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尋隱者不遇的結果 展開

尋隱者不遇

北宋魏野的詩作

《尋隱者不遇》是北宋詩人魏野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運用想象,想象自己尋找仙人不意進入了仙境,從而真象了一種閑逸雅緻的仙境生活,突出了隱者的超然出塵的胸懷,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作品原文


尋隱者不遇
尋真誤入蓬萊島,
香風不動松花老;
采芝何處未歸來,
白雲遍地無人掃。

註釋譯文


註釋

⑴隱者:隱士,脫離塵世回歸自然的人,這裡指所謂的仙人。
⑵真:即仙人,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為真人。蓬萊: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
⑶松花:松樹的花。老:衰老,引申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⑷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為神草,服之長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隱居,此處代指作者所要尋找的仙人。
⑸遍:一作“滿”。

譯文

尋仙問道,沒成想卻來到了蓬萊仙島,
這裡到處香氣瀰漫,松花自落。
仙人到底去了哪裡呢?怎麼到至今還不回來,
這滿地的白雲幸好沒人打掃。

創作背景


北宋詩人魏野,想象自己尋找仙人不意進入了仙境,從而真象了一種閑逸雅緻的仙境生活,突出了隱者的超然出塵的胸懷,表達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作者簡介


魏野(960年—1019年),北宋詩人,字仲先,號草堂居士,陝州(今屬河南陝縣)人。不求仕進。
尋隱者不遇
尋隱者不遇
宋真宗西祀時曾派使臣徵召他,他以生病為由上表推辭。卒后贈秘書省著作郎。與寇凖、王旦往來酬唱。世代為農,自築草堂於陝州東郊,一生樂耕勤種,親手植竹栽樹,鑿土引泉,將所居草堂周圍環境布置得景趣幽絕,常在泉林間彈琴賦詩其詩,多吟詠陝州風土人情、田園山水,詩風清淡樸實。詩格清苦。原有《草堂集》,其子重編為《巨鹿東觀集》。

作品鑒賞


尋隱者不遇[魏野詩作]
尋隱者不遇[魏野詩作]
唐詩中尋訪隱者不遇為題材的小詩有好幾首。而似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最為後人激賞。魏野這首七絕的意境很像賈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詩題中的“隱者”為誰,人們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隱士,他與不少隱逸者有交往,這裡反映的就是詩人生活的這一方面,寫的是隱者相尋,終未得遇。與賈島詩相比,詩題雖同,內中含義卻昭然有別。賈島詩中,隱者在“雲深不知處”,但畢竟“只在此山中”,還是有目標可見的,而此詩中的隱者,行跡更加漂泊不定,難以捉摸。
“尋真誤入蓬萊島”,首句點出尋訪的地點,這位隱士看來是個道士,詩人稱之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見敬仰之情。“誤”二字,既說明詩人是不知不覺中來到此地的,也表現了他對此幽寂之景的驚異之情、“香風不動松花老”具休寫所見之景。香風不動,松花自落,隱者居處之清幽可見。
第三句“采芝何處未歸來”為一轉折。賈島詩中雖略去問句,卻還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現,魏野則將發問的對象也略去了。他自問自答道:滿地白雲,杳無行跡,隱者想必采靈芝去了。靈芝,歷來被認為是長生不老之葯,長在深山峭壁,來取不易,隱者這一去,何時歸來就難么肯定了。詩人雖未能見到隱者,內心卻嚮往之,他佇立於此,極目遠眺,隱隱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詩篇已終,餘音未了。
在宋初詩人中,魏野的風格是近於唐人的。《宋史》本傳云:“野為詩精苦,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寫訪隱者不遇的詩,除賈島一首外,唐人如高駢“落花流水認天台,半醉閑吟獨自來。惆悵仙翁何處去,滿庭紅杏碧挑開”,李商隱“城廓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滄江白石樵漁路,日暮歸來雪滿衣”,韋應物“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等等,在唐詩中都屬上乘之作。“意味閑雅”(蔡正孫語)是這些詩總的風格。魏野一生沒有出仕,居處是“清泉環繞,旁對雲山,景趣幽絕”(《宋史》本傳),真宗遣使召之,他“閉戶逾垣而遁”(《宋詩紀事》卷一),是個真隱士,他寫的《尋隱者不遇》詩,於“閑雅”之外,就更有隱逸之風。前人稱他詩風“平朴而常不事虛語”(《玉壺野史》),這首詩純用白描手法,青松鬱郁,白雲悠悠,構成鮮明的藝術形象。將香風引入詩句,更使整個畫面增輝。而這些都顯示了隱者的高潔,表達了詩人的嚮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