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驪

盜驪

盜驪古代名駒,乃關外名馬,體格健壯,千里絕群,脾氣暴烈,極難馴服。后泛指良馬。《山海經‧北次三經》︰“馬成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詞語解釋


盜驪
盜驪
1.古代傳說 周穆王 八駿之一。頸細,色淺黑。《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之駿,赤驥、盜驪。”郭璞 註:“為馬細頸;驪,黑色也。”《史記·趙世家》:“造父 取驥之乘匹,與 桃林 盜驪、驊騮、綠耳,獻之 繆王。”元 姚燧《鄧州長官趙公神道碑》:“至 周 造父 為 穆王 御,服盜驪、驊騮、綠耳之驥西巡,樂而忘歸。”按,《通雅·衣服》:“竊藍,淺藍也。八駿有盜驪,盜亦竊意,謂淺驪也。”
2.泛指良馬。唐 柳宗元《吊萇弘文》:“盜驪折足兮,罷駑抗臆。”宋 蘇轍湖陰曲》:“驊騮服箱驂盜驪,巡城三匝漫不知。”

歷史記載


郭璞注《穆天子傳》“盜驪”云:“為馬細頸。驪,黑色也。”在此,“驪”字似乎有其漢文含義,但是這種馬還有許多異名。《廣雅疏證》釋“駣?”條云:“《史記·秦本紀》‘造父得驥溫驪’,徐廣云:‘溫,一作盜。’《索隱》云:‘鄒誕生本作駣,音陶。’則盜驪即此駣?。……《玉篇》作桃?;《御覽》引《廣雅》,亦作‘桃’;《集韻》云:‘駣?,獸名,似馬。’”由此可見,“盜驪”又能作“駣?”、“桃?”、“駣?”等;而“?”、“?”諸字卻無“黑色”之義,僅音與“驪”同而已。亦即是說,“盜驪”一名最初全然出於音譯,是十分明顯的。故而,“盜驪”之原義未必是“細頸的黑馬”。
闕特勤碑》東面第 33 行記道:“(闕特勤)第三次騎 yägin silik 官的帶有馬衣的粟色馬進擊,該馬在那裡死了。”在此,“栗色馬”的古突厥語原文的拉丁轉寫為 toruğ,此詞至今存在於突厥語的所有語言群中;它在東北語言群的圖凡語中,可以寫作 doruğ,在西北語言群的奧斯曼語中,則可寫 doru,如此等等。特金釋其義為“bay,reddish-brown”,克勞森釋為“(of a horse)bay”,顯然進一步明確指出,此詞通常只是用來修飾馬。也就是常指栗色、赤褐色的馬。
“盜驪”兩字的上古音當分別為 *d’ʊg 和 *lieg ,則就語音而言,完全可以成為 toruğ或 doruğ的漢譯名。
盜驪
盜驪
就毛色而言,“盜驪”與“toruğ”並非毫不相干。通常說來,“驪”字固然用為“黑”義,或者直指黑色之馬,但是它也可能指稱近似於黑的顏色。以“黧”為例:此字通常也為“黑”義,但它又有“黃黑”之義。《廣韻》釋“黧”字云:“黑而黃也。”《一切經音義》釋“黧”字,引《通俗文》謂“斑黑”;引《考聲》謂“黑也而黃色也”。又,胡三省注《資治通鑒》“(姚)襄所乘駿馬曰黧眉騧”一語時釋云:“黑而黃色曰黧……黃馬黑喙曰騧。”鑒 於“黧”與“黎”通,而“驪”也通“黎”,因此驪、黧兩字在音、義兩方面都應當有相通之處。那麼,“驪”字也有“黑而黃”義,並非純屬臆測。而“黑而黃”色則與栗色或赤褐色相當接近了。
事實上,古人在解釋“盜驪”的色澤時,從一開始就不是認定它為純黑色的。《史記·秦本紀》“索隱”引《劉氏音義》云:“盜,竊也。竊,淺青色。”儘管這一釋義未免牽強,但是不以“盜驪”為黑色的用意,則是一目了然的。
既然 toruğ自古至今都是操突厥語各族用以稱呼馬的名號,並且其語音與“盜驪”頗為吻合,而它所指的毛色也近似於“驪”,那麼,我們可以認為,“盜驪”的語原確是突厥語toru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