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班

周家班

周家班即周家吹打班,民間又稱周家嗩吶班、周家鼓樂班、菠林喇叭,是以落戶在安徽靈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國管樂大師周正玉等周氏族人為樂手成員的中國民間樂班。周家班自清末創始以來發展到現在,已傳承家族六代,歷經100多年滄桑。目前,男女老幼樂手共計100餘人,橫跨蘇魯皖浙,享譽民間海外。

解釋


周家班目前有三種解釋:
1、 “華語影壇天才巨星”周星馳的御用電影拍檔班底
2、 “華語歌壇天王巨星”周杰倫的御用音樂製作班底
3、中國安徽靈璧周正玉家族六代傳承的民間吹打樂班

周星馳


周星馳之周家班在星爺的關照下已經顯然地成為影視圈內一個奇迹。回看其發展歷程:

早期

一、1993前,周家班血緣,周星馳的最早拍檔
早年的周星馳是被導演打上醒目記號的賺錢工具。那時候還沒有周家班,只有好拍檔:1、陳百祥——周星馳的絕世好搭檔;2、張學友;3、吳君如——周星馳的最佳男女搭檔;4、張敏——周星馳的銀幕情侶搭檔;5、成奎安;6、袁和平。

雛形

二、1993-1996,周家班雛形,周星馳的最優拍檔
此五位是周家班初形成的代表人物,在周星馳的電影中作用不小: 1、李健仁——總是細語柔聲地翹著蘭花指挖著大鼻孔的如花;2、吳孟達——周星馳最公認的金牌搭檔,以其絲絲入扣、不留痕迹的表演方式,穩坐香港“搞笑男二號”交椅;3、羅家英——與周星馳的合作算得上是歷史的經典;4、朱茵——因紫霞形象深入影迷之心;5、李力持——對於周星馳來說李力持導演就是他的法寶,而對於李力持來說,星爺就是命,沒有了周星馳,他黯淡得無人問津。

成型

三、1996后,周家班橫空出世,對周星馳好的周家班
1996年,周星馳自己的電影公司星輝電影公司成立,而周家班則在這時候大換血:先是谷德昭,再是張柏芝、莫文蔚、黃聖依等星女郎。而至《少林足球》中,新一批周家班才正式形成,他們適時地出現在影片里的惡搞場景中,用最猥瑣的造型、最唬人的神情、最不堪的台詞,將觀眾徹底笑翻,成為周氏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要素:1、林子聰——這個在《少林足球》的六師弟似乎將一直跟隨著星爺;2、陳國坤——外形酷似李小龍,得到了周星馳的厚愛;3、元秋; 4、元華; 5、馮勉恆——這個戴著眼鏡的斯文傢伙,雖然表面上是一個跑龍套的,但實際上是一個編劇。這批名單要遠遠比之前的周家班星光薄弱得多,但卻是周星馳的風格,而且他們的關係也夠和諧,難怪有人說,“周家班的班底人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脾氣好,至少對著周星馳好。”6、徐嬌;一提到徐嬌這位小演員想必大家都會想到周星馳2008年上映的科幻片《長江七號》。在長江七號里,徐嬌反串了周星馳的兒子—周小狄。正因為徐嬌第一次演戲以及反串男孩就演的如此嫻熟、精湛、哭笑得體,透露出了徐嬌不同於常人的演技天賦。正因為如此,徐嬌深得周星馳厚愛,被周星馳收做了乾女兒。

周杰倫


1、御用化妝師杜國彰——俗稱阿杜
2、御用MV導演鄺盛——經典的MV很多,最有名的就是《以父之名》
3、御用音樂總監鍾佐泓(巨炮)——南拳媽媽第一代成員,也是備受注目的詞曲創作人
4、御用編曲之一林邁可——作品有《愛在西元前》、《簡單愛》、《忍者》、《上海一九四三》等
5、御用編舞老師雪糕
6、御用編舞老師小麥
7、御用專業錄音師楊瑞代——也是第一代南拳媽媽里的蓋瑞
8、御用編曲洪敬堯(阿堯老師)
9、御用詞人方文山——周杰倫和方文山雙雙被台灣阿爾發唱片“收購”,兩人的發展空間被無限拓展,周杰倫迅速出位,成為全亞洲的創作新人,而方文山也頂著其“御用詞人”的頭銜在業內創出一番名號
10、御用編曲鍾興民——被稱為編曲怪傑,曾為很多著名歌手編曲
11、公司總經理楊峻榮——一手將周杰倫推上亞洲天王的寶座
12、詞壇鬼才黃俊郎——阿朗與周杰倫合作的歌曲有《以父之名》、《軌跡》、《將軍》、《逆鱗》、《夜的第七章》等
13、周杰倫的助理大妮
14、南拳媽媽成員:張傑、詹宇豪(宇豪)、梁心頤 (Lara)、宋健彰(彈頭)等,其中彈頭是周杰倫的球友,也是方文山的愛徒
15、周杰倫好友劉耕宏
16、浪花兄弟成員:Darren、常青
17、周杰倫的小師妹袁詠琳

吹打樂


歷史

周家班第四代傳人 管樂大師 周正玉
周家班第四代傳人 管樂大師 周正玉
周家班即周家吹打班,民間又稱周家嗩吶班、周家鼓樂班、菠林喇叭。周家班起源蘇北,后輾轉落戶於安徽靈璧尹集菠林村,自明朝洪武年間形成以來,已有六百年的歷史,有明確記載的也有七代。現在所稱的周家班是以中國管樂大師周正玉等周氏族人為主要成員的中國民間吹打樂樂班。分佈蘇、魯、皖、浙等地,享譽民間、海外。

起源

周家班所演奏的是中國的傳統民間器樂——吹打樂,又稱鼓吹樂。吹打樂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間音樂之一,主要使用吹管、打擊兩類樂器演奏。吹管的主奏樂器是嗩吶與笙、管、笛、簫等。嗩吶俗稱“喇叭”,有的地方又稱“捏子”、“娃娃”等,是中國北方民間運用最廣泛、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樂器。笙,又名“和”、“竽”,是我國最古老的簧管類和聲樂器;管子古代稱“篳篥”在歷代宮廷音樂、寺廟音樂中為主奏樂器。打擊樂器則主要有鑔、鐺、鼓、鐃、鑼、雲鑼等。90年代以後,因中外藝術交流活動的需要,周家班開始關注西洋管樂,對小號、薩克斯、電子琴、架子鼓、長笛等樂器也進行了研習。

系列

周家班演奏曲目按來源可分為三大系列:1、經典曲目創新系列,如《百鳥朝鳳》、《一枝花》、《拜花堂》、《集賢賓》等傳統經典演奏曲目,周家班在不改變曲目基本旋律的前提下對其進行了獨特的藝術發展;2、傳統民間曲目系列,如《蘇武牧羊》、《漢船調》、《柳金子》等流傳數百年以上的民間曲目;3、自創自編周氏曲目系列,如《歡聲笑語》《田間》、《西出陽關》等曲目以及咔戲、悶、把攥子、模擬戲劇人聲、民間魔術絕技表演等。按照應用場合,周家班演奏曲目系列則分為婚嫁壽誕等喜慶祝福、祭祀廟會、生產生活、喪葬、重要典儀、應景即興演出等類別。總計三大系列四大類別,共1000多首曲目。其中經過曲譜整理,用於日常演奏的曲目達200多首。
演奏現場 第五代傳人周本祥周海燕等
演奏現場 第五代傳人周本祥周海燕等
周家班經過數代族人的不懈努力,足跡遍及華東、華南,尤其在蘇、魯、皖、浙享有盛名,特別是在安徽靈壁與山東台兒庄地區,許多老人至今仍能津津樂道周家班當年的種種趣聞與故事。

新面貌

建國后,周家班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從第四代班主周正玉受聘安徽省黃梅戲院校坐班授藝,到第五代傳人周中華、周本鳴等赴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代表華人獻藝新春晚會,及至第六代第七代周繼勇、周勁松、周強、周輝、周紅波等十餘人考取安徽省藝術學校、安徽黃梅戲學校、山東煙台藝校等,周家班始終緊跟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挖掘民間藝術精粹,吸吮學院藝術養分,使吹打樂這一歷史久遠的民間藝術在新時期里展現出青春活力,既竭力保留著中國民俗民樂的傳統本質,又不斷創新新的藝術表演形式,為活躍中國農村文化、承繼中華民俗傳統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周家鼓樂班還先後出訪了歐洲與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為推動中國民間音樂發展、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新的的貢獻。

歷史淵源

周家班晚習 第四代傳人周亮
周家班晚習 第四代傳人周亮
吹打樂或鼓吹樂,是以合奏方式表演的音樂形式,其地域分佈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封建時代宮廷的樂籍制度密切相關。在民間,一般歷代皇都的所在地,也正是今日民間樂種流傳最密集、民間樂社最集中、民間樂師分佈最為廣泛的地區。
作為傳統樂種,吹打樂或鼓吹樂特指漢魏以來,宮廷、軍府、官府中與儀仗、軍旅、宴饗有關的,並常見於樂府或太常等機構。到了明代,已形成專業鼓吹行。宋、元以後,由於歷史與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鼓吹樂的合奏形式開始在民間發展。明、清時則雖仍有官府設置,但鼓吹樂的樂器編製與應用場合已迭經演化,形成了地域特徵鮮明的民間音樂。
安徽省靈璧縣的周家班吹打樂興起,便與明中晚期的朱元璋九世孫朱載堉有關。朱載堉一生淡泊宮庭生活,卻熱愛民間藝術,長期在懷慶府(今河南沁陽)一帶採風。他曾深入到黃河沿岸民間嗩吶班子里潛心研究民間音樂,進行挖掘整理和校堪研究工作,先後整理保留下幾十個廣泛流傳於中原地帶的嗩吶曲牌,如《叫句子》、《凡字調》、《百鳥朝鳳》、《抬花轎》、《大開門》等。
明天啟二年(1622)和崇禎二年(1629),黃河兩次決口,黃淮地區災民流離失所、輾轉遷徙,有的落戶靈璧,有的外出學藝。因逢年過節、迎神賽會、男婚女嫁、舉喪祭祀等禮節場合均需要嗩吶鼓吹,鑼鼓敲打,故嗩吶吹奏漸漸由日常文藝消遣轉而成為災民們的謀生手段。周家班,正是起源於這一時期。

譜系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
周景之周文化周懷邦周正玉周本祥周繼勇周偉
周文司周懷榮周正美周本玲周巧雲周泉
周文權周正民周本鳴周麗周嘯風
周文寬周亮周中華周靜周嘯琪
周正軍周本銀周輝
周正海周本金周俊
周正群周本華周勁松
周正峰周香草周強
周正武周本付周磊
周正領周本雨周洋
周正雲周本財周佳藝
程仲季周海波周大鵬
王四山周海英周杰
周海濤周丹寧
周海燕宣廣州
周海芹宣廣西
周海劍周賀
周治國周慶
周蘇妹周雷
周雪周蔣
周雨周自豪
周雪
周冰
尹強偉

傳承發展


清末,在蘇、魯、皖廣大農村眾多嗩吶班中出現了一支最為出彩的樂班——靈璧尹集周家班。
1997年 大鬧省城 第四代傳人周雪周雨孿兄弟
1997年 大鬧省城 第四代傳人周雪周雨孿兄弟
周家班 第二代班主周文化出生於江蘇睢寧縣桃園鎮魏凹 村,他因自糼喜歡樂器,從小就學藝吹奏吶,后落戶靈璧尹集菠林村,並帶領族人成立了周家班。
民國時期周家班傳至 第三代傳人周懷邦、周懷榮。因當時農村沒有其它文化生活,嗩吶班便在農村人們的生活生產中佔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時各班各組發展迅速。周家班為了在眾多嗩吶班子中站穩腳跟,便苦練技藝,取長補短,並不斷通過鄉間嗩吶比武對擂等形式壯大名氣。
到了 第四代傳人周正玉、周正美、周正民、周亮時,周家班隊伍已經極其壯大,名聲響徹蘇、魯、皖,常常出現找不到周家班子來吹奏便男不娶、女不嫁的事情。尤其第四代班主周正玉,天賦異秉且勤學苦鑽,不斷將周家班家傳絕技突破創新。周正玉自八歲開始學藝,十二歲即單獨領班,一邊帶班各處獻藝,一邊刻苦學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技藝出類拔萃,遠近聞名,青年時便在蘇魯豫皖一帶博得“蓋三省”、“喇叭王”、“金喇叭”的美譽。
解放初期,周家班常被縣政府請去參加送新兵、交公糧、慰問軍屬或者修治淮河等水利工地的公益演出。這一時期周家班因盛名在外,吸引來眾多山東、江蘇、皖北一帶的嗩吶愛好者上門拜師求藝,周家班懷淳樸之心,對門徒傾囊相授,周正玉因此被敬稱為德藝雙馨的“中國管樂大師”、“嗩吶王”。
六十年代,周正玉響應為人民服務的政策號召,進入靈璧泗州戲劇團工作。
1993年 周正玉演奏現場採風
1993年 周正玉演奏現場採風
改革開放初期,因遠近聞名的吹奏技藝,周正玉被安徽省黃梅戲學校特聘,坐班傳授技藝十多年。這段時期,周正玉與我國著名嗩吶大師劉風鳴、劉風桐、任同祥胡海泉、郝玉歧等多位嗩吶大師均有交往,大師們在一起切磋技藝,融南北嗩吶演奏技巧、風格為一體,改革創新,使嗩吶吹奏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周正玉所授學生眾多,
周正玉晚年回鄉繼續傳授技藝,直至2004年去世。他一生與嗩吶相伴,常有一句名言:“鄉親們喜歡,俺就使勁吹”。
周家班傳之 第五代有周本祥、周本玲、周本鳴、周中華、周本銀、周本金、周本富、周海波號稱“周家八虎”,而 周海燕、周本華、周海芹、周香草號稱“鼓樂四花”。
這一時期,周家嗩吶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新的創新,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拿手絕活。如周本祥吹奏的泗州戲(咔戲)、雙管藝術堪稱一絕;周中華則以嗩吶獨奏、合奏、重奏為長項,不斷遠赴海外進行中外文化交流演出;周本銀、周勁松父子則擅長全家總動員,多次登陸中央電視台錄製節目;女樂手周海燕自小苦練,9歲開始帶班,其精湛嫻熟的技藝與優雅的颱風廣受讚譽。此期間,中央電視台、安徽省電視台、文化周報及安徽廣播電台等各大媒體多次採訪周家班,並先後錄製了《婚禮曲》、《鼓樂喧天》、《拜花堂》等系列磁帶專輯。
至 第五代第六代,周家班的年輕樂手們幾乎個個出身科班,他們在安徽省藝術學校、安徽黃梅戲學校、山東煙台藝校等接受了系統音樂教育。幼時藝教紮實的功底,學院教育的理論完善充實,使周家班新一代樂手的發展前景煥然一新。這一時期,周家鼓樂班先後出訪了東南亞與歐洲各國,致力於國際間的民俗文化與民間音樂交流。

榮譽獎項


維也納金色大廳 第五代傳人周本鳴、周中華
維也納金色大廳 第五代傳人周本鳴、周中華
◆ 2008年,周家班隨政府代表團赴日本參加中日傳統文化交流演奏會 ◆ 2008年,周家班參加中央電視台《全家總動員》春節特別節目,獲得“魅力媽媽獎”和二等獎。
◆ 2007年12月,中央電視台、安徽省電視台、各級市、縣電視台專項採訪報道周家班舉辦的“迎新年,慶奧運”專場民族音樂演奏會
◆ 2007年,周家班參加中央電視台《神州大舞台》欄目比賽,獲得最佳組合獎
◆ 2007年,周家班隨政府代表團赴台灣參加中國傳統文化交流演奏會
◆ 2007年,周家班隨政府代表團赴韓國參加中韓傳統文化交流演奏會
◆ 2006年,周家班隨中央電視台赴奧地利參加維也納金色大廳華人新春演奏會
◆ 2005年,周家班參加安徽省民族管樂大賽,獲一等獎和二等獎。
◆ 2004年,周家班參加安徽省第七屆藝術節器樂比賽獲一等獎。
◆ 2001年,周家班應全國綜藝之首的安徽電視台《超級大贏家》欄目組的邀請,接受專題採訪報導,錄製《超級大贏家》欄目專場特別節目
演奏現場 第四代傳人周正民周亮
演奏現場 第四代傳人周正民周亮
◆ 1997年,周家班應邀“大鬧省城”,在合肥安徽省商之都參加為期一個月的納涼晚會 ◆ 1994年,周家班第三次被邀參加安徽省春節聯歡晚會
◆ 1993年,周家班再次受邀參加安徽省春節聯歡晚會,其演奏節目的錄象被選送在中央電視台三套播出
◆ 1991年,周家班應邀參加安徽省春節聯歡晚會表演節目,並獲好評
◆ 1988年,上海音像、海威特、南京、黃山等出版社先後為周家班錄製了《拜花堂》、《鼓樂喧天》、《豫劇》、《百鳥朝鳳》等優秀傳統曲目並先後出版了《婚禮曲》、《鼓樂喧天》、《拜花堂》等系列磁帶專輯
◆ 1988年,安徽電視台、文化周報及安徽廣播電台多次播放周家班的專題報導
◆ 1987年,安徽廣播電台專程赴安徽靈璧為周家班錄製用嗩吶演繹吹奏的外國曲目——《霍拉舞曲》、《波爾卡》等舞曲。
◆ 1982年,周家班第四代傳人——12歲的周中華參加安徽省少年兒童器樂比賽,獲一等獎
◆ 1981年,周家班參加安徽宿縣地區文藝調演,獲一等獎
◆ 1980年,周家班參加安徽宿縣地區文藝調演,獲一等獎
◆ 1979年,周家班參加安徽宿縣地區文藝調演,獲一等獎

魅力


縱貫周氏家族七代,做為一個家族樂隊,在全世界都很罕見。如此如此眾多的族人,卻從事著鼓吹樂這同一行業,既以民間吹奏樂為生,也以此為家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家族觀念淡薄,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迹。

技藝高超

韓國 文化交流演奏現場
韓國 文化交流演奏現場
周家班歷經百年滄桑,卻能始終堅持民樂方向,這主要源於家族內部百年來嚴謹的藝教傳統。周家班的孩子自3、4歲開始即正式離開母親而與父親同睡,四處奔走獻藝的父親則利用晚間休息的時間教授糼子器樂技藝。周家的孩子都不會唱童謠兒歌,他們自能咿呀學話時就開始在父輩的教授下先學習打拍子——傳統經典曲目《大開門》、《小開門》、《拜花堂》等的拍子,而後再開始練習吹小嗩吶或吹小笛簘。幼童們早上四、五點,便在村外河邊面對風雪酷寒苦練;晚飯後家中院內面對沉暮夜色靜練,同時得到父輩的指導與修正。孩子的練習是刻苦的,因為父親的教管是嚴厲的,如果練習偷懶或不用心,便會受到嚴懲,鄉村人的拙於言語與強硬教育方式卻對孩子的幼時藝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此這般練習幾年下來,一般八歲左右,周家的孩子均開始跟班上場,一為鍛煉現場演奏能力,二為給家族幫襯壯勢。跟班兩年後,一般10歲開始,孩子們的技藝均已經成熟到可以獨立領班。這也是周家班的特色之一,家族樂手們個個幼時就已開始在舞台上嶄露頭角、獨領風騷。嚴格紮實的藝術幼教,長期的器樂熏陶,豐富的舞台表演經驗,周家班的樂手無一不技藝高超,資質佳天分好的孩子有了這番打造,更能成長為一班之主,如第四代傳人周正玉、第五代傳人周中華、第五代傳人周勁松等。

桃李天下

周家班自第五代開始,打破了鼓吹樂班傳子不傳女的禁錮,開始在家族中挑選資質優異的女傳人進行傳授,使周家班樂手隊伍平添繽紛之色。第五代女傳人周海燕、周本華、周海芹、周香草號稱“鼓樂四花”,與第五代周靜、周俊、周巧雲、周佳藝、周丹寧、周雪、宣南南等成為周家班女樂隊伍的主力。
周家班樂手成員除了周姓本族之外,也吸納志同道合的姻親,如第五代周勁松、姜燕俠夫婦,周強、姜朝霞夫婦因常常同台聯袂獻藝,外界親切地稱之為嗩吶鴛鴦。
周家班自第二代周文化開始,即懷抱開放的胸襟,對外姓人的上門求師學藝,一概友好對待,之後,周文司、周懷榮、周正玉、周亮、周勁松均以各自高超的技藝吸引了眾多門徒慕名而至,尤其是周正玉老人,他所教授的門裡徒、門外徒,以及在黃梅戲院校開班所授之徒,加起來,不下數千人。

風格獨特

周家班經過七代傳承,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
第五代傳人周勁松雙管演奏
第五代傳人周勁松雙管演奏
其一,場合演出經驗豐富。百年來幾乎不間斷打擂打出的舞台經驗,使周家班擅長婚喪嫁娶、祈禱、廟會、祭祀等各種生活生產應用場合的演 奏,不僅能根據場合需要演奏相應的經典或失傳的曲目,而且可以為了調節氣氛應景自創各類互動的、綜合的現場器樂表演,整個班組更是配合默契、善於創新。
其二,善於發揚中國民俗文化。周家班在演奏過程中注重研究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將其結合在具體的演奏表演之中。
其三,由最初單一的吹奏技巧發展到今天的吐音(單、雙、三吐音)、腹顫音、齒顫音、滑音、墊音、花舌、打音等多種吹奏技巧,音樂有開有闔,有靜有動,富於變化,具有濃厚的皖北地方特色。
其四,在傳統曲牌中融合進一些地方戲曲(如:揚琴、大鼓、皮影戲、泗州戲等)、民間小調,甚至古典樂曲、流行歌曲、搖滾歌曲、外國樂曲等多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