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硐鎮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轄鎮
石硐鎮,隸屬於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地處息烽縣域西部,西南與修文縣接壤。東距縣城21公里,有石硐至修文等出境公路,是息烽縣西上貴畢高速的便道之一,也是息烽縣緩解通達遵義交通運輸壓力的必經之道。總面積120.56平方公里。耕地66949.4畝,其中田13896畝,土53053.4畝,人民政府駐石確街黃金路,電話區號0851,郵政編碼551105,距縣城21千米。
因轄區內石灰岩溶洞較多而得名。
1913-1918年,石明屬西區仁和里的一個甲。
1919-1926年,區下廢里設保后在石確建立西二區(為息烽縣第八區),轄9保。
1931年秋,保改鄉鎮,石利為八區的一個鎮。
石硐鎮
1935-1936年,省下設行政督察區(息烽縣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期間實施撒鄉建聯保,石利為第八區桃子溝聯保。1937年,息烽縣改屬省直轄區,石明建制沒變。
1938年,息烽縣8區合併為文化、養龍。九庄3區。下設22聯保。117億,石刷成為九庄區的一個聯保。
1941年10月,實行新縣制撒區及聯保,全縣設10鄉鎮、84保、809甲,石制被命名為鄰文鄉,轄石明、桃子坪、木杉、龍家沖.何家洞、青杠寨、水頭、貓場、新寨、南橋10保、95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石明仍叫鄰文鄉。屬文化區。
1951年2月屬於屬於九庄區。
1958年,成立公社,把石確分為貓場,何家洞,石明3公社,屬九庄區。
1984年,撒銷公社建制,建立石明、貓場、何家明3鄉、仍屬九庄區。
1992年,息烽縣實施撒區井鄉建鎮,貓場、何家明3鄉併入石制鄉,下轄18個村民委員會。
石硐鎮地處息烽縣西部,東與青山苗族鄉、永靖鎮相鄰,北抵九庄鎮,西南與修文縣大石鄉、六桶鄉接壤。區位優越,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是貴陽市優質烤煙基地鄉。森林覆蓋率達36.8%,境內難橋一帶和大洪村一帶原生天然林多,林木豐茂,水土保持良好,是息烽縣避暑勝地之鄉。石硐鄉地勢高低起伏均衡,屬北亞熱帶和南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5C,年均降雨量1203毫米,大部分村莊全年無霜期在285天以上。
石硐鎮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礦、硫鐵礦、鉀礦等,其中尤以煤儲藏最豐富的煤礦品位最高。鄉境難橋片區的水資源豐富,是底寨河的源頭,年平均徑流量0.35億立方米,且多年不幹涸。
石硐鎮
2011年末,轄石明,光明、木杉、高峰,前豐,水頭。龍坪,高青。新寨、高寨,貓場。泉湖、難沖橋、何家洞。紅星。玉龍、中壩,大洪1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05個村民小組。有225個自然村。
光明村 | 水頭村 |
泉湖村 | 高寨村 |
前豐村 | 高青村 |
難沖橋村 | 高峰村 |
木杉村 | 大洪村 |
貓場村 | 中壩村 |
龍坪村 | 玉龍村 |
石硐村 | 新寨村 |
何家洞村 | 紅星村 |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642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0人,城鎮化率4.2%。另有流動人口115人。總人口中,男性15377人,佔58.2%:女性11043人,佔41.8%:14歲以下5578人,佔21.1%;15-64歲1659人,佔62.7%;65歲以上4283人,佔16.2%。
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3351人,佔88.4%:有苗、布依。弗等6個少數民族,共3069人,佔11.6%。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苗、布依2個民族,其中苗族197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4.4%。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4.2‰。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9.14人。
石硐鎮
石硐鎮現有耕地面積341544畝,其中田8300畝,旱地26244畝,是息烽最為典型的旱農作物鄉。主產小麥、玉米、洋芋等糧食作物,以烤煙、洋芋、金秋梨、黃花菜、大蒜、香蔥、生薑等為主要經濟作物。已有年產3萬噸的馬家箐、大興田、石硐、小紅寨等四家煤礦。電力充足,已建成投入使用的35KV變電站一個。通訊網路完善,全鄉已有13個村通程式控制電話,建立移動、聯通基站6個。
石硐鎮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見端倪,現有金秋梨基地4000畝、黃花基地2000畝、香系菜基地1000畝、優質烤煙基地8000畝、洋芋基地15000畝。全鄉有坡耕地面積10300畝,草地面積50000餘畝。發展思路: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依據不同自然村的資源和區位特點,面向市場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抓好7000畝優質稻、8000畝優質烤煙、14000畝優質玉米的規範種植。以難沖橋、泉湖等村的肉牛養殖為中心,做大做強畜牧養殖業,正在啟動建設難橋、泉湖奶牛基地建設,有林齊志養殖場、文關仙養殖場、高峰養殖小區等12家成規模的養殖產業,其中縣級養殖場2家。
石硐鎮以水利工程、公路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以四個煤礦和石硐昌達頁岩磚廠成功落戶為契機,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加速發展二、三產業,解決農村勞動力向非公有制經濟轉移,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
石硐鎮境內交通便利,有石硐至息烽、石硐至九庄鎮、青山鄉等縣鄉硬化公路,有石硐至修文久長、大石、六桶等出境公路,到省城貴陽的車程僅2小時。18個村已初步實現村村通公路。
石硐鎮
西望山又名西山,位於息烽縣中部,距縣城13公里,南至貴陽85公里,北到遵義90公里,貴遵高等級公路、川黔鐵路和210國道依山而過。西望山總面積9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220米以上,其中團山岩1616.2米,為息烽第二高峰。
西望山明末時間屬水西彝族安民轄地,當時的西望山荒山野嶺,人跡罕至,文化未開。明末清初時期,語嵩大師駐錫后,率弟子刀耕火種,草衣木食,普請當地群眾,農禪並重,先後建成了以鳳池寺為中心的十四座臨濟禪宗寺廟,流傳久遠的是現八大廟之說。十四座寺廟先後在咸豐、同治年間因發生太平天國運動和境內的何二王(何德勝)戰亂,大都被毀壞。雖幾經修復,但至今只剩下殘碑斷塔沉睡於峻峭挺拔、異峰突兀、竹海茫茫的大山之中。
景點簡介:西望山山勢峻峭挺拔,異峰突起,山間幽壑深谷,古木參天,怪石突兀,清泉飛瀑,竹海茫茫,廟宇林立,景點密布,傳說奇譎。山上木本植物有77科220多種,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鵝掌楸、杜仲,三級保護樹種銀杏樹、楠木、紫荊等,還有珍稀植物三尖杉、南方紅豆杉、四方竹等。西望山有著名的“八大景、二十四小景”,更有明清僧人修建的“八大廟”和明永樂五年的“盟誓碑”等景觀,是明清以至民國時期西南佛教勝地,其影響遠播川、湘、鄂、江、浙諸省。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2021年,入選到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