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5條詞條名為人民路的結果 展開
人民路
蘇州市人民路
人民路是蘇州市的一條南北主幹道,南北大動脈,是蘇州中軸線。位於蘇州市中心偏偏西處。北起金磚路和織錦路路口,南至南環東路和南環西路路口。人民路全長10.5公里,寬40米。除人民路(竹輝路-平門橋)段為雙向4車道,其餘路段均為雙向6車道。
人民路途經蘇州市的觀前商圈和南門商圈。蘇州軌道交通從北到南在人民路上共設有8個站點,分別是:2號線的平瀧路東站、2,6號線平河路站、4,10號線的北寺塔站、4號線的察院場站、1,4號線的樂橋站、4號線的三元坊站、4,5號線的南門站、4號線的人民橋南站。
人民路也是一條文化長廊。人民路沿線分佈著眾多歷史文化遺跡,如滄浪亭、報恩寺、文廟、怡園等,主幹道兩旁眾多的老街小巷也深藏著歷史典故,藏著老百姓悠閑的小日子。園林文化、故居文化、橋樑文化、街巷文化……彼此交織相融,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一路傳承著城市的文脈。
1951年,三元坊和護龍街被統稱為“人民路”。
1928年:拓寬香花橋至察院場段,寬7米,碎石路面。
1941年:拓寬至飲馬橋,寬9-12米,彈石路面。
1943年:新築飲馬橋至三元坊段。
1951年:由三元坊延伸至南門新建的人民橋,寬14米,煤屑路面。
1993年:歷經42年的拓寬、翻建、改築,人民路成為寬30-45米的瀝青路面。不過,竹輝路至三元坊段、飲馬橋至大石頭巷段的快車道,為小長條石路面。
2000年:人民路再次實施改造,將剩餘的方石路面,改鋪成瀝青路面。
2003年:人民路又一次綜合改造后,新設立了“公交專用車道”。
2016年2月27日-12月31日:借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即將建成之契機,對人民路(平門橋-團結橋)段進行綜合提升工程。這是打造城市道路交通中軸線的需要,是展示蘇州歷史與古城風貌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空間品質的需要。
人民路風貌變遷史
人民路幹將坊口(攝於1960年):位於樂橋北,右側轉角樓有幹將坊路牌。
人民路喬司空巷口(攝於20世紀60年代初):1958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前夕,人民路又進行了一次拓寬建設。
人民路怡園門口(攝於1973年):左側為怡園門前與嘉余坊一帶商鋪,這段路面於抗戰淪陷時拓寬,故沿街建築為民國時期風貌
人民路飲馬橋東側街景(攝於20世紀80年代初)
人民路人民橋段景觀(攝於20世紀70年代)
人民路上看北寺塔(2003年改造后)
現在的人民路,自書院巷口北至香花橋段,唐代稱“大街”。后因形如卧龍(俗稱孔廟為龍頭,北寺塔為龍尾),於是定名為“卧龍街”。
乾隆皇帝南巡駐蹕蘇州時,府縣百官在此接駕護衛,於是改稱為“護龍街”。
抗戰勝利后,一度更名為“中正路”。蘇州民間,則因每日早晨,沿街被排列成行的馬桶(便桶)佔領,因此謔稱為“馬桶街”。
北起書院巷口,南至滄浪亭街,以前就叫“三元坊”。乾隆四十六年(1781),蘇州人為“連中三元”的錢棨建立紀念牌坊,因此有了“三元坊”這個地名、路名。清代,“狀元”是蘇州特產,一點都不稀奇,為何專門給錢棨建立紀念牌坊?因為——連中三元,也就是連續中“解元”、“會元”、“狀元”。錢棨是清代第一位“連中三元”者。整個清代只有 3人,整個科舉歷史上只有 18人(15位文狀元、3位武狀元)。
人民路將被打造成“交通軸線、景觀大道、文化長廊、時尚窗口”。
新市路以北,還是雙向4車道,和以前差別不大;新市路以南,改造為雙向6車道,在雙向4車道的外側是公交專用車道。
2016年綜合整治提升工程——道路提升
除了道路,景觀提升也是綜改的重要內容。不同路段,將有獨特風格的主題。
平門橋—西北街的北寺塔歷史文化景觀片區,風格特色為“古韻、內斂”;
西北街—幹將路的觀前商業景觀文化片區,風格特色為“精細、典雅”;
幹將路—道前街、十梓街的樂橋商務景觀文化片區,風格特色為“莊重、親和”;
道前街、十梓街—竹輝路的文廟滄浪亭綜合文化景觀片區,風格特色為“寧靜、雅緻”;
竹輝路—人民橋的南門商業景觀片區,風格特色為“時尚、協調”;
人民橋—團結橋的南環綜合景觀片區,風格特色為“大氣、高端”。
小遊園改造
樂橋廣場:感覺非常大氣。休憩與停留空間盡量遠離軌交設備,統一設置的欄桿杜絕安全隱患,周圍以綠地隔離,用綠化掩映。
圖書館遊園:重在恢復場地原有活力,反映出吳地傳統德業並重、行知合一的書院文化。
文廟小遊園:言子講學雕塑會保留,並對綠化進行恢復處理。對周邊綠地進行修復提升。
范庄前綠地:零星綠地舊貌換新顏。
1.市政設置建設高標準
整治工程實現了全線雨污水管擴容、市政管線入地、瀝青路面改造等,各類市政設施進一步更新和完善。
此次整治,人民路沿線的地下管線全部更新了,容量也考慮了前瞻性。“如果沒有什麼不可抗力,20年都不用再換了。”曹南平很有信心。地下改造好了,地面的瀝青攤鋪也全部高標準,行車道首次採用了三層瀝青。特別是在公交站台上,首次採用了半柔性瀝青,“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車轍、鼓包等現象。”
根據方案,建築立面整治從傳承人民路原有特色景觀,協調沿線建築風貌與古城整體環境角度,按照古韻、商韻、文韻、尚韻進行分段設計。古韻段為平門橋到因果巷,建築按傳統蘇式風格整治;商韻段因果巷到樂橋段,建築風格為現代與傳統結合;文韻為樂橋到竹輝路段,挖掘沿線建築歷史文化景觀;尚韻為竹輝路到團結橋段,建築風格以現代為主。通過整治,以往的多層店招、違規佔道、流動電子屏、牆面亂張貼等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沿線各商業體面貌一新。沿線居民樓和各企事業單位大樓也均進行了外立麵粉刷見新。結合整治還排除了諸多房屋外牆脫落等安全隱患,解決了許多困擾居民的房頂漏水、外牆滲漏、樓道陰暗等民生問題,提升了沿線市民生活品質。
觀前、南門兩商圈各大商業綜合體均對外牆進行了升級改造,配合新建設的燈光效果,營造出了濃厚的商業氛圍。結合不久后即將開通運營的4號線,人民路商業將迎來新的里程,成為蘇州古城時尚基地。
另外,環境設施和各類市政設施結合蘇州古城元素,按照簡潔大氣的風格,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進行設計。現狀古建公交站台予以保留和延續,在果殼箱、交通信號燈、路燈等設施的設計中融入粉牆黛瓦等地域特色、黑白灰的城市顏色特點和現代元素,抽象提煉,力求各類設施設計簡約而不簡單。
2.信號燈根據車流量自動配時
市政道路設計時,按照林蔭大道、便捷交通的原則優化。在古城區平門橋至竹輝路段道路按4車道設計,保留原有四條綠化分隔帶,延續古城風貌;竹輝路到團結橋段按6車道設計,加強道路通行能力;同時,公交專用道設置以及出城進城車道非對稱設計和防穿越護欄等設施將有利於發展公共交通、合理控制車速,提升古城中心區域疏散能力。
“升級了的沿線信號控制、誘導發布、違停抓拍等系統,信號燈可根據車流量自動配時,有利於提高路口高效性和安全性。”市公安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後人民路的紅綠燈都沒有讀秒器了,有車族出行要注意這個變化。同時,整個人民路都採用的是“嚴進寬出”的方式,即從南門、平門進入都是一車道,而出城都是兩車道,這樣“進入中心地段緩一點,而出去更通暢一點”。
另外,人民路沿線充分考慮了市民的停車,樂橋提供了200個地下地車位,物美後面也設置了200個立體車位,原市實小、東吳絲織廠等位置都預留了停車位。
3.6個小遊園+北寺塔廣場,串起古城文化長廊
北寺塔的夜景燈光、香花橋的亭廊水榭、圖書館遊園的書香長廊、文廟的紅牆綠地等6個小遊園和北寺塔廣場,充分展現了人民路作為蘇州古城文化長廊的歷史韻味,也給市民休閑和城市旅遊增加更多亮點。在6個小遊園中,除樂橋廣場外,平門遊園、香花橋遊園、圖書館遊園、文廟廣場、人民橋南堍綠地都將在春節前完工。
人民路在設計之初,就要打造成整齊、大氣、高端、有特色的林蔭大道、景觀大道。同時,挖掘沿線人文景觀資源,提升人民路的文化氣息,打造城市文化長廊。在隔離帶的選擇上,將保留“法桐-香樟-香樟-法桐”的種植模式,新增“櫸樹-香樟-香樟-櫸樹”模式,以香樟為統一元素貫穿人民路,常綠與落葉搭配,兼具冬夏景觀,保證林蔭大道的景觀效果。
從平門橋入城牌坊開始,結合沿線歷史建築整治和綠化小遊園建設,人民路歷史文化得到更好發掘與展示。
4.打造獨具代表性的夜間景觀燈光
人民路綜合整治工程景觀燈光亮化方案自2013年開始設計。從“一軸三線八點多片”的空間結構入手,重點打造人民路文化景觀軸,強調平門、北寺塔、觀前、樂橋、文廟-滄浪亭、南門商圈、南環路、人民橋節點,突出觀前街、十全街、桃花塢等傳統風貌展示區特色。
在具體設計中,對應古韻(平門橋——因果巷)、商韻(因果巷——樂橋)、文韻(樂橋——竹輝路)、尚韻(竹輝路——南門路),在每個片區有針對性的設計符合區段風格的特色燈光,並分別對應給予合理的照度、色彩、動態控制。北寺塔歷史文化片區、文廟-滄浪亭文化片區:照度一般、色彩素雅、靜態;觀前商業片區、南門商業片區:照度較強、色彩豐富、動態;樂橋商務辦公片區、南環路綜合片區:照度適中、色彩適度、靜態為主的燈光。使用節奏有序、層次豐富、亮度和諧的景觀燈光為蘇州城市中軸線打造獨具代表性的夜間景觀燈光。
2016年的人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