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驪山的結果 展開

驪山

杜甫所著詩歌

《驪山》是唐代詩人杜甫客居夔州時所做的一首五言律詩,寫驪山已無昔日繁華,寂寞凄涼,不勝今昔之感。

基本信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出版書目


全唐詩(清),彭定求 等編,中華書局出版社,2003-7-1
杜詩詳註,(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中華書局出版社, 2007-6-1

原文


驪山絕望幸,花萼罷登臨①。
地下無朝燭②,人間有賜金③。
鼎湖龍去遠④,銀海雁飛深⑤。
萬歲蓬萊日,長懸舊羽林⑥。

註釋


(此重傷園陵而作也。上四,升遐之感。下四,陵寢之悲。【邵注】明皇崩后,驪山花萼,不復幸臨,地下久無朝燭,人間徒有賜金。自此鼎湖龍去,銀海雁深,唯留此蓬萊日色,長照陵上羽林耳。寂寞身後,良可嘆也。《杜臆》:蓬萊宮,先帝所居。羽林軍,守護陵寢者。黃生曰:此章即申首章園陵霜露之感,而言更深切,前是孤臣獨泣,此則率土同悲也。)
①明皇在日,每歲十月,必至驪山華清宮。又,友愛諸王,造花萼相輝之樓。
②趙曰:朝燭,當音朝覲之朝。凡朝在早,則秉燭而受朝,今地下幽閟,無朝見之燭也。
③黃庭堅曰:《漢書·高后紀》: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北史》:隋獻皇後山陵成,賜楊素金缽一,實以金;銀缽一,實以銀。
④鼎湖,注已見上章。
⑤《漢書》:秦始皇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三墳,水銀為江海,黃金為鳧雁。何遜《經孫氏陵》詩:“銀海終無浪,金鳧會不飛。”
⑥【黃注】日者,君象。羽林,上應星文,故與日相貼。羽林,即萬騎軍,后改為龍武軍,明皇葬后,用為護陵軍。《漢·禮樂志》:“芬樹羽林,雲景杳冥。”顏註:言所樹羽葆,其盛若林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后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複,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