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國

周朝時期諸侯國國名

郪國是一個周諸侯國名,古郪王國位於四川郪江流域,並在此創造了十分繁榮的古郪文明。

簡介


郪國,周諸侯國名。先秦時,在四川境內有蜀國巴國、巴子國和郪國四個諸侯國。
古郪國位於四川郪江流域,並在此創造了十分繁榮的古郪文明。
郪國人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耕種養殖,打魚狩獵,音樂舞蹈,說唱雜耍,既繼承了祖先對“神”的崇拜,又對生活充滿了美好憧憬。郪國人“面水而居,依山而葬”,在進入“天國”前都要為自己營造墓室,將自己日常生活用品大部分用土陶複製後放在墓室里。墓室簡陋與豪華,便可以證明其主人的身份。隨葬用品或雞鴨豬狗牛羊,或車馬青銅磚瓦。古人的這一隨葬習俗,使今天的郪江流域留存下數以萬計漢墓,成為中國四大漢墓群之一。郪江漢墓群 和古郪國遺址已經成為四川著名的旅遊名勝。
古郪國流傳下來的壁畫“狗咬耗子”意蘊深遠,體現出了古郪國人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對社會的獨特理解。

成亡興衰


起源:

早在距今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射洪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迹。
1979年10月,在射洪縣仁和鄉馬鞍山南坡,發現一塊頭骨化石,經鑒定,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骨化石,命名為“射洪人”。
翻開射洪地圖,在今沱牌鎮通泉壩對岸,一條支流蜿蜒注入涪江,這條支流名為“青崗河”,史稱“瀋水”,沿河而上,經過洋溪、青崗二鎮,約十多公里,即可到達仁和。古射洪人就生活在這裡。
古射洪人在此繁衍生息,並在以後的歲月里,逐漸遷徙到同屬涪江支流的郪江流域,后演變成為四川境內一個重要的古國——郪國,面積涵蓋今大英縣、射洪縣、三台縣中江縣等廣大地區。
遠古時期,四川盆地誕生過許多部落小國,為了生存和發展,常常發生戰爭,勝者地盤日益擴大,敗者或被殺或逃亡。到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僅存三大古國:巴國統治了東部嘉陵江流域和川東長江一帶;蜀國佔據了四川盆地西部岷江一帶。而郪國,則依據郪江流域山高嶺峻、易守難攻的特點,歷經戰亂,竟於巴、蜀兩國的夾縫之中生存下來。
關於郪國首都的所在地,歷來頗具爭議。如今的三台郪江鎮、大英蓬萊鎮、中江倉山鎮郪城村,均聲稱其為古郪國首都。然而,在查閱了大量史料,並經實地調查后,發現這些文物古迹和民風民俗並非古郪國的遺存。如漢代崖墓魯班傳說等。
近年來,大英縣陸續出土了數百件器物,包括陶器、青銅釜、石箭頭、骨質和玉質飾物等。據考證,這些器物絕大部分屬於距今約3500年前,其中一些陶器、石器的製作式樣和北方出土的部分商代青銅器很相似。
然而,古郪國是四川盆地土生土長的文明,與三星堆、金沙文明一樣,有自己獨有的文化特徵。這些器物,顯然並非古郪國文明的產物,但卻說明:早在3500年前,誕生於黃河流域的殷商文化,已經輻射到西南地區,並與古郪國文明有過交匯。

遺址:

那麼,傳說中的古郪國遺址,究竟在何處呢?
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秦時古郪國遺址應該在漢置廣漢縣附近(即今沱牌鎮通泉壩)。北宋的地理總志《寰宇記》有這樣一段文字:有“郪王城”,豈郪水一道,別有國於巴蜀之間,而為後之廣漢輿?
有專家考證:緊鄰沱牌鎮的現侏羅紀國家地質公園龍鳳峽,就是古郪國最早的首都——郪王城所在地。
有“川中第一峽”之稱的龍鳳峽,峽長3公里,屬丘陵地區罕見的深切峽谷地貌,集山奇、石怪、林茂、洞幽、峽險於一體,郪江的一條支流瑰溪(當地人稱“龍洞河”)穿峽而過,有瀑布、深潭、溶洞等景觀,還有眾多原始部落遺址:如韃人洞、摩崖石刻、漢代崖墓等。
龍鳳峽又名“龍洞子”。相傳,這裡曾有青龍出沒,或目睹尾現於洞端,或汲水於龍潭,其嘯如雷,鄉民恐其傷害人畜,便在岩石絕壁上精刻一龍,常年香火供奉,從此龍不再現身,隱匿洞中,即或午夜出行,也避人而動。其名由此而來。
巧的是,這裡還出土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如硅化木、恐龍化石等,分佈面積廣、數量巨大、保存完好。與“龍洞”之名不謀而合。
郪人作為古射洪人的後裔,是四川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信仰自然崇拜。而龍鳳峽遠古存在的硅化木、恐龍化石及民間流傳的關於真龍的傳說,是否可以證明,這裡就是古郪人的祭祀神壇,也即古郪國最早的政治文化中心?假如結論成立,那麼,這裡也是中華民族青龍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滅亡: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滅巴、蜀兩國,建制郡縣,設置巴、蜀兩郡。郪國夾在巴蜀之間,政權僥倖存活下來,而原屬郪國的地盤,卻劃為了蜀郡的一個縣,生存空間已變得非常狹小。
西漢政權建立以後,漢承秦制,實行郡縣制的中央統一。為防止郪人的動亂,進一步擠壓其生存空間,逼其遷徙或徹底歸順,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巴、蜀二郡,置廣漢郡,領轄廣漢等十三縣。今射洪縣境分屬廣漢,郪兩縣。今涪江西岸太和鎮以北地區屬郪縣,以南地區及涪江東岸及梓潼江左岸地區屬廣漢縣。廣漢縣的縣城,就在今沱牌鎮的通泉壩。
廣漢郡的設立,強化了漢朝的統治,也因此導致一個古國的徹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