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火村
簸火村
簸火村莊
簸火村隸屬於以古鎮安爾村委會,轄簸火、大河邊村民小組。位於以古鎮安爾東邊,距離以古鎮20公里,國土面積3081畝,海拔1680米,年平均氣溫15℃,適合種植玉米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04畝,林地1156畝,人均耕地0.93畝,共有經濟林果地4畝。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農戶103戶,共433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433人,勞動力283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854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為主。
編輯本段
進村路橋
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3戶通自來水,20戶還飲用井水,10戶還在飲水困難;103通電,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戶。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土路面。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44戶通自來水,有76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3.34%)。有121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7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22.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有24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9戶(分別佔總數的1.98%和18.0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1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車5輛,摩托車 11 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4183 畝,有效灌溉率為 66.4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43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 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7 戶;全村有 1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9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09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編輯本段
2006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6854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75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8.6%;畜牧業收入1661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4.2%;漁業收入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88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3%。外出勞務收入90000元。農民人均總收入1583元,人均純收入950元。該村村民的住房以石木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該村目前已有44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50戶,還有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6年底全村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輛,摩托車4輛。
編輯本段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240畝(其中:田1950畝,地 4290 畝),人均耕地 1.13 畝,主要種植 玉米、水稻、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 2291.91畝,無經濟林果地;水面面積158畝;荒山荒地 2154.1畝,其他面積 1303畝。有煤等資源。
編輯本段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1.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5.88%。該村目前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編輯本段
該村現有農戶1214戶,共鄉村人口5494人,其中男性2850人,女性 2644 人。其中農業人口5494人,勞動力320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苗族混居地),其中苗族1695人,漢族3799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5054 人,參合率95.12%;享受低保27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
編輯本段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8 人,少數民族黨員26人,其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 羅布鄉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2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309人。
編輯本段
編輯本段
一、當前存在問題和困難
1、基礎建設較差,通社情況困難
公路建設:我村牛二坡、馬家、下馬、坡上常未通公路,人背馬馱。主要地位,簸火至簸箕路雖已通車,但雨量過大,滑坡地段嚴重,常出現晴通雨阻,坑深路險。陳家坡斷頭路常未接通,丁家至核桃路,車已無能通行,需要維修與新建。
照明路線:河西九個村民小組,投勞集資,牽線至今已有十餘年,線桿已朽,但村無資金投入,供電所常發停電通知要求整改,但村民無力投資,仍然處於修修補補,勉強搭電解決照明。
2、教育工作上:因校舍面積窄,使我村適齡兒童不能入學,勉強能入學的孩子輪流坐,站著上課的學生未能解決,應鞏固好我村一師一校,因村民分佈散,路程遙遠,對教師應整頓師風師德,不能在我村誤人子弟。
3、新農合管理上,應加大新農合管理,使參合村民直接受益,提高參會率。
4、產業結構調整
二、發展思想及產業發展
①在我村馬家、下馬、陽河、宛秋、抬草聯動,飼養牛羊。
②強化母豬的流動或發展。
③爛田片區的千畝稻田,發展稻田養魚、鴨、栽桑養蠶。
④在土適宜的地區強化烤煙種植。
⑤做好退耕還林的撫育管理。
⑥鼓勵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⑦多方採取招商引資工作,以點帶面,多渠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