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卧鎮

湖南省永順縣下轄鎮

塔卧鎮位於永順縣東北部,地處東經一百零九度五十一分,北緯二十九度零七分,東西直徑17.5千米,南北寬20千米。東與張家界市永定區交界,南與永順縣顆砂鄉相連,西與永順縣萬坪毗鄰,北與永順縣砂壩鎮接壤。

徠有耕地21491.3畝,其中水田20756.3畝。塔卧鎮包括了茶林、洛洞、倉坪、回龍、科甲、廣榮、文昌、七里坪、大壩、三家田、惹壩、盤龍12個行政村,塔卧、隆發2個居委會。共260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11月1日,塔卧鎮常住人口為23327人。鎮黨委轄23個黨支部,954名黨員。

交通


塔卧鎮
塔卧鎮
塔卧鎮交通方便,S230省道穿境而過。國土總面積138.66平方千米(2017年)。

行政區劃


耕地2.15萬畝,其中水田2.08萬畝,轄12個村2個居委會。

人口數據


2021年7月7日,永順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塔卧鎮常住人口為23327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中心塔卧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東北部、地處東徑109’45”,北緯29’20’,平均海撥380米,東西直徑17.5千米,南北寬20千米。東與張家界市永定區羅塔坪鄉交界,南與永順縣顆砂鄉相連,西與永順縣萬坪片區毗鄰,北與張家界市桑植縣利福塔鎮接壤,總面積350.2平方公里。

經濟


塔卧鎮
塔卧鎮
2005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7160萬元;糧食總產量15599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元。
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辣椒、茶葉、板栗、柑桔、柚類等原始農業生產經營為主。
鞭炮產業發展迅速,從事鞭炮生產的農戶達150多戶,從業人員達2000餘人,塔卧區政府已經取締個體經營生產鞭炮,成立鞭炮工廠規範安全化生產,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
境內優質石材藏量豐富,塔卧岩匠精雕的石獅,暢銷海內外,年產值達1200萬元。

旅遊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任弼時、關嚮應、蕭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塔卧中心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境內保存有大量的革命文物,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被列為徠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已納入全國百個紅色旅遊景點和全國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旅遊價值,並沒有得到體現,也沒有很好的宣傳,本地的旅遊業意識跟不上很大一部分和政府人員的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對於這樣一個有著特殊歷史的塔卧鎮還是發展緩慢,資源缺乏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人文的發展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人的發展意識提高了才會有好的發展。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從一九三三年底到一九三六年春它經歷了形成與發展幾個階段。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中共湘鄂西分局在大村會議上提出了“創建湘鄂川黔新蘇區”的口號。次年十月二十四日,紅二、六軍團於木黃勝利會師,隨即開展湘西攻勢,形成了以永順、大庸龍山桑植為中心,包括慈利、宣恩、咸豐等縣以及鄂川邊、川黔邊部分地區在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同時,擁有包括沅水流域以及湖北、四川邊境的大塊游擊區域。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先後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省軍區和縣、區、鄉各級蘇維埃政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擴紅及根據地各項建設,軍民團結粉碎了敵軍八十多個團的“圍剿”,衝破了敵人一百三十多個團的封鎖,完成了牽制敵人、配合中央紅軍長征及其他根據地革命鬥爭的歷史任務,實行了戰略轉移,於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紅軍撤離根據地勝利長征。
塔卧鎮
塔卧鎮
塔卧,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為緬懷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一九八一年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一九八五年由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