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性原則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之一

體育學術語,身體鍛煉(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之一。針對性原則是指在身體鍛煉過程中,根據鍛煉者的個人特點以及季節、地域等客觀條件,合理地確定鍛煉內容,選擇方法手段和安排運動負荷,使之符合實際需要。

依據


個體的差異
鍛煉者年齡、性別、體質狀況、鍛煉需求等千差萬別,即使是以上條件都相似的人,在鍛煉過程中也會因機體適應能力高低而出現差異,因此,不可能提出一種人人通用的鍛煉方案,必須依據鍛煉者的不同特點,區別對待。
選擇的廣泛性
體育手段多種多樣,鍛煉者具有廣泛的選擇性。體育運動項目豐富多彩,最為流行的運動項目也有近百種之多,這些運動項目特點各異,對身體的作用也不盡相同。為提高鍛煉實效,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運用是必要的。
鍛煉環境的複雜多變
鍛煉的自然環境是經常變化的,鍛煉者應根據氣溫、風力、雪雨等自然條件妥善安排。此外在一年四季氣候變化時,鍛煉內容和負荷也要相應調整,這樣才能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才會掌握鍛煉的主動權。

要求


貫徹針對性原則首先必須了解鍛煉者的實際情況,再從實際出發確定合理的鍛煉方案,一般來說,鍛煉者應考慮以下情況。

年齡特點

不同年齡階段人體機能有差別。少年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全面促進身體的發育是鍛煉的前提。由於骨骼硬度小,韌性大,不宜採用過多的負重練習,否則會引起下肢骨彎曲變形。從事一些非對稱項目的練習(如投擲項目、乒乓球等)要適度,並注意非用力肢的鍛煉,以免影響脊柱正常彎曲度的發育和身體均衡生長。少年兒童心肺功能尚未完善,心率和呼吸頻率快,心輸出量和肺通氣量較小,難以勝任過分激烈的運動,尤其是拔河、倒立等憋氣或靜止用力練習,更應注意避免過分疲勞。
青壯年時期,是人生體質的發達期。從身體機能看,可以承受較大的練習強度,依據興趣愛好,幾乎可以從任何項目中選擇鍛煉內容。但是,青壯年時期將時間大多用於工作和家庭,鍛煉機會相對減少,加之一部分人自恃身體健康,忽視鍛煉,應注意引導。
中老年時期,人體的組織器官逐漸老化,機能逐漸衰退,病患增多,故鍛煉需求增高。但中老年人由於體質下降不明顯,慢性疾病常處於潛伏態,加之工作緊張,生活負擔重,多無暇顧及鍛煉身體,這一狀況應引起重視,作為宣傳引導的重要。老年人關節、韌帶的靈活性、彈性更差,不宜完成幅度過大或用力過猛的動作,以免造成肌肉或韌帶斷裂。老年人骨質疏鬆、水公減少,易發生骨折,鍛煉時尤其要防止跌倒、碰撞等事故發生。老年人最適宜運動負荷活動中、節奏輕緩的練習。

性別特點

男女生理差異較大,男性肌肉發達,約佔體重的42%左右,女性只佔36%左右,故女性力量小於男性。女性髖部寬,重心低,關節韌帶的靈活性較好,適合完成平衡、柔軟的動作。男性肩寬、髖窄,完全力量、速度以及跳躍等練習的能力較強。從心理特點看,女性喜愛動作輕盈、優美,富於韻律的項目與動作,男性則偏愛剛勁有力的項目與動作。應妥善安排。

身體健康狀況

身體各部位的機能狀況是確定鍛煉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的主要依據。鍛煉前應通過體質檢測、醫務診斷或病史調查等手段,掌握鍛煉者的健康水平。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應在醫生指導和監督下進行鍛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應了解其病患部位和程度,以便採取有效的康復鍛煉方法,或因病情較重而暫時終止練習。

職業特點

不同職業者勞動性質差別較大,有的從事體力勞動,有的從事腦力勞動。就勞動強度看,也有輕重之分。從勞動的姿態看,差別更多,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有的相對靜止,有的經常變換姿態。身體活動的部位也不相同,有的上肢負擔重,有的下肢易勞累。勞動環境千差萬別,有的在室內,有的在室外,有的比較安靜,有的比較嘈雜,有的空氣清新,有的環境污濁。掌握鍛煉者的職業特點為因人而異地確定鍛煉方案提供了依據。如腦力勞動者工作時經常保持彎腰伏案姿勢,頸部前傾,腦供血受阻,長時間工作易頭昏腦漲,頸、背、腰部肌肉酸痛。由於低頭含胸,肺部活動受壓,呼吸機能降低。相對靜止的工作,導致肌肉缺少活動,體力下降。針對腦力勞動者的這些特點,應安排動作舒展的戶外活動,只做幾節定位操是不夠的。

鍛煉目的

鍛煉者在增強體質的大前提下,還抱有不同的具體的鍛煉目的。如,有的為醫病,有的為健美,有的為娛樂,有的為比賽。為達到不同的鍛煉目的,需進行針對性的安排。為健美身體、肌肉豐滿,就應安排小重量、多重複的啞鈴操等身體練習。而為醫療疾病,最好採用氣功、太極拳八段錦等民族傳統保健項目。

地域季節特點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地理、氣候條件、體育傳統項目均有不同,鍛煉中應因地制宜,從各地實際出發,有針對地安排。我國群眾進行身體鍛煉多在戶外進行,受季節、氣候因素制約較大,在自然環境、氣候變化時,調整、變更計劃是必要的。
貫徹針對性原則除上述要求外,還應兼顧鍛煉者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和鍛煉條件等,只有把這些因素綜合考慮,才能較準確地制定鍛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