院長;2012年至2014年出任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署理院長,並於2014年至今任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院長;2015年至2017年任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署理院長。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陳致
陳致
1999年,取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系博士
1988年,取得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碩士
1985年,取得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8年至今,擔任UIC常務副校長
2017年至2018年,擔任澳門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2015年至2017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署理院長
2014年至今,擔任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院長
2013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2013年至2014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署理院長
2010年至2013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2011年至2017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創意研究院副院長
2011年至2014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所長
2005年至2010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2000年至2005年,擔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1999年至2000年,擔任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客座助理教授
1996年至1999年,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講師
曾獲邀到如下機構講學:
中國大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蘭州大學、杭州師範大學、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山西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
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元智大學、中央大學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城市大學、嶺南大學、公開大學、教育大學、樹仁大學、珠海書院
東南亞:南方學院大學、南洋理工大學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普渡大學、芝加哥大學、達特茅斯大學
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歐洲:德國海德堡大學、埃爾蘭根大學、慕尼黑大學、法國巴黎第四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

教授學科


Book of Songs: An Introduction and Reading (Zurich 蘇黎世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專題研究(澳門大學)
中國古代文體研究(澳門大學)
先秦諸子研究(澳門大學)
詩經(香港浸會大學)
論語(香港浸會大學)
古典小說戲曲專題(香港浸會大學)
諸子選讀:老子研究(香港浸會大學)
中國古代思想與今日社會(香港浸會大學)
詩禮樂古史研究(香港浸會大學)
醫古文(香港浸會大學)
古代漢語(Wisconsin, Middlebury, 香港浸會大學)
韻文寫作(香港浸會大學)
西方漢學早期中國研究(南京大學)

研究興趣


經學與先秦歷史文化
史傳文學
中國古代詩詞
金文、簡帛與出土文獻
清代學術

研究計劃


● Preparation of a Manuscript for a Book Series on Important Bronze Inscription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GRF/2013-2016) 研究西周青銅器銘文系列書籍,項目負責人(GRF/2013-2016)
● An Examin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Formulaic Phrases and Poetic Forms in Western Zhou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theBook of Odes (GRF/2011-2014) 研究西周青銅器銘文和《詩經》中公式化短語和詩體的演變(GRF/2011-2014)
● Three Unheeded Facets of Early Chinese Literature (FRG/ 2010-2011) 中國古代文學易被忽略的三個方面 (FRG/ 2010-2011)
● 明清科舉制度下的家族、學術與思想 (大學專項基金研究計劃 2008-2010)
● 《清代學者詩經研究著述年表》 (CERG/ 2007-2010)

專業服務


● Chen Zhi and Dirk Meyer, eds.The Jao Tsung-I Library of Sinology(Book Series). De Gruyter, 2018-
Volume 1 –David S. Nivison.The Nivison Annals: Selected Works of David S. Nivison on Early Chinese Chronology, Astronomy, and Historiography. Edited by Adam C. Schwartz. Volume 2 – Zhang Hanmo.Authorship and Text-Making in Early China. 陳致、麥笛主編:《饒宗頤國學院漢學叢書》,得古意特出版社,2018。叢書第一種——倪德衛著,史亞當編:《倪德衛早期中國自選集》。叢書第二種——張瀚墨著:《早期中國作者模式及文獻形成》。
● 主編:《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第一輯(2014)、第二輯(2015)、第三輯(2016)、第四輯(2017)、第五輯(2018)。香港中華書局。
● 創刊副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諸子學刊》第一至十六輯(2007-2018)、上海古籍出版社。
● 總策劃,朱淵清、陳致策劃:《早期中國研究叢書》(英、日譯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已出二十多種。
● Local Convener, Subpan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anel of Humanities, RAE 2014. 2014年,擔任人文研究組漢語語言文學小組的召集人。
● Fellow, Hong Kong Academy of the Humanities, 2013- 2013年,被選為香港人文學院院士。

學術著作


專書

● 《詩禮禮樂中的傳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共412頁。
● 《余英時訪談錄》,北京、香港:中華書局;台北:聯經(2012年)。
● 《當代西方漢學研究集萃.中國上古史卷》(英譯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共466頁。
● 《從禮儀化到世俗化: 詩經的形成》(英譯中),收入朱淵青、陳致主編《早期中國研究叢書》(英譯中),陳致著並增改,吳仰湘、許景昭、黃梓勇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共363頁。英文原版The Shaping of Book of Songs:From Ritualization to Secularization. Sankt Augustin, Germany: Monumenta Serica Institute, 2007. Pp.380.
● 《中國古代詩詞典故辭典》(主編),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共820頁。

翻譯

●Making America: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English-Chinese) 《美國特性探索: 美國社會與文化》. Co-translator "Preface," "Introduction," "From Immigration to Acculturation" 〈從移民到文化移植〉 by Arthur Mann, "Civil Disobedience in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 〈美國政治思想中的不服從主義〉 by John P. Diggins, "American Philosophy" 〈美國的哲學〉 by Moray Murphey.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1992. 與其他譯者共同翻譯Luther S.Luedtke主編的作品《美國特性探索: 美國社會與文化》(英譯漢);負責“前言”“介紹”和<從移民到文化移植>部分的翻譯,作者為Arthur Mann;還翻譯了由John P. Diggins撰寫的<美國政治思想中的不服從主義>和Moray Murphey撰寫的<美國的哲學>部分,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1992年出版。
●Lectures on System Philosophy 《拉茲洛哲學演講集》 by Ervin Laszlo (English-Chinese) Co-translator "Cybernetics in an Evolving Social System toward an Evolutionary Philosophy," "Ψ-universe: the Farther Horizon, " "The Objective of Mankind."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1991. 共同翻譯《拉茲洛哲學演講集》(英譯漢),負責翻譯的部分包括<朝進化哲學方向演變的社會體系的控制論><Ψ-universe:更遠的地平線>和<人類的目標>,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1991年出版。
● Chen Zhi and William H. Nienhauser, Jr., trans. "Hereditary Household of T'ai-po of Wu" 〈吳太伯世家〉 with comprehensive annotations. In William H. Nienhauser Jr. ed.Grand Scribe's RecordsVol. 5.1: The Hereditary Houses of Pre-Han China, Part I (Chinese-English).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1-30. 與William H. Nienhauser Jr共同翻譯並註解〈吳太伯世家〉,收入William H. Nienhauser Jr主編的《史記漢以前的世家》(漢譯英)第一部分,布盧明頓:印第安那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1-30。

論文

● 陳致:《論三壽與參壽》。收入《林慶彰教授七十華誕論文集》,2018年7月。台北:萬卷樓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Chen Zhi and Nicholas Williams.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heBook of Odes”. Invited by Prof. Fritz-Heiner Mutschler (University of Tubingen) Fritz-Heiner Mutschler (ed.),The Homeric Epics and the Chinese Book of Songs: Foundational Texts Compared,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7. Pp. 255-282.
● 陳致:〈詩經新視野〉,《國學新視野》,2015年秋季號。頁27-38。
● 陳致:〈逍遙與舒遲:從連綿詞的幾種特殊用法看傳世與出土文獻的解讀〉,《簡帛研究》,2015年春夏季號。頁1-14。
● 陳致:〈赤紵紱與彼交匪紓〉,《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輯,2014年。頁514-521。
● 〈釋「允」與「㽙」〉,《饒宗頤國學院院刊》第一輯,香港中華書局,2014年。頁135-160。
● 〈清華簡《周公之琴舞》中「文文其有家」試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第3輯(2013),頁41-47。
● 陳致:〈詩經與金文中成語釋例(五):「不競」「不僭」與「不顯」「不時」〉,收入陳致主編:《簡帛.經典.古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頁422-444。
● 〈「日居月諸」與「日就月將」:早期四言詩與祭祀禮辭釋例──詩經與金文中成語(四)〉,收入陳致主編:《中國古代詩歌傳統與文本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4月,頁148-177。
● 〈《大雅.文王》篇所見詩經異文與金文成語零釋〉,蔣寅、張伯偉主編,《中國詩學》,第14輯(2010年),頁44-65。
● 〈從《周頌》與金文中成語的運用來看古歌詩之用韻及四言詩體的形成〉,《跨學科視野下的詩經研究》。收入陳致主編:《跨學科視野下的詩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頁17-59。
● “The Rite of Yinzhi (Drinking Celebration) and Poems Recorded on the Tsinghua Bamboo Slips”,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cavated Manuscript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Book of Odes,” September 12-13, 2009.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p. 26.
● 〈清華簡所見古飲至禮與古佚詩試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第1輯(2010年),頁1-30。
● 〈「不吳不敖」與「不侃不忒」:《詩經》與金文中成語零釋〉,刊於《古典文獻研究》第13輯(2010年),頁4-19。初稿為〈詩經與金文中成語(一)〉,始發表於2009年1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學主辦之〈古道照顏色:先秦兩漢古籍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刊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頁。
● 〈《屈大均詩學研究》序〉,收入董就雄:《屈大均詩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頁1-12。收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台灣),第19卷第2期(2009年7月),頁1-9。
● “A Reading of ‘Nuo’ (Mao 301) in light of bronze inscriptions: som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the Book of Songs revisited.” In Lin Ching-chang and Christian Sophel, eds.Orthodox and School of Though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fucian Canons. Taipei: Wan-chuan-lou, January 2013. Pp. 359-388. Elaborated from an article published on CLEAR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30 (2008), pp. 1-7.〈《詩·商頌·那》別解〉,收入由林慶彰、Christian Sophel等主編的《正統與思想學派:儒家經典的轉型》,台北:萬卷樓,2013年1月,頁359-388。原刊於美國學術期刊《中國文學》(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第30卷(2008年),頁1-7.
● 〈清代詩經異文考釋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東方文化》,第41卷第2期(2008年),頁1-56。
● 〈古金文學與詩經文本的考釋研究〉,收入勞悅強、梁秉賦編:《經學的多元脈絡-文獻、動機、義理、社群》,台北:學生書局(2008年),頁289-332。
● 〈萬舞與庸奏:商代祭祀樂舞與詩經中的頌〉,《中華文史論叢》,第4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頁23-47。
● 〈晚明子學與制義考〉,《諸子學刊》,第1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頁383-420。
● 〈清代中晚期制義中的漢宋之別:以劉顯曾朱卷為例〉,《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2期,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2006年12月),頁405-426。
● 〈從劉顯曾、劉師蒼朱卷看儀征劉氏的先世、科舉與學術〉,《南京曉庄學院學報》第3期(2006年5月),頁68-81。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第3期(2006年)。
● 〈商略古今,折衷漢宋:王先謙的今文詩學〉,《湖南大學學報》第20卷第70期(2006年1月),頁31-43。收入朱漢民主編《清代湘學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219-250。
● "From Exclusive Xia to Inclusive Zhu-Xia: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Chinese Identity in Early China."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Vol.14, Issue 3(Nov. 2004):185-205.〈從“夏”到“諸夏”:古代中國人身份的概念化過程〉,刊於《皇家亞洲學會學報》(劍橋大學出版社)第14卷第三期(2004年11月),頁185-205。
● 〈二南:南方的樂鍾與雅音〉,《國學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2004年),頁1-39。
● 〈夷夏新辨〉,《中國史研究》,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研究所(2004年),頁3-22。
● 〈從王國維《北伯鼎跋》來看商周之際的一些史事〉,《台大歷史學報》,第31期,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頁1-43。增訂版刊於《周勛初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2008年)。
● 〈說夏與雅:宗周禮樂形成與變遷的民族音樂學考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台灣),第19卷(2001年3月),頁1-53。
● 〈原孝〉,《人文中國》,第9期,香港:浸會大學(2002年),頁229-252。修訂本刊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第8輯,廣西師大出版社(2010年),頁247-268。
● "A New Reading of Yen-yen, Mao 28 of theBook of Songs."T'oung Pao 85.1 (1999): 1-22. Leiden, Netherlands.〈對《詩經·國風》中“燕燕”的新解讀〉,刊於《通報》第85卷第一期(1999年),出版於荷蘭萊頓,頁1-22。
● "A Study of the Bird Cult of the Shang People."Monumenta Serica 47 (1999): 127-147. Germany.〈商人鳥崇拜研究〉,《華裔學志》(德國),第47卷(1999年),頁127-147。〈殷人鳥崇拜研究〉(尚飛譯),《旅外中國學者人文研究論叢》,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214-235。
● 〈說南:再論詩經的分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台灣),第12卷(1998年3月),頁365-403。

書評

● Book review.Landscape and Power in Early China: The Crisis and Fall of the Western Zhou, 1045–771 B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405 pp.,Early China 33(2012). Pp.284-288. 〈李峰著《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書評〉,劍橋大學出版社(2006年),原書共405頁。《早期中國》第33期,頁284-288。
● Book review.Material Virtue: Ethics and the Body in Early China. By Mark Csikszentmihalyi. Leiden: Brill, 2004. Pp. vi + 402.〈齊思敏著《物性:早期中國的倫理與身體》書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326-335。
● Ralph Sawyer.Fire and Water: The Art of Incendiary and Aquatic Warfare in China.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Journal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3.15.2 (July 2005), 253-255.〈拉爾夫·D·索耶著《中國火戰與水攻的藝術》書評〉,劍橋大學出版社(2004)。刊於《皇家亞洲學會學報》(2005年7月),頁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