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驪
盜驪
盜驪
郭璞注《穆天子傳》“盜驪”云:“為馬細頸。驪,黑色也。”在此,“驪”字似乎有其漢文含義,但是這種馬還有許多異名。《廣雅疏證》釋“駣?”條云:“《史記·秦本紀》‘造父得驥溫驪’,徐廣云:‘溫,一作盜。’《索隱》云:‘鄒誕生本作駣,音陶。’則盜驪即此駣?。……《玉篇》作桃?;《御覽》引《廣雅》,亦作‘桃’;《集韻》云:‘駣?,獸名,似馬。’”由此可見,“盜驪”又能作“駣?”、“桃?”、“駣?”等;而“?”、“?”諸字卻無“黑色”之義,僅音與“驪”同而已。亦即是說,“盜驪”一名最初全然出於音譯,是十分明顯的。故而,“盜驪”之原義未必是“細頸的黑馬”。
《闕特勤碑》東面第 33 行記道:“(闕特勤)第三次騎 yägin silik 官的帶有馬衣的粟色馬進擊,該馬在那裡死了。”在此,“栗色馬”的古突厥語原文的拉丁轉寫為 toruğ,此詞至今存在於突厥語的所有語言群中;它在東北語言群的圖凡語中,可以寫作 doruğ,在西北語言群的奧斯曼語中,則可寫 doru,如此等等。特金釋其義為“bay,reddish-brown”,克勞森釋為“(of a horse)bay”,顯然進一步明確指出,此詞通常只是用來修飾馬。也就是常指栗色、赤褐色的馬。
“盜驪”兩字的上古音當分別為 *d’ʊg 和 *lieg ,則就語音而言,完全可以成為 toruğ或 doruğ的漢譯名。
盜驪
事實上,古人在解釋“盜驪”的色澤時,從一開始就不是認定它為純黑色的。《史記·秦本紀》“索隱”引《劉氏音義》云:“盜,竊也。竊,淺青色。”儘管這一釋義未免牽強,但是不以“盜驪”為黑色的用意,則是一目了然的。
既然 toruğ自古至今都是操突厥語各族用以稱呼馬的名號,並且其語音與“盜驪”頗為吻合,而它所指的毛色也近似於“驪”,那麼,我們可以認為,“盜驪”的語原確是突厥語toru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