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頭條
新華全媒頭條
“新華全媒頭條”於2014年12月31日開欄,旨在整合新華社資源,圍繞重大主題、話題、熱點新聞確定選題,按照傳統線路和新媒體終端的傳播要求,在同一主題下進行的分類采寫、適配製作、多元發布,形成全媒體合力,打造體現新華社品格力量、具有全媒體報道特點的多媒體報道。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影響力迅速上升,已成為新華社重大報道精品欄目,也成為其他媒體跟進報道的來源,形成波狀傳播之勢。
“新華全媒頭條”一方面著眼於傳統報道打造“鎮版之作”,一方面通過新語態、新形式,將內容優勢向新興媒體延伸,在新媒體終端形成“刷屏之效”,使新華社重點報道實現全覆蓋。
欄目由新華社全媒報道平台負責,每天播發一組。報道由一篇文字主打稿和多個融合文字、圖片、視頻及各類新媒體形式的產品組成,力求對內容進行精細加工和適配性分發。產品形態包括文字、圖片、圖表、視頻以及小遊戲、互動調查、手機輕應用、動效產品等各種報道形式。在傳統通稿線路、新媒體專線,以及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等我社自有新媒體終端、微信公號、微博平台等進行發布;《新華每日電訊》每日設專版予以刊登。
2016年,在社領導直接組織指揮下,全媒報道平台與總社各部門、國內外各相關分社並肩作戰,共開腦洞,聯手完成了389組“新華全媒頭條”和219個新媒體單項產品。
一是緊密圍繞總書記活動展開熱策劃,運用全媒體手段組織報道,開創領導人報道的多類先河,獲得上級機關肯定。如長篇通訊《風帆高揚,向著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紀實》是“治國理政新實踐”系列稿件的開篇之作,稿件主題宏大,深刻闡述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實踐和新成就,凸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攻堅克難、堅持改革開放的堅強意志,統領全局的決策能力以及始終與人民心連心的民生情懷,既展示宏大現象又闡釋深邃內涵。傳統媒體當天採用260多家;總書記國內考察“回訪記”系列,以及出訪前瞻和綜述系列已成為報道品牌。
二是緊緊圍繞黨中央和國家工作重點組織報道,致力於讓黨的聲音成為時代最強音,傳遞出中國全面邁向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信念,將國家的發展優勢轉變為話語優勢。如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戰略新實踐系列報道已成為報道品牌,《擊楫勇進在中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改關鍵之年工作述評》《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獻給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等重要綜述實現傳統媒體採用均過百家。
三是圍繞重大政策,注重以貼近百姓的視角並創新報道方式進行解讀,並唱響主旋律,挖掘人物典型報道,傳播正能量。如聚焦網約車新政、首都“擁堵病”、留守兒童、租房難等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跟進、打點準確。《賀星龍:一名“80后”村醫的“逆行”》《一個牧羊人,一座活界碑》《一條天路,一個夢想——藏族“愚公”斯那定珠傳奇》《郭川:聽到請回答!》《當代縣委書記的榜樣——追記貴州晴隆縣委書記姜仕坤》《大山深處“懸崖村”的“膠鞋書記”》,也都通過報道立起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
四是破解重大主題宣傳的新媒體傳播難題,推出說唱動漫MV《四個全面》、微電影《紅色氣質》、網路直播《紅色追尋》等新形態“現象級”產品。這一系列“紅色”全媒體產品推出后取得巨大反響,《四個全面》總點擊量和閱讀量過億次,《紅色氣質》累計觀看量超過2億人次,《紅色追尋》系列網路直播是中宣部唯一通過全網推送的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新媒體產品,直播和沉澱視頻全網播放量超過1億次。
五是創新產生“孵化”效應,推出《國家相冊》“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天馬行空33天”等系列創新全媒體產品。“太空日記”報道因其獨特的報道形式和易於互動的方式,受到海內外廣大受眾特別是新媒體受眾的關注和喜歡,累計閱讀量達1.6億次。
六是以表達創新為抓手,強化“跨界敘事”能力,在日常報道中探索更多形態、手段和技術的全媒體產品。主要進行了七大探索,即一、語言清新、文圖視頻混版、內容一網打盡的融媒體頁面模式;二、文本創新,輔以多媒體呈現;三、圖片長卷、表情包照片、觀念攝影、拼版照片、圖片視頻化等圖片類創新;四、微紀錄片、短視頻、動新聞、MV等視頻類產品;五、UGC與PGC結合的視頻報道;六、發揮“中央廚房”作用,發動更大範圍的國內外分社聯動採集;七、VR、無人機、GIF圖、手游、建模動畫等新技術手段驅動的報道新嘗試。
“新華全媒頭條”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傳統報道和新媒體報道基本實現雙百目標,即傳統媒體採用過百家,新媒體報道網際網路點擊閱讀過百萬,僅2016年,單條稿件最高採用364家,全年的總閱讀瀏覽量6.7億餘次。部分單項新媒體產品,網際網路閱讀量過億,成為現象級傳播產品。
2017年11月2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揭曉,《新華全媒頭條》獲得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