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
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
“兩院院士”是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
2徠015年1月1日,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中國科學院成立於1949年11月,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於1955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組成,包括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6個學部,學部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負責對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計劃和重大科學技術決策提供諮詢,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提出研究報告,對學科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目標提出建議,對重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問題進行評議和指導。
兩院院士
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97人,化學部181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240人,地學部196人,信息技術科學部83人,技術科學部209人。
自1994年開始截止2007年,中國科學院進行了8次外籍院士增選,共有來自美國、日本等國家的57位科學家先後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直屬事業單位合計114個,其中京區50個,京外64個。
京區直屬事業單位: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物理研究所 理論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力學研究所 聲學研究所
理化技術研究所 化學研究所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過程工程研究所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國家天文台
*雲南天文台 *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新疆天文台
*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大氣物理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動物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農業資源研究中心 計算技術研究所 軟體研究所
半導體研究所 微電子研究所 電子學研究所
自動化研究所 電工研究所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光電研究院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數據與通信保護研究教育中心 北京綜合研究中心
京外直屬事業單位: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金屬研究所 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煙台海岸帶研究所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農業技術中心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上海藥物研究所
上海高等研究院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城市環境研究所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紫金山天文台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武漢病毒研究所 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漢植物園 南海海洋研究所
華南植物園 廣州能源研究所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光電技術研究所 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昆明動物研究所
昆明植物研究所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地球化學研究所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國家授時中心 地球環境研究所
近代物理研究所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青海鹽湖研究所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工程院
中國工程院學部成立於1994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包括工程管理學部、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農業學部、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和醫藥衛生學部等9個學部。
中國工程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先後於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增選了院士,增選了9次,共增選院士780多人。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14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19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00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102人,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106人,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39人,醫藥衛生工程學部116人,農業學部74人,工程管理學部41人。外籍院士39人
1955-2007我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分佈情況
名次 學部名稱 院士人數
徠1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240
2 技術科學部 209
3 數學物理學部 197
4 地學部 196
5 化學部 181
6 信息技術科學部 83
7 外籍院士 57
1994-2007我國工程院院士學部分佈情況
名次 學部名稱 院士人數
1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119
2 醫藥衛生學部 116
3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114
4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106
5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02
6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00
7 農業學部 74
8 工程管理學部 41
9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39
10 外籍院士 39
2008年4月,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我國首個針對兩院院士狀況進行的調查報告--《2008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出爐。報告顯示,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界的傑出代表和最高、終身榮譽學術稱號。兩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科學院增選了12次,院士有1100多人。工程院共增選了9次,院士有780多人。其中外籍院士近百人。
考慮2009年新增院士、2010兩院大會,此份資料陳舊。附資料兩份(見后)。林深數樹不敢貿然改動。
(備註:以下院士統計不含外籍院士)
中國工程院增選48位新院士 1位台灣科學家當選這48名“新科”院士包括一位台灣科學家,他是來自雲林科技大學的楊永斌教授,2009年新當選成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至此,中國工程院已有台灣省籍院士3人,另兩位分別是醫學專家張心湜和陳肇隆教授,他們均為該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
清華新增院士校友12人,雄居全國高校首位
調查發現,2009年新當選的中國兩院院士中,畢業於清華大學(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院士校友人數最多,有12人,遙遙領先於其他高校,雄居全國高校首位;課題組首席專家、廈門大學馮用軍博士指出,此次增選后清華大學校友院士達到132人,與北京大學差距縮小至3人;其次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有6人,居第二;華中科技大學有5人,居第三;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各有4人,並列第四;吉林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各有3人,並列第五。
名次 | 學校名稱 | 所在省市 | 所在城市 | 院士人數 |
1 | 清華大學 (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 北京 | 北京 | 100 |
2 | 北京大學 | 北京 | 北京 | 71 |
3 | 南京大學 | 江蘇 | 南京 | 35 |
4 | 復旦大學 | 上海 | 上海 | 30 |
5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上海 | 24 |
6 | 浙江大學 | 浙江 | 杭州 | 19 |
7 | 吉林大學 | 吉林 | 長春 | 18 |
8 | 武漢大學 | 湖北 | 武漢 | 17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北京 | 17 | |
9 | 四川大學 | 四川 | 成都 | 15 |
中國科技大學 | 安徽 | 合肥 | 15 | |
中南大學 | 湖南 | 長沙 | 15 |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哈爾濱 | 15 | |
10 | 南開大學 | 天津 | 天津 | 14 |
11 | 中國地質大學 | 北京 | 北京 | 13 |
12 | 北京師範大學 | 北京 | 北京 | 10 |
東南大學 | 江蘇 | 南京 | 10 | |
天津大學 | 天津 | 天津 | 10 | |
西安交通大學 | 陝西 | 西安 | 10 | |
廈門大學 | 福建 | 廈門 | 10 | |
1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北京 | 9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北京 | 9 | |
同濟大學 | 上海 | 上海 | 9 | |
14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大連 | 8 |
東北大學 | 遼寧 | 瀋陽 | 8 |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武漢 | 8 | |
15 | 山東大學 | 山東 | 濟南 | 7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廣州 | 7 | |
29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 | 北京 | 6 |
華中農業大學 | 湖北 | 武漢 | 6 |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 | 北京 | 6 | |
西北工業大學 | 陝西 | 西安 | 6 | |
中國礦業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 | 江蘇 廣東 | 徐州 深圳 | 6 6 | |
15 | 上海大學 | 上海 | 上海 | 5 |
16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北京 | 4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成都 | 4 | |
中山大學 | 廣東 | 廣州 | 4 | |
蘭州大學 | 甘肅 | 蘭州 | 4 | |
南京工業大學 | 江蘇 | 南京 | 4 | |
中國石油大學 | 山東 | 東營 | 4 | |
重慶大學 | 重慶 | 重慶 | 4 |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 | 北京 | 4 | |
17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 北京 | 3 |
河海大學 | 江蘇 | 南京 | 3 | |
湖南大學 | 湖南 | 長沙 | 3 |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上海 | 3 |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 | 上海 | 3 | |
華南農業大學 | 廣東 | 廣州 | 3 | |
內蒙古大學 | 內蒙古 | 呼和浩特 | 3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南京 | 3 | |
山東農業大學 | 山東 | 泰安 | 3 | |
南方醫科大學 | 廣東 | 廣州 | 3 |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成都 | 3 |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青島 | 3 | |
18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 | 北京 | 3 |
長安大學 | 陝西 | 西安 | 2 |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黑龍江 | 哈爾濱 | 2 | |
湖南師範大學 | 湖南 | 長沙 | 2 |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蘇 | 南京 | 2 | |
南京林業大學 | 江蘇 | 南京 | 2 | |
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 | 南京 | 2 | |
四川農業大學 | 四川 | 雅安 | 2 | |
天津醫科大學 | 天津 | 天津 | 2 |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天津 | 天津 | 2 | |
西北大學 | 陝西 | 西安 | 2 | |
西南大學 | 重慶 | 重慶 | 2 | |
中國藥科大學 | 江蘇 | 南京 | 2 | |
19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 | 北京 | 1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 | 北京 | 1 | |
東北林業大學 | 黑龍江 | 哈爾濱 | 1 | |
東北農業大學 | 黑龍江 | 哈爾濱 | 1 | |
東北師範大學 | 吉林 | 長春 | 1 | |
東華大學 | 上海 | 上海 | 1 | |
福建農林大學 | 福建 | 福州 | 1 | |
福州大學 | 福建 | 福州 | 1 | |
廣州大學 | 廣東 | 廣州 | 1 | |
廣州醫學院 | 廣東 | 廣州 | 1 | |
貴州大學 | 貴州 | 貴陽 | 1 |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黑龍江 | 哈爾濱 | 1 |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黑龍江 | 哈爾濱 | 1 | |
海南大學 | 海南 | 海口 | 1 | |
河北大學 | 河北 | 保定 | 1 | |
河北師範大學 | 河北 | 石家莊 | 1 | |
河北醫科大學 | 河北 | 石家莊 | 1 | |
湖南農業大學 | 湖南 | 長沙 | 1 |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 | 北京 | 1 | |
華南師範大學 | 廣東 | 廣州 | 1 | |
暨南大學 | 廣東 | 廣州 | 1 | |
江南大學 | 江蘇 | 無錫 | 1 | |
江西農業大學 | 江西 | 南昌 | 1 | |
昆明理工大學 | 雲南 | 昆明 | 1 | |
南方醫科大學 | 廣東 | 廣州 | 1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江蘇 | 南京 | 1 | |
青島大學 | 山東 | 青島 | 1 | |
山東科技大學 | 山東 | 青島 | 1 | |
山西大學 | 山西 | 太原 | 1 |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 | 上海 | 1 | |
瀋陽工業大學 | 遼寧 | 瀋陽 | 1 | |
瀋陽藥科大學 | 遼寧 | 瀋陽 | 1 | |
蘇州大學 | 江蘇 | 蘇州 | 1 | |
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 | 太原 | 1 |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 | 武漢 | 3 |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陝西 | 西安 | 1 | |
西安工程大學 | 陝西 | 西安 | 1 |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陝西 | 西安 | 1 | |
西南石油大學 | 四川 | 成都 | 1 | |
西南科技大學 | 四川 | 綿陽 | 1 | |
新疆農業大學 | 新疆 | 烏魯木齊 | 1 | |
煙台大學 | 山東 | 煙台 | 1 | |
揚州大學 | 江蘇 | 揚州 | 1 |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浙江 | 杭州 | 1 | |
鄭州大學 | 河南 | 鄭州 | 1 | |
中國醫科大學 | 遼寧 | 瀋陽 | 1 |
民族構成
少數民族院士約佔兩院院士總數的1.83%,滿族是院士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
調查發現,在我國1955-2007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中,漢族院士1821人,約佔兩院院士總數的98.17%;少數民族院士34人,約佔總數的1.83%。其中34名少數民族院士來自8個少數民族,約佔我國少數民族總數的14.55%。
從各少數民族兩院院士人數來看,滿族是當選兩院院士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有18人,占我國兩院院士總數的0.97%;其次是蒙古族有5人,佔總數的0.27%;回族有4人,佔總數的0.22%;另外土家族有3人,白族、藏族、畲族和壯族各1人。從少數民族院士的性別來看,男性院士有31人,女性院士有3人。
表7.1.1:1955-2007我國兩院院士民族構成情況
序號 民族 院士人數 所佔比例
1 漢族 1821 98.17%
2 滿族 18 0.97%
3 蒙古族 5 0.27%
4 回族 4 0.22%
5 土家族 3 0.16%
6 白族 1 0.05%
7 藏族 1 0.05%
8 畲族 1 0.05%
9 壯族 1 0.05%
10維吾爾族院士 吾守爾。斯拉木
兩院院士性別結構
女性院士約佔兩院院士總數的5.01%,工程院院士中女院士高達5.36%
調查發現,在我國1955-2007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中,男性院士1764人,約佔兩院院士總數的95.04%;女院士只佔極少數,僅有93人,約佔總數的5.01%,比例較低。其中中國科學院有女性院士51人,佔中國科學院院士總數的4.61%;中國工程院有女性院士42人,佔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的5.36%。
2007年中國科學院發布的一份題為《我國女性從事科技工作現狀》的研究報告稱,我國女性佔總人口的48.37%,女性科技人員約佔我國科技人員總數的35%。對比我國女性在科技人員和兩院院士中所佔比例發現,女性在代表我國最高層次和水平的科技人才群體——兩院院士中比例較低,僅有93人約佔5.01%,差異非常顯著。
但是我國兩院院士中女院士比例高於一些發達國家科學院女院士比例,據有關資料顯示,一些發達國家女院士在院士總數中所佔比例均較低,其中美國女性院士最高僅有4.1%,丹麥4%,英國2.9%,加拿大3.2%,法國3.2%。
兩院院士學歷層次高,碩士以上的學歷者過半。
調查發現,1955-2007年當選的兩院院士的學歷層次較高,碩士以上學歷者佔兩院院士總數的51.37%,其中博士(含副博士)學歷者占院士總數的34.12%;本、專科學歷者佔總數的48.57%,另外具有中專(含)以下學歷的院士佔總數的0.06%。
近四成兩院院士在國外獲得學位,美蘇海歸佔主流。
調查發現,兩院院士中有海外留學背景者約佔院士總數的37.25%,當中約78.12%院士博士(含副博士)學位。兩院院士留學的國家主要分佈於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人數最多的十個國家依次是美國、前蘇聯、英國、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瑞士、波蘭和比利時等國。其中在美國和前蘇聯就讀並獲學位的院士人數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和地區。
兩院院士就讀於國外3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院士人數最多的十所院校依次是:前蘇聯科學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哈佛大學、前蘇聯莫斯科大學、美國康乃爾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等。
兩院院士在國外獲得學位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後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和八十年代等時期。其中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后獲得國外學位者約佔海歸院士總數的16.33%,當選年齡普遍在40-50歲之間。這一數據有力的證明了改革開放之初,作為改革措施重要組成之一的選拔優秀人才出國留學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這一決策已經為國家培養和造就了一批以院士為代表的傑出人才,其後續效果還將進一步釋放。
2015年1月1日,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這是自2014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之後的首次院士增選。兩院為規範院士增選工作,均在2014年12月底公布了新的院士增選實施辦法或細則,而新的辦法或細則則提出多個遵循去年修改後的章程精神的新規。年輕化、取消部門遴選、處級以上幹部不得成為候選人等規定是此次增選的變化亮點。
2018年7月,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出通知,部署全國邊檢機關為兩院院士出入境提供便利服務,兩院院士(含已退休院士)及其隨行人員即日起在全國所有開放口岸出入境可使用邊檢“特別通道”優先通行,經陸地口岸出入境可不下車接受查驗,以優待方式辦理過關手續快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