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蟬

同翅目蟬科動物

十七年蟬,同翅目。北美洲一種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蟬。它們在地底蟄伏17年始出,爾後附上樹枝蛻皮,然後交配。雄蟬交配后即死去,母蟬亦於產卵后死。科學家解釋,十七年蟬的這種奇特生活方式,為的是避免天敵的侵害並安全延續種群,因而演化出一個漫長而隱秘的生命周期。

物種簡介


發展歷程

與蝗蟲不同,蟬不吃樹葉,只吸食樹的汁液。十七年蟬總是潛伏於樹根處,17年後才破土而出。在死亡的前一個月,它們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尋找交配的夥伴。

命名特點

每批以他們等待孵化年數命名,如「布魯德13蟬」,孵化時間有的13年,多的長達17年。英文名“BroodX”,其中X代表年份,人們說的17年蟬英文名就叫Brood17,也有叫做periodical cicada。“十七年蟬”,原產於美國東部地區,這些蟬在地下蟄伏十三或十七年,然後破土而出。根據他們出現的年份,十七年蟬被分為30個“群”。群1號到17號是十七年蟬,群18號到30號是十三年蟬。一些群並不存在,但為了方便起見而保留。群4號已於2003年出現。2011年出現的群19號。群10號,一種十七年蟬,已經出現於2004年5月的新澤西州和北卡羅萊納州。

詩文

七律·詠十七年蟬有寄
文/羅賢生
煉獄修行十七年,熬成火眼見青天。
爭鳴美譽稱知了,領播新聞勝大全。
抵餓惟需風與露,挨窮不受酒和煙。
為民請命出聲氣,號角鏗鏘四季先。

形態特徵


十七年蟬
十七年蟬
蟬的軀體呈黑色,翅膀半透明,呈褐色,有脈絡,紅紅的眼睛還能發光,晚上看上去就像極小的火把。它們看上去醜陋無比,因此不討人喜歡。但蟬對人類來說並沒有什麼害處,不咬人,不叮人。它們飛行速度緩慢,經常會撞到包括人在內的一些東西上,這也成了它們的習慣。
但它們也有令人煩的時候。一位經歷過1987年那一代十七年蟬的人說:“它們死去時,那種情景簡直令人作嘔。你要不停地驅趕它們,要不然它們會整天整夜地嗡嗡地叫,在你腳下嘎吱嘎吱地咀嚼樹葉。”蟬的出沒的確會帶來一些不利後果,尤其是對小樹而言。雌性蟬通常會炸開樹皮炸出卵,在掉到地上以前,蟬蛹一直以樹的汁液為食,這樣一來,小樹就會受到嚴重損壞。一旦接觸到土壤,蟬蛹就會在地上打洞(通常18英寸或2英尺深),找到樹根后,就會開始咀嚼。然後就開始在陽光下的照射下,過著一種十分愜意的生活。
第17個春天過去后,它們會再次出現。蟬蛹會於4月份開始打洞,而這時,你會首先在新鮮泥土的邊緣看到一些小洞。但在土壤溫度未達到18攝氏度以前,它們不會從洞中出來尋找食物。它們會爬上距離最近的垂直的物體,如樹、灌木、電線桿,甚至蒲公英的莖,蛻去它們的外皮。幾個小時后,它們的翅膀會變硬,軀體也會變硬。

生活習性


絕大多數的昆蟲,只有一年或更短的生活史,一般的蟬只有3至9年的生活史,儘管還有一種13年蟬。這種17年蟬在地下生活的時間有17年,使它獲得了昆蟲世界里最長壽的頭銜。
這種蟬的鳴聲十分響亮。雄蟬通過鳴聲吸引異性交配,堪比搖滾音樂會。

分佈範圍


這種蟬共有三個品種,但除了美國,世界其他地方還沒發現它們的存在。事實上,早在美國大陸有人定居開始,人們就對蟬有過記錄,但即使是到了今天,昆蟲學家仍無法完全了解這種據稱是地球數量最為龐大的昆蟲。它們主要生活在三個區域,覆蓋美國15州,如中大西洋地區弗吉尼亞州大部分地區,紐約,西俄亥俄州,印地安那州,田納西州,喬治亞州北部等。如果森林氣候條件適應,每英畝土地蟬的數量平均會達到150萬隻。

生長繁殖


北美洲一種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蟬。它們在地底蟄伏17年始出,爾後附上樹枝蛻皮,然後交配。雄蟬交配后即死去,母蟬亦於產卵后死。科學家解釋,17年蟬的這種奇特生活方式,為的是避免天敵的侵害並安全延續種群,因而演化出一個漫長而隱秘的生命周期。

主要價值


重要作用

此外,17年蟬還在保持生態平衡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蟬打鑿通道可以鬆軟泥土,使泥土通風。雖然它們產下的卵可能對小樹有危害,但卻能給大樹修剪枝葉。它們為鼴鼠、老鼠、蛇和燕雀等許多動物提供了營養豐富的食物。在它們死後,數十億個屍體會為土地頂層的土壤提供大量寶貴的氮。

美食家們的最愛

美國曾對周期蟬期待的這種興奮將達到高潮。許多認真的昆蟲學家甚至會爬上樹,潛伏在30英尺的高處,準備整晚觀察首批蟬蟲的出現。如今,有關周期蟬的商品也大受歡迎。你可以買到蟬杯子,蟬時鐘,蟬T恤衫。此外,還有更加實用的紀念品供你選擇,如蟬煎鍋,蟬鐵鍋和蟬烤碟。
拉丁美洲、亞洲和澳大利亞的許多國家都有吃蟬的習慣。早在1902年6月(第六代周期蟬出現以前),《辛辛那提諮詢者報》就報道說,人們在一個晚會上曾經品嘗到以蟬為原料的餅。有人更喜歡吃油炸蟬。90年代,蟬食品在芝加哥受到廣泛歡迎,甚至連《時代》雜誌也抵擋不住這種浪潮的誘惑,前往芝加哥進行報道。
對於美食家來說,剛爬出土或剛蛻殼的蟬味道最好,據說在它們的翅膀變硬之前,雌蟬的味道甚至比雄蟬的味道更佳。

主要危害


襲擊美國東海岸

美國科學家警告稱,從現在起某一天,約300億隻在地下蟄伏17年的蟬將為求偶破土而出,入侵美國東海岸。但這些蟬對人類或其他動物無害,最多可能破壞一些小樹苗。
這種蟬名叫“17年蟬”,大約有2.5厘米長,紅眼,儘管對人畜無害,但其鋪天蓋地出現的場面的確令人震撼。這種蟬目前僅在美國東海岸有發現,出生后就蟄伏於地下,靠吸取樹根為生。17年後,當地面溫度達到18攝氏度后,它們才會破土而出。在樹上生存和交配幾周后,它們就會死去,而後代會繼續蟄伏地下,直到17年後再出來。
這種蟬的鳴聲十分響亮。雄蟬通過鳴聲吸引異性交配,堪比搖滾音樂會。生物學家曾測量蟬鳴音量高達94分貝,如同飛機從頭頂飛過。多名專家預測2013年可能破土而出的“17年蟬”數量,他們估計可能有300億隻蟬出現,甚至可能達到1萬億隻。即使300億隻,從頭到尾排列,也足夠到達月球再回來。
數量龐大是“17年蟬”倖存的關鍵因素。正因為如此,鳥類才不可能全部吃掉它們,倖存者才能繼續繁殖。過去“17年蟬”入侵時,每英畝地面蟬的數量達150萬隻。但是多數地區,特別是城區,幾乎看不到這種蟬。

入侵美國

數量龐大是“17年蟬”倖存的關鍵因素。正因為如此,鳥類才不可能全部吃掉它們,倖存者才能繼續繁殖。過去“17年蟬”入侵時,每英畝地面蟬的數量達150萬隻。但是多數地區,特別是城區,幾乎看不到這種蟬。
2013年5月6日,據英國《衛報》報道,美國科學家警告稱,約300億隻在地下蟄伏17年的蟬將為求偶破土而出,入侵美國東海岸。但這些蟬對人類或其他動物無害,最多可能破壞一些小樹苗。多名專家預測破土而出的“17年蟬”數量可能有300億隻蟬出現,甚至可能達到1萬億隻。即使300億隻,從頭到尾排列,也足夠到達月球再回來。

難解之謎

科學家至今(2013年)不清楚蟬為何每隔17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原因,也許通過對季節冷熱節奏變化以及對荷爾蒙變化進行研究,才能最終揭開這個謎底。另外,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為何蟬的生活周期是如此漫長。
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遵守的是大自然物種生存的最高法則。由於它們長期蟄伏於地下,因此很難成為其它動物的食物。可一旦它們破土而出,進行交配時,它們會成為所有東西(包括人)的獵物。只是由於它們數量過於龐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它們繼續"生兒育女",在2021年再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