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家莊鎮

同家莊鎮

同家莊鎮古稱興隆鎮,地處合陽縣城東北23公里處,轄25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截止2020年11月1日,同家莊鎮常住人口18729人。海拔700—800米之間,年平均溫度10.4℃,年平均降雨量580毫米,無霜期240天。

歷史沿革


古時關西羌姓同蹄居此,初名童家莊,後為同家莊。
1958年,成立同家莊公社。同年12月,歸韓城縣同家莊公社同家莊管理區和龍亭管理區管轄。
1961年,恢復同家莊公社。
1983年,改為鄉。
1997年,改同家莊鎮。
2011年,撤鄉並鎮將原楊家莊鄉(政府駐楊家莊村)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同家莊鎮
同家莊鎮
同家莊鎮地處合陽縣東北部。東接百良鎮,西連甘井鎮,南靠坊鎮,北依韓城市龍亭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24千米 ,總面積97.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同家莊鎮地處渭北旱塬東部,地勢較為平坦。境內地形以溝壑、平原為主。 
氣候特徵
同家莊鎮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熱資源豐富,降水偏少,乾濕季分明,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0.4℃,年平均降水量559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佔全年總降水量的54.7%。 
自然資源
同家莊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主要有煤炭。煤炭儲量350萬噸,主要分佈在境內的吉家咀村,其煤炭品質適宜於發電及一般鍋爐用煤。 
自然災害
同家莊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連陰雨、冰雹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轄區總人口100761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23880人,佔23.7%;15—64歲46350人,佔46%;65歲以上30531人,佔3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80.4人。 
截至2018年,同家莊鎮戶籍人口32215人。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公共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38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8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花饃社火等。1998年8月8日開通有線廣播站,鎮到辦事處80桿千米,村以下800桿千米。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線電視用戶6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0%。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260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4所,在校生60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1所,在校生300人,專任教師3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9%。
2011年,同家莊鎮教育經費達80萬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個,其中衛生院2個;病床42張,固定資產總值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執業(助理)醫師0.05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同家莊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萬人次,住院手術30台次,出院病人8000人次。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1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每年中小學定期舉辦體育活動12次。

歷史文化


戰國魏長城合陽段
戰國魏長城合陽段,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城以北15千米處梁山南麓,由西向東穿越金峪鎮皇甫庄社區、甘井鎮和同家莊鎮楊家莊村三個鎮的20多個自然村,長約20千米。西經大浴河入澄城縣境,東入韓城市境。其中同家莊鎮的木場、杜家塬,甘井的城后,皇甫庄的河西坡等段,長城殘跡仍高1—6米,夯土層清晰可見。尤以東杜家塬村西一段保存完好,村東北尚有一座較為完整的烽火礅,為陝西境內魏長城遺址中僅存的一座。長城殘跡蜿蜒越過徐水溝,延伸至木場村。
2019年10月7日,戰國魏長城合陽段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併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長城遺址。

經濟


綜述
2011年,同家莊鎮財政總收入1150萬元。 
2018年,同家莊鎮有工業企業135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45個。 
第一產業
同家莊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同家莊鎮生豬年末存欄1.3萬頭,奶牛存欄1500頭,羊存欄800隻,家禽3萬羽。主要經濟作物為大蔥、花椒、雜果、蘋果等。2011年,同家莊鎮大蔥種植面積3000畝,花椒種植面積5000畝,紅提葡萄種植面積1500畝,蘋果種植面積4200畝,核桃種植面積2000畝,桃、杏等其他雜果種植面積2500畝。 
第二產業
2011年,同家莊鎮境內奶廠年產奶粉500餘噸,產液態奶130噸,年收入近1000萬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有城鄉集貿市場3個,個體工商戶139戶。

行政劃分


截至2011年末,同家莊鎮轄同家莊、段庄、烏池、張庄、南長益、北長益、西同堤、安坪、新堡、舊堡、王家源、白家河、成家咀、官道河、王家咀、雷家咀、吉家咀、三池、文王、陰庄、白家溝、南龍亭、洞芝咀、柏瑞咀、細項咀、如意、上窪、辛庄、南庄、南太冊、潘家山、杜家塬、烏坭河、郭家河、漢村河、橋頭河、楊家莊共37個行政村;下設90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同家莊鎮下轄8個社區、18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同家莊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524110001121興隆社區
610524110002220堡塬社區
610524110003220烏池社區
610524110004220英庄社區
610524110005220柏瑞社區
610524110006220河塬社區
610524110007220徐水河社區
610524110008220徐水畔社區
610524110201220段庄村
610524110204220南長益村
610524110205220北長益村
610524110206220西同堤村
610524110207220安坪村
610524110208220新堡村
610524110216220吉家咀村
610524110217220三池村
610524110218220文王村
610524110221220南龍亭村
610524110222220洞芝咀村
610524110225121楊家莊村
610524110226220如意村
610524110227220上窪村
610524110228220辛庄村
610524110229220南庄村
610524110230220南太冊村
610524110231220潘家莊村

人口數據


2021年6月10日,合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同家莊鎮常住人口18729人。

交通概況


交通十分便捷,108國道魚貫而入,西禹高速公路、西韓鐵路穿行期間,縣鄉公路四通八達,郵電通訊網路健全,變電供電條件優越,投資環境得天獨厚。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斐然。投資1000萬元改善水利條件,五八庫、西龍庫等灌溉面積2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機配套的田園化格局。
農業發展歷史悠久,盛產大蔥、花椒、雜果、蘋果等,以奶牛養殖為核心的養殖業初具規模,全鎮奶牛存欄1500頭,豬13000頭,羊800隻。
鄉鎮企業獨佔鰲頭。全縣唯一的奶業企業陝西興隆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興隆”牌系列乳品連獲國際、國內食品行業八項金獎,產品暢銷全國十多個省市,出口香港、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年產奶粉500餘噸,產液態奶130噸,年收入近1000萬元,同家莊鑄造廠生產的“迎春”、“超越”牌烤爐遠銷省內外。
2011年,同家莊鎮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萬人,參合率95%。

蕎面煎餅


同家莊鎮的西同鞮村有一個獨特小吃——蕎面煎餅,當地人稱為“紅油餷子”。這種蕎面煎餅的形成大約有百餘年的歷史。當初是攤完踅面后,有熟人來讓攤個小些的,烙熟,吃起來感覺味道不錯,從此便形成在大鏊上攤小煎餅的方式。再後來裹上調料,形成一種新的小吃。煎餅攤好,蓋上凈白布稍微捂一下,使其變軟。然後放上紅油辣子、蔥花、大油、鹽末和柿子醋,重新上鏊加熱,讓大油化開。再輕輕用手揉搓,使調料混合均勻,捲起裝碗,遞於食者。蕎面煎餅軟和筋道,加上蔥香以及醋與辣子摻和后的特殊味道,大開胃口,直吃得口中吸溜,頭上冒汗,卻越嚼越香,吃上兩三張才過癮。
西同鞮村的蕎面煎餅名氣越來越大,五六家經營者還供不應求。縣城許多人不惜翻徐水溝跑幾十里專門驅車前往,大快朵頤,甚至特意用此招待外地朋友,讓其領略地道的鄉間小吃獨有的風味。逢年過節回到家鄉的本村人更是要重溫鄉情,所以經營者即使除夕和大年初一也不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