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GuangzhouModernInformationEngineeringCollege)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備案,於2005年成立的一所民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據2021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五個分院二部,開設了39個專業方向。學校以工科為主,文、經、管、藝協調發展。

歷史沿革


學院所在地--廣州
學院所在地--廣州
是2005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正式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擁有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廣州市信息工程學院雙證班基地、省級重點建設專業。
學院地處廣州東部戰略發展的中心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的示範基地——科學城,交通便利,環境優雅。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樹立“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立足廣州,服務珠三角,面向全省”的辦學宗旨,確立“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校企融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最終目標,探索辦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努力打造特色。
學院重視專任教師隊伍建設,強調師德建設和“雙師素質”的提高。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按照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積極培養和引進專業帶頭人,重點抓好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和提高。通過教學實踐、專業實踐和業務進修,培養了42名師德高尚、既有較高教學水平、又有較強職業技能的雙師素質專任教師。
繼續教育學院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資格證書並重的“雙證書”制度,開設“大專+技能雙證班”,2010屆“雙證書”獲取率達到了99.19%。
強化畢業生職業技能的培養,2013年總體就業率98.92﹪,2014年總體就業率99.14%
2016年總體就業率98.92﹪,2017年總體就業率99.14%,2018年總體就業率99.37%。2018年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位居全省同類院校第六位。
2019年3月27日,該校校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廳組織驗收,被評為省級重點專業。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以工科為主,文、經、管、藝術協調發展。下設”專才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與自動化學院”、“建築與藝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五個分院和“基礎部”、“思政部”二部。開設了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安全與管理、網際網路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智能製造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城市軌道交通與運營管理、工程造價等39個專業方向,為珠三角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院校代碼:13912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辦學層次:大專
校企合作專才班:(17個)
專業(專業方向)計劃類別學制
計算機應用技術(海康人工智慧應用、海康智能監控應用、甲骨文ORACLE技術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計算機網路技術(華為網路技術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虛擬現實應用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雲計算技術與應用(華為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信息安全與管理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物聯網應用技術(商務技術開發應用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軟體與信息服務(移動互聯開發與應用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機電一體化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無人機應用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工業機器人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建築工程技術(房地產運營技術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電子商務(跨境電商方向、亞馬遜海外英才班、eBay海外英才班、抖音網紅英才班、快手網紅英才班)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媒體運營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會計(會計信息化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財務管理(雲財務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商務英語(海外網路營銷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普通班:(22個)
信息工程學院
專業(專業方向)計劃類別學制
計算機應用技術(商務技術、數字媒體設計與製作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計算機網路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信息安全與管理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物聯網應用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軟體與信息服務(軟體測試技術與應用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機電與自動化學院
專業(專業方向)計劃類別學制
機電一體化技術(含智能製造技術、智能控制技術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工業機器人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電氣自動化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建築與藝術學院
專業(專業方向)計劃類別學制
建築工程技術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工程造價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建築室內設計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環境藝術設計美術術科統考三年
室內藝術設計美術術科統考三年
經濟與管理學院
專業(專業方向)計劃類別學制
電子商務(含網際網路推廣、新媒體營銷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會展策劃與管理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工商企業管理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物流管理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國際貿易實務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會計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財務管理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商務英語(含跨境電子商務方向)文理兼招、3+證書三年

師資隊伍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重視專任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按照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積極培養和引進專業帶頭人,重點抓好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和提高。通過教學實踐、專業實踐和業務進修,學校擁有480多名師德高尚、既有較高教學水平、又有較強職業技能的雙師型和雙師素質專任教師。
院校領導、各系(部)主任及相當部分的專任教師都是在高等教育領域中長期從事過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具有相當豐富的高校教學和管理經驗。

人才培養

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按照教高【2006】16號文精神,進行教學改革。打破傳統課程結構框架,構建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和培養生產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課程體系,同時加強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專業課程改革,積極推行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於增強學生實操能力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職業素養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推進綜合素質教育工程,一進校就要求學生用綜合素質測評條例中的條款約束自己、要求自己,畢業時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大學畢業生,把努力打造“具有一定行業知識、掌握最新職業技能、善於獨立開發應用、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綜合型人才作為最終培養目標。
學院努力構建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新課程體系。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資格證書並重的“雙證書”制度,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職業認證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把職業技能考證內容融入教學計劃,以此推動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強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一、以教高【2006】16號文為指針,規範人才培養模式。
1、學院專門成立了素質教育辦公室,依據16號文件精神的要求,制訂“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條例”,在綜合素質測評指標中,突出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和技能資格指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使學生從進校開始,就規範學生的品德行為及其學業的發展方向,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同時加強學生家健康心理教育,定期舉行“心理諮詢”幫主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學會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成為有理想、有抱負積極上進的大學生。
2、根據16號文件精神,改革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嚴格把好人才培養質量關,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理論+實踐”的教學體系,把分析、評價反饋等每學期的評教活動制度化,完善“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企業頂崗實習實訓評價與考核制度,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學的實踐性,規定各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比例要佔教學計劃的50%,把培養職業技能放在突出位置。
二、以專業技能及職業資格要求為目標,改革教材、教法。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專業技能與職業資格要求就是市場的需求,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所以,職業教育應重視與專業技能職業資格相對應,以便加強就業競爭能力。我們十分重視與職業資格相對應的教育。首先根據職業資格要求改革課程,在教材里融入職業資格考證的指標內容,在教學方法上也直接以取得職業資格為目標,重視技能考試和技能認定,強調“雙證書”的獲取率。第一屆畢業生(05級)獲取一種職業資格證的人數達100%,大多數學生都獲得兩種以上的職業資格證,畢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勞動部門的認可,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1、以信息工程係為重點,帶動專業建設。
信息工程系是學院最早設置的系,是國家信息產業部授予的“全國網路與信息技術培訓項目IT專業技能鑒定基地”。
在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信息工程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與時俱進。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兩個專業組成的信息工程系,必須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及信息安全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和跟蹤信息安全最新技術的職業能力,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和跟蹤網路技術最新發展的的職業能力。
該院信息工程系與廣州騰科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騰科公司深度參與信息工程系的教學過程,派出工程技術人員來校講課,根據經濟發展和市場需要,參與課題研發,不斷地注入新科技,使專業更具適應性和競爭力;還通過技術講座、對師生進行培訓等各種形式,為我院信息工程系老師和學生,不定期地介紹網路、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發展、新動向,以開闊師生的視野;同時,騰科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我院信息工程系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網路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領域的新技術實訓平台,學生既是該公司課題或項目的參與者,又是該公司項目開發的准員工。學生在校期間,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實際的設計開發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05級畢業生中該系的學生就被境外計算機大公司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錄用。
我院以信息工程係為重點,各專業都根據其專業特點,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不斷加強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的專業建設。
2、以就業為導向,頂崗實習點、面結合。
“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是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我院在安排頂崗實習時,採取了“點面結合,分片管理”的方法,實習、實訓專業對口,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就是就業的過程。我院就業率達到96%。
3、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培養與國際接軌人才。
學院為培養與國際接軌人才,與烏克蘭、新加坡、紐西蘭、美國、英國等國外大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為學生搭建了繼續深造、專升本、專升碩的橋樑。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以服務於地區經濟為宗旨的職業技術教育,必須與國際接軌。學院先後與烏克蘭、英國國立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University)、澳洲亞伊迪斯大學、新加坡管理髮展學院、紐西蘭艾利思密爾學院等國外大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為學生搭建了繼續深造、專升本、專升碩以及出國留學的橋樑。
自辦學以來,學院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我院05、06級的學生參加全國高校計算機應用水平考試和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與平均分兩項指標均在廣東省高校中位居前列。
由於董事會和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學院把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校園信息化建設進展迅速,成效顯著。2006年11月初,廣東省教育廳信息化建設專家組來學院檢查時,給予高度評價。第一屆畢業學生,“雙證書”獲取率達100%。大多數學生都獲得兩種以上的職業資格證。
我院畢業生在頂崗實習中也表現出良好的崗位能力,許多學生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和管理者,我院每屆都評出就業之星,有的學生在實習期間由於業績突出,《廣州日報》對他設專欄報道。一些學生在頂崗實習中,被評為該集團公司“明日之星”,公司召開表彰大會,一些學生在眾多競爭者中通過業務、技術考試,被澳門資訊科技公司錄用。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就業能力,學院大力開闢第二課堂,與廣州微軟技術中心、廣東思科公司、廣州騰科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廣東省人事廳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中心等單位簽訂了技能培訓、技術交流等項目合作協議。
2010年通過廣東省教育廳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是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正式批准的廣州市信息工程專業繼續教育基地。
學院努力構建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新課程體系。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資格證書並重的“雙證書”制度,強化畢業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學院2010屆“大專+技能雙證書”獲取率達到了99.19%。
學院為培養與國際接軌人才,與烏克蘭、新加坡、紐西蘭、美國、英國等國外大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為學生搭建了繼續深造、專升本、專升碩的橋樑。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學校建有網路技術、信息安全、計算機應用技術、無人機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電子商務、數碼動漫設計、環境藝術工作室、多媒體技術、服裝與服飾等82個專業配套的校內實驗、實訓室,學校與新寶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海格通信智能有限公司(軍工企業)、LG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惠州華星光電有限公司,徐工集團、信科教育集團、美的集團、瓜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信科教育集團、科捷物流集團、廣州新思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盛華信息有限公司、廣州文豆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置家集團、廣州問道數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永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藍月亮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穗峰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啄木鳥房屋科技有限公司、天琥網際網路設計有限公司(廣州公司)、廣州三者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廣東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廣州騰科、廣州粵嵌、廣州漫遊公司等珠三角地區60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產教融合教學體系,實施定單式培養,在校內建立了多個以產業項目為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校企合作實訓中心,還在東莞、番禺、中山等地建立了近千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的機會和廣闊的就業通道。

學術資源

圖書館現藏書72萬冊,電子圖書20萬G,配有先進的借閱系統和電子閱讀器供學生借閱。

領導團隊


校長任克勤
副校長鄧志華
賈明中
馬士杞
王宇川
黨委書記朱燦煥
校長任克勤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原廣東警官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人民警察二級警監。武漢大學軟體工程(信息安全)專業碩士畢業。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國人民大學偵查學高級訪問學者。教育部教學評估專家。公安部專家人才庫偵查學專家。中山大學碩士生導師、華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廣東省政法委專家諮詢委員,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廣東省重點學科偵查學科帶頭人,廣東省高校首批"千百十工程"校級學術帶頭人,校級首屆教學名師。教育部國家級特色專業"經濟犯罪偵查"專業負責人,國家級大學生教學實踐基地負責人,廣東省高校公安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主持人,廣東省高校"創新強校工程"公安本科人才培養協同育人平台負責人,廣東省精品課程《經濟犯罪偵查》主持人,公安部精品課程《刑事偵查學》主持人。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偵查》主編。主編多部公安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主持完成部省市規劃課題10餘項。出版專著合著教材40餘部,在《人民日報》《公安大學學報》發表論文250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獲政府省級優秀社科成果獎一、二、三等獎10餘項。獲"全國公安系統優秀教師"稱號,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當選區人大代表、省直機關黨代表。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受嘉獎多次。
黨委書記朱燦煥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兼督導專員,廣東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韶關學院黨委委員、黨委辦公室主任、組織部、統戰部部長、機關黨委書記、校團委書記等多個職務。長期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多項省級黨建課題,發表10餘篇黨建與思政學術論文,熟悉高等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團學工作。任韶關學院組織部、統戰部部長期間,負責項目榮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培育創建單位1個,榮獲“廣東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2個,榮獲“廣東省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1個,榮獲廣東省首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1個,學校“百千萬”工程榮獲“2019年廣東學校黨委黨建工作創新案例一等獎”和“廣東省高校黨建十佳創新案例”,在“廣東基層黨建創新案例”線上點贊活動奪得最佳人氣獎。
副校長鄧志華
現任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兼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高級會計師。畢業於上海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畢業后留校工作。先後在上海化工學院(分院)、廣東工業大學(廣東機械學院)、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現廣州航海學院)任教。任教授、高級會計師、系副主任、總支書記、財務處長、副院長等職。畢業后一直從事高等教育40餘年,多次主持參與教育部、廣東省科技廳、教育廳的研究項目,並在核心期刊及省級以上期刊發表了20多篇論文,主編和參編了多部《會計》教材。先後榮獲廣東工業大教學成果二等獎;廣東會計三等獎;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廣東高校先進會計工作者;校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
副校長王宇川
王宇川,男,碩士,教授。現任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曾任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工程系主任、該院信息化領導小組成員兼信息化工作組副組長、組長,《中國教育信息化專家資料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專家,廣東省政府採購項目評審專家,廣州市信息化項目評審專家,第二炮兵XX學院校園網建設專家組副組長,廣州海航高等專科學校人才培養評建辦公室副主任和教學督導組組長等職。1992年破格評為副教授,2000年評為教授。是全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全軍院校育才獎“銀獎”獲得者。
1982年以來,一直從事計算機教學、學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科研項目16項,獲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和科技進步四等獎1項;曾在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等或主編、或副主編出版《電力地理信息系統》著作、教材14部;公開發表論文40餘篇。
副校長賈明中
賈明中,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廣東省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專家,機械行業精密製造(華南)職業教育集團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現任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兼機電與自動化學院院長、總支書記。在企業工作10多年,任過廠長、總經理,先後負責設計國家級項目兩個(中英、中丹項目各一個),省級項目四個。從事教育工作近30多年,發表論文十多篇,編寫教材12部,近期編寫的有:《電工電子技術》、《SCARA工業機器人實訓教材》、《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與站場》等。擔任過系主任,教務處處長,黨支部書記等職務,在指導學生參加省級比賽中,多次獲一、二、三等獎。多次評為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參加兩所民辦高校人才評估和人才評估和回訪工作,受到評估專家的好評。
副校長馬士杞
馬士杞,副教授,現任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兼教務處長。從事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近二十年,曾任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計算機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四川警安職業學院(現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計算機系主任、教務處處長,四川省高職高專精品教材建設工作專家庫成員,2005年獲重慶永川市優秀教師稱號。發表論文十多篇,主編教材3部,主持研發2項省級科研項目。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