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昊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陳昊,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講師。發表有《漢唐之間墓葬文書中的注病書寫》,《唐研究》等著作。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歷史學學士。
2005年9月至2011年7月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歷史學博士。
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 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訪問學生。

執教經歷

2011年8月至今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講師。

主要貢獻


論文

1. 《漢唐之間墓葬文書中的注病書寫》,《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67-304頁。
2. 《曆日還是具注曆日》,《歷史研究》2007年第2期,60-68頁。
3. 《洋海1號墓出土文書年代考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20頁。修訂本收入《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研究論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21-132頁。
4. 《吐魯番台藏塔新出唐代曆日文書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57-84頁。修訂本收入《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研究論集》,505-520頁。
5. 《吐魯番洋海出土高昌早期寫本易雜占文書考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57-84頁。(與余欣合著)修訂本收入《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研究論集》,174-211頁。
6. 《墓誌所見南北朝醫術世家身份認同與宗教信仰》,《文史》2008年第2輯,77-104頁。
7. 《晚唐翰林醫官家族的社會生活與知識傳遞》,《中華文史論叢》2008年第3期,345-392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8. 《儀式、身體、罪謫——漢唐之間天師道的上章儀式與疾病》,《天問》第2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241-270頁。
9. 《德藏吐魯番文書“推三陣圖法”古注本考釋》,《文獻》2009年第4期,17-25頁。

報紙文章

1. 《隋唐長安的醫療與社會空間》,《光明日報》2009年4月21日“史學”版。(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書評

1. 《書評: Medieval Chinese Medicine: Th e Dunhuang Medical Manuscripts,edited by Vivienne Lo and Christopher Cullen》,《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564-569頁。
2. 《書評:陳明著〈殊方異葯〉》,《唐研究》第1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570-574頁。
3. 《書評: Medicine for Women in Imperial China,edited by Angela Ki Che Leung》, 《唐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27-634頁。
4. 《疾病史與世界歷史的書寫》,《自然科學史研究》2008年第3期,388-390頁。(與榮新江合著,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5. 《書評:范家偉著〈大醫精誠〉》,《唐研究》第1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17-628頁。
6. 《書評:林富士著〈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唐研究》第1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28-636頁。
7. 《對宋代醫學變化與整合的省思》,《國際漢學研究通訊》(創刊號),2009年,312-321頁。
8. 《書評:李建民〈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中國學術》第29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369-377頁。

譯文

1. Denis Sinor,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of the Nomad Empires of Central Eurasia”,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 58-1, 2005, pp.3-14. 中譯文刊載在《塞諾內亞研究文選》,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2. J.E.M. Houben, “The Soma-Haoma Problem: Introductory Overview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Discuss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Vedic Studies, 9-1, 2003. 中譯文刊載在《西域文史》第1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

會議經歷

一、組織會議
1. “醫書文化與身體經驗之間的身份認同:探索中國醫學史基本問題的新路徑”國際研討會,2010年11月20-22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2. “中古方書:醫學史、書籍史和社會史的解讀”國際研討會,2011年9月18日,北京大學。
二、會議論文
1. 《墓誌所見南北朝醫術世家身份認同與宗教信仰》,中韓醫學史國際會議,北京大學醫史研究中心,2008年1月。
2. 《唐代景教與希臘羅馬醫學的傳入》,“古都長安與隋唐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08年7月。
3. 《刊之岩石,傳以救病》,亞洲醫學史學會第四次年會,亞洲醫學史學會與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研究所,2008年11月。
4. 《若隱若現的城市中被遺忘的屍體?——隋代中期至唐代初期的疾疫、疾病理論的轉化與長安城》,第四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台灣大學文學院,2010年8月。
5. 《斷裂與重建之間——19 世紀至20 世紀初德語世界與日本醫學史寫作與醫學教育的互動》,醫學史教育及醫療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0年8月。
6. 《家國之間——南北朝末期到唐代初期醫術世家的嬗變與身份認同》,“醫書文化與身體經驗之間的身份認同:探索中國醫學史基本問題的新路徑”國際研討會,北京大學歷史學系,2010年11月。
7. “Tactility Besieged by Literary Form? Liu Yuanbin and the Debate on Mai jue in Tang and Song”, the panel on “Making Senses of the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 Problems of Experience, Language and Knowledge” of AAS-ICAS joint conference March 31th-April 3rd , Honolulu, Hawai’ i.
8. 《中古醫方:書籍史和閱讀史的路徑》,“中古方書:醫學史、書籍史和社會史的解讀”國際研討會,2011年9月18日,北京大學。
三、會議發言
1. “歐美中國學與中國醫學史研究”,“多重語境下中國醫療史研究的挑戰與機遇”學術座談會,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2011年5月16日。
2. “疾病類別與歷史研究路徑:歐美疾病史研究的問題意識與困境”,“疾病史研究的反思與嘗試”研討會,中醫科學院,2011年9月23日。

獲獎記錄


2010年 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
2010年 亞洲醫學史學會谷口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