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杯亭
流杯亭
流杯亭是我國園林中所特有的一種娛樂性建築,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涼亭。
流杯亦稱流觴,《字源》中關於曲水流殤的解釋是:“在曲折水流中泛杯而飲,三月三日之酒宴。”是古人舉行的一種飲酒賦詩的娛樂活動,源於“祓禊”習俗。“祓禊”或“修禊”,本是古時每年三月上已日(三月三日)臨水沐浴、招魂續魄、除災求福的活動。隨著歷史的演進,這種“祓除不祥”的活動,漸漸地和春遊聯繫起來,以至於後來發展成為臨流賦詩、飲酒賞景、盡游宴之樂的風雅之舉。並逐步由室外縮小到在鑿有彎曲迴繞水槽的亭子內進行,於是,流杯亭也就應運而生了。
【名稱】:流杯亭
【類別】:文化遺址【年代】:清
【文物原屬】:原圓明園建築景觀
【文物現狀】:
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焚毀,后其大理石基座流散它處,1981年運回圓明園,今展陳於西洋樓遠瀛觀遺址東側。
中國最早的流杯亭建於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在洛陽天淵池“設流杯石渠”,以石渠曲水流觴,歡宴作樂,此後“曲水流觴”就成為一種專門的飲宴娛樂形式,在南北朝時期已相當普遍。許多地方都建有流杯亭,其中最著名的是浙江紹興蘭渚竹林內的蘭亭。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等41人在蘭亭飲酒賦詩,並結詩成集,由王羲之作序,這就是著名的書帖《蘭亭序》,蘭亭也因此而名聞天下。北宋時期李斌的《曹造法式》中已有流杯亭的圖樣。
到了明代,流杯亭在中國南北方都已存在,到清代成為皇家一種專用的建築形式。流杯亭的建築形式於1000年前傳到高麗,后又傳到東瀛,現今韓國和日本均建有流杯亭。北京地區的流杯亭據統計共有7座,其中圓明園的兩座已不存,現存5座。
中南海流水音為明代所建,為北京現存流杯亭中最古老的一座。位於中南海南岸,為韻古堂東面建於水中的一座方亭。在亭內石砌的地面上鑿刻有九曲水槽,上懸清乾隆帝手書“流水音”匾額。亭后假山上有人造瀑布流泉,有水道引水入亭,在亭內水道中盤旋迴轉之後,排入湖中。這裡是皇家御園,乾隆帝曾在此處賞賜群臣,游宴賦詩。
流杯亭
流杯亭
“曲水流觴”有兩大作用,一是歡慶和娛樂,二是祈福免災。流杯亭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在亭外布置流觴曲水,講求自然天成之美;另一類是在亭內的石座上鑿成水渠,這是明清時期流杯亭的基本形式。中國最有名的流杯亭是浙江紹興的蘭亭,東晉時期王羲之與友四十餘人在蘭亭“曲水流觴”,各作詩文,並結成集,由王羲之作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也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得力之作,成為後人摹臨的名帖。到水邊嬉遊,以消不祥稱為“修契”,此後蘭亭和修契就成為了流杯亭的代名詞。
北京的流杯亭共有六處七座,即故宮乾隆花園的契賞亭、中南海的流水音亭、圓明圓的坐石臨流亭和寄情咸暢亭、恭王府花園的沁秋亭、北安河七王墳退潛別墅的流杯亭,再有就是潭柘寺的這座猗玕亭。這七座流杯亭中有四座建在皇家園林和皇家內院之中,兩座建在親王府邸,而這兩位親王也非普通親王可比,恭親王奕訢,他是光緒帝的親父,宣統皇帝的祖父。即使用權是潭柘寺的流杯亭也是建在皇帝的行宮院之中的,以此看來,流杯亭這種獨特的建築在當時皇家所獨有的,此外任何人都是不準建造的。在北京眾多的寺廟中,潭柘寺獨享此榮,可見其他地位之高。
北京的流杯亭現僅存四座,即中南海的流水音亭、故宮的契賞亭、恭王府的沁秋亭和潭柘寺的猗玕亭。行宮院是皇帝住的地方,普通人是不準進入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之後,這裡才成為寺中一處供遊人參觀的地方,今日人們依然可以在這裡享受到“曲水流觴”的樂趣,也可以以此來祈福免災,去不祥,求好運。故宮和恭王府的流杯亭現今只供參觀,中南海則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所地,因而潭柘寺的流杯亭是北京地區唯一的一處開辦了“曲水流觴”娛樂項目的地方,也只有在潭柘寺,遊人才能享受到“曲水流觴”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