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立文理學院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的前身為廣東省立教育學院。廣州淪陷前夕,全院學生正在石牌中山大學參加全省大學生集中軍事訓練。廣州淪陷時,學生部分隨集訓隊遷至連縣星子,部分疏散回家,而學院則於1937年秋已疏散至廣西梧州市。1939年初,再遷廣西融縣,員生相繼抵達融縣複課。1939年8月,遷回廣東乳源縣侯公渡設校。同年冬,粵北發生戰事,再遷校於連縣東陂。1940年夏,改辦為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院長仍由林礪儒擔任。同年10月,省立體育專科學校併入該院,設體育專修科。
目錄
由於林礪儒聘任了進步人士郭大力、張栗源等任教,以民主方式辦學,平時引導學生看進步書報,引起國民黨反動當局不滿,以停發經費作威脅,迫使林礪儒辭職。學生由連縣步行到韶關向省政府請願,要求林礪儒留任。院長由省教育廳長黃麟書兼任。
1942年春,遷校於曲江桂頭圩。1943年,由黃希聲任院長。那時物質條件非常困難,但校務仍勉力維持,使教學不至中斷。1945年初,曲江淪滔,該院猝不及防,致遭到重大損失。師生逃難,備極艱辛。最後才在連縣東陂舊院址收容師生。不久遷往羅定榃濮鄉複課,並另在興寧甘塘與廣東法商學院合設分教處,以安置疏散到東江地區的師生。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遷回廣州,在光孝寺複課,由羅香林接任院長。1946年秋,由何爵三任院長,遷回石榴崗原勷大校址上課。至1949年,學院規模頗大,設有八個學系,在校學生近七百人。其學系如下:
1、中國文學系。2、歷史學系。3、教育學系。4、英語學系。5、地理學系。6、生物學系。7、物理學系。8、化學系。另在抗戰時辦有體育專修班,抗戰勝利后,省立體專復校,該班復撥回省體專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