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鎮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鎮

興隆鎮,隸屬於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為縣人民政府駐地,地處興隆縣西部。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72307人。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興隆縣解放,為興隆區。1950年2月,為一區。1980年10月,撤銷城關公社,建立興隆鎮。1988年12月,黃酒館、南雙洞、小東區3鄉併入。截至2020年6月,興隆鎮下轄8個社區和29個行政村。2018年,興隆鎮有工業企業89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6個。

行政規劃


2011年末,興隆鎮轄中央、大東區、東關、小漢溝、西關、大有屯、大廟、上甸子、南土門、紅石敏、八品葉、廟梁、長河套、南雙洞、楠木溝、王平石、楊樹灣、三義、咋口峪、榆木林、大灰窯、小河南、大河南、小東區、北區、十四頃、黃酒館、龍窩、雙林29個行政村,下設17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興隆鎮下轄8個社區和2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央村。
東區北社區上甸子村王平石村北區村
東區南社區小漢溝村長河套村小河南村
東關社區南土門村廟梁村大河南村
中央東社區紅石砬村西八品葉村中央村
南土門社區榆木林村十四傾村東關村
中央西社區三義村黃酒館村西關村
西關社區咋口峪村龍窩村大東區村
開發區社區楊樹灣村雙林村/
大有屯村南雙洞村大灰窯村/
大廟村楠木溝村小東區村/

交通


興隆鎮位於興隆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結合部,交通便利,京承鐵路國道112線、京建線、津興線貫穿全境。

旅遊資源


境內於1661年被作為“後龍風水”禁地,封禁達254年,使這裡孕育著優良的生態系統,素有“天然氧吧”和“綠洲涼島”之美譽,是京津重要的水源供給區和保護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在這裡造就了龍潭大峽谷、奇石谷、六里坪等多處風景名勝,是河北省獼猴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地址公園。

內設機構


黨政辦公室:負責機關日常黨務、政務的協調管理工作;負責黨的紀律檢查工作;負責文書工作;負責有關會議的組織準備工作;負責鄉政府的印章、黨委、政府負責人名章及介紹信的管理與使用,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經濟發展辦公室:研究制定本鄉經濟發展戰略,組織編製本鄉經濟的年度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負責本鄉經濟項目的引進和開放外聯工作;負責產業項目的具體編製申報和組織實施工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服務;負責本轄區內各企業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與指導。
社會事務辦公室: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農民自我管理能力,組織指導村級換屆選舉;負責本鄉扶貧和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工作;負責民族宗教政策的貫徹落實;負責其他社會事務性工作。
城鄉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村鄉建設(含村級公路)規劃管理工作,編製並監管村鄉規劃的實施;負責新民居建設工作;組織實施文明生態村建設等工作。
綜合治理辦公室(掛司法所牌子):負責制定本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方案,並貫徹落實;負責社會穩定工作,妥善處理突發性、群體性事件;負責本鄉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工作;負責信訪穩定工作。
財政辦公室:負責監督、檢查財稅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的落實;編製本鎮預算內外收支管理;負責本鎮各項財政事務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監管辦公室:組織貫徹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制定落實本鄉食品安全工作計劃、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根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委託範圍,定期或不定期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監督檢查;收集、匯總、分析和報告本轄區食品安全信息,接受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配合縣有關部門開展食品安全聯合執法,第一時間控制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現場,協助做好事故處置及責任調查處理工作;組織開展轄區內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做好村食品安全協管員日常管理工作,承擔食品小作坊、食品攤販的日常巡查工作;負責對婚喪嫁娶等家庭集體聚餐活動的指導工作;做好本轄區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完成縣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交辦的其他工作。
計劃生育服務站:負責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的宣傳工作;負責優生、優育、節育服務;負責育齡婦女定期檢查,必備藥品發放工作;負責人口和計劃生育協會等工作;負責排查管理本轄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
勞動保障事務站:負責宣傳、貫徹和執行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及政策;負責勞動力資源開發、富餘勞動力轉移、本鄉鎮社會保險、勞動用工管理;負責農村勞動力市場政策諮詢、信息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農村經濟經營服務站:負責村級財務的審計與管理;負責指導農業承包合同的簽訂、鑒證、糾紛調解;負責村務公開工作;負責為農村企業、個體私營經濟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提供信息和政策服務等工作。
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農牧、林業、水務等行業新技術推廣和生產服務工作;負責小流域治理、工程造林、畜牧養殖、新能源開發等農業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負責護林防火等其它涉農工作。
綜合文化站: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舉辦各類科普講座、農技知識講座;開辦圖書報刊室,組織群眾開展讀書讀報活動;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的發展;指導和輔導村文化室開展各項活動;負責本鄉行政服務中心的管理工作,代辦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需審批的事項。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興隆縣解放,為興隆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建興隆鎮。
1950年2月,為一區。
1955年7月,為興隆區。
1958年8月,設紅旗公社。
1961年7月,更名城關公社。
1980年10月,撤銷城關公社,建立興隆鎮。
1988年12月,黃酒館、南雙洞、小東區3鄉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興隆鎮地處興隆縣西部,東與南天門鄉相鄰,東南與掛蘭峪鎮毗鄰,南與青松嶺鎮相連,西與六道河鎮接壤,西北與上石洞鄉、北水泉鄉為鄰,北與平安堡鎮交界,區域面積164.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興隆鎮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最高峰六里坪山,位於王平石村,海拔1442.7米;最低點位於小河南村,海拔537米。

氣候

興隆鎮多年平均氣溫8.2℃,1月平均氣溫-9℃,極端最低氣溫-28℃;7月平均氣溫26.1℃,極端最高氣溫36.6℃;平均氣溫年較差4.8℃,最大日較差8℃;無霜期年平均1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60小時,0℃以上持續期253天。年平均降水量72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24天,最多達31天,最少為12天;極端年最大雨量1122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459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7~8月。

水文

興隆鎮境內最大河流為柳河,從六里坪至小河南流經境內王平石、南雙洞、楊樹灣、三義、榆木林、紅石破、南土門、縣城、小東區、小河南村,境內長13千米,流域面積10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0.2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興隆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58年7月11~14日,4晝夜降水量達520毫米,沖毀房屋78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1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0萬元。

自然資源

興隆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灰石。地質儲量85億噸。已開發石灰石礦,位於榆木林村,礦區面積1.5平方千米,年產量100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地下水,流量3億立方米,主要分佈在境內北部地區,年利用1億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興隆鎮轄區總人口700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2488人,城鎮化率74.9%,另有流動人口2206人。總人口中,男性35075人,佔50.05%;女性35003人,佔49.95%;18歲以下12952人,佔18.5%;19~35歲18573人,佔26.5%;36~60歲29413人,佔41.9%;61歲以上9140人,佔1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6460人,佔94.8%;有滿、回、蒙古、壯、朝鮮、侗、藏、土家、達斡爾、錫伯10個少數民族,共3618人,佔5.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68‰,人口死亡率3.41‰,人口自然增長率7.27‰。
2017年,興隆鎮常住人口69746人。
截至2018年,興隆鎮戶籍人口7230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興隆鎮財政收入完成2.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7596萬元,增值稅3468萬元,企業所得稅2812萬元,個人所得稅164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11.8%、11.8%、11%。農民人均純收入5606元。

農業

興隆鎮有農業耕地面積0.84萬畝,人均0.12畝,林地面積17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9億元,比上年增長26%,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0.32萬噸,其中玉米0.3萬噸,穀子130噸。蔬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0.3萬噸,主要品種有白菜、圓白菜、蘿蔔等,其中白菜2251噸、圓白菜500噸、蘿蔔200噸。
興隆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07萬頭,年末存欄2.05萬頭;羊飼養量1.71萬隻,年末存欄0.63萬隻;牛飼養0.42萬頭,年末存欄0.25萬頭;家禽飼養量87萬羽,上市家禽1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0.5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1.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8.62%。
截至2011年末,興隆鎮累計造林9.86萬畝,其中防護林7.5萬畝,經濟林2.36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萬株,森林覆蓋率64.3%,活立木蓄積量0.25萬立方米。2011年,果樹種植面積5.16萬畝,產量2.44萬噸,主要品種有山楂、板栗等,其中山楂1.99萬噸,板栗318噸。名優特農產品有山楂食品系列。

工業

興隆鎮工業重點規劃了果品加工、興湘化工等生產型產業,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03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0.6億元,2011年達到18億元,比上年增長8.7%,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9%。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0.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家,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0.22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4%。
2018年,興隆鎮有工業企業89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

商業

興隆鎮
興隆鎮
2011年末,興隆鎮有商業網點2370個,職工1185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5.6億元,比上年增長11%。
2018年,興隆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6個。

土地資源

全鎮總面積181.9平方公里,現有耕地8389畝,林地面積17萬畝,森林覆蓋率在61%以上。

鎮內企業

擁有果品加工、化工醫藥、房產開發與建材、休閑旅遊、商貿物流、服裝加工等各類企業達3300家,從業人員達1.6萬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興隆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2380人,專任教師82人;小學8所,在校生2606人,專任教師220人;初中3所,在校生4656人,專任教師286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4820人,專任教師30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興隆一中、興隆職中、興隆二中、小東區中學。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興隆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92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954人,經營管理人才367人,技能人才1522人,農村實用人才84人。

文體事業

1958年5月,興隆鎮開通鎮、村有線廣播站,到鄉鎮6桿千米,鄉鎮到村16桿千米。2011年末,有線數字電視用戶2.9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9%。
2011年末,興隆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農家書屋29個,建築面積900平方米;電影公司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院1座,座位760個,每萬人擁有108.6個,年放映150場次,觀眾達3.6萬人次;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
2011年末,興隆鎮有體育場地39處,國家級田徑訓練基地1處,體育社團7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7人。8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興隆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8個,其中衛生院1所,衛生室29個;病床67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9.6張。專業衛生人員727人,其中執業醫師230人,執業助理醫師182人,註冊護士24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2.7萬人次,住院手術0.57萬台次,出院病人2.5萬人次。重點醫院有縣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
2011年,興隆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5萬人,參合率99%。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興隆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8戶,人數1270人,支出365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月人均239.5元,比上年增長26%;城市醫療救助1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7人次,共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39%。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19戶,人數1613人,支出169萬元,比上年增長12.6%,月人均87元,比上年增長12.6%;五保集中供養7人,支岀5萬元,比上年增長7%;五保分散供養103人,支出20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醫療救助13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7人次,共支出1.5萬元。
2011年,興隆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1.7萬元,比上年增長17%。新增就業人員676人,有8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2%,全年共幫助6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7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興隆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1千米,投遞點66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6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2萬件,征訂報紙0.3萬份、期刊0.6萬冊。有電信服務網點24個;固定電話用戶0.8萬戶,比上年增加68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5%,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5.8萬戶,比上年增加131戶,普及率82%,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寬頻接入用戶2.04萬戶。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是縣人民政府駐地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