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魯賢
中梵雙方均重視的教會領袖
金魯賢(Aloysius Jin Luxian),男,本名金魯意,聖名類思。耶穌會士,上海人。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名譽主席、上海市天主教愛國會和上海市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名譽主任、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一直是中梵雙方均重視的教會領袖。
2徠013年4月27日下午14點46分,因胰腺癌醫治無效於瑞金醫院安息主懷,享年97歲。
徠金魯賢自稱是天主教會養大的孤兒,自幼父母逝世。
1932年進修院。
1938年入耶穌會。
1945年5月19日晉鐸。
1946年,金魯賢畢業於上海徐家匯的耶穌會神學院,隨後赴法國、德國科隆、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義大利羅馬等地求學。
1950年,獲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神學博士學位。
1951年,回到中國,得到上海教區龔品梅主教((后擢升為樞機)所器重。龔品梅主教任命金魯賢為徐家匯大修院(母心修院)院長、耶穌會耶穌會上海區代會長,中國耶穌會代巡閱使、海州監牧區代宗座監牧。
1955年9月8日,金魯賢與龔品梅主教、范忠良等神父以“反革命”罪名被捕入獄。
金魯賢主教(左)
1966年,龔品梅樞機“反革命集團”的“九八事件”中,金神父與數百名神職人員及教友先後被捕。在監獄中度過了18年,又接受勞改9年。因通曉五國語言後期被安排在公安部轄下的翻譯機構擔任翻譯員。他與公安的連繫因而在教友間引起猜忌,被指控涉嫌在教難期間出賣其他神職人員。
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實施改革開放后,金主教遊說當局容許信眾恢復在彌撒中為教宗祈禱,並使上海成為國內最早推動中文彌撒的教區。
1982年,獲得釋放,被張家樹邀請回上海任佘山修院創院院長。
1985年1月27日,在無教宗任命情況下由宗懷德主禮祝聖為助理主教。
1988年,張家樹去世后,金魯賢接任正權。
1989年,信徒在彌撒中恢復為教宗祈禱。此後,經他本人申請,獲得與羅馬的共融,因此是教廷和北京政府都承認的主教。此後,金魯賢主教努力同非官方教會接觸,並且在官方教會和地下教會之間,扮演調解雙方達成諒解的角色。不過,教廷只承認金魯賢是上海教區助理主教,而正權主教則是未獲大陸政府承認的地下教會主教範忠良。范忠良主教於2000年接續龔品梅,擔任上海教區主教,並且是中國大陸主教團團長。
在金魯賢主教帶領下,上海教區成為中國大陸最活躍的官方教區之一,天主教徒人數已達15萬。金主教在上海率先重新恢復修道院。同時,也是全國最先進的修道院。
金魯賢能夠說多種語言,曾經會見許多中國教會的海外神長、國外關心人權和宗教自由的人士,如:谷寒松神父、美國總統柯林頓、德國總理默克爾等。
2004年,金主教獲教廷認可為上海教區助理主教。
2005年6月28日,89歲的金魯賢主教在徐家匯聖伊納爵主教座堂祝聖邢文之為上海教區輔理主教。
2006年,法國記者多里安·馬洛維奇(Dorian Malovic)為這位耶穌會士出版的傳記,以《Le Pape Jaune》(黃皮膚的教宗)為題。
2007年,接受《大西洋》周刊訪問時說:“梵蒂岡認為我為教廷所做的不夠,中方卻認為我為梵蒂岡做得太多,真的很難滿足雙方。”
2010年,雖然缺席召開的中國天主教第八屆代表會議,依然獲選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及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的名譽主席。
2011年12月,邢文之退隱后,羅馬教廷委任馬達欽為上海教區輔理主教。
金魯賢主教
2012年7月7日,金魯賢主持馬達欽的晉牧禮。
2012年聖誕節開始,長期患有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金主教,因健康急轉直下而住院。
2013年2月,再次獲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一屆委員,成為九位天主教代表之一。
2013年4月27日下午14點46分,因胰腺癌醫治無效於瑞金醫院安息主懷,享年97歲。
2013年5月2日,金魯賢主教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市人大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部分省市天主教“兩會”和教區送了花籃或發來唁電。中央領導同志表示了慰問和哀悼。
沙海林、鍾燕群、翁鐵慧、方惠萍等出席告別儀式;馮國勤、楊堤、陳鐵迪、王力平、龔學平、蔣以任、劉雲耕、羅世謙等送了花籃。參加告別儀式的還有中央統戰部、公安部、國家宗教局、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基督教全國兩會等有關方面的負責人,以及來自本市和部分省市的信教群眾等各界人士1200餘人。
金魯賢主教是中國天主教界有重要影響的代表人士,在宗教界享有很高威望。他愛國愛教,虔誠敬主,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方針,為推進中國天主教各項事業的發展,協助黨和政府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教會內,金主教也是備受爭議的人物,有天主教徒批評他是中梵之間的投機者。
金魯賢天主教
金魯賢主教的逝世,是上海天主教會也是中國天主教會的重大損失。上海是中國天主教會的重要教區之一,金主教的離世使當地公開教會團體接班人問題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