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背山雀

雀形目山雀科動物

綠背山雀,(拉丁學名:Parus monticolus),英文名Green-backed Tit,也叫青背山雀,是一種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的雀鳥。綠背山雀是一種體型略大(約13厘米)的山雀。在中國其分佈僅與白腹的大山雀亞種有重疊。綠背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最為顯眼的是肩部綠色區域與頸部黑色區域交界處有一條細的亮黃色環帶。與大山雀一樣,綠背山雀亦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綠背山雀屬於稀有鳥種。

外形特徵


綠背山雀
綠背山雀
雌雄羽色相似,額、眼先、頭頂、枕至後頸黑色具藍色光澤,眼下、面頰、耳羽和頸側白色,後頸黑色向兩側延伸,沿白色臉頰下緣與頦、喉和前胸黑色相連,使臉頰白斑被圍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白斑。上背和兩肩黃綠色,後頸黑色下面亦有一白斑,白斑與上背間黃色,下背和腰藍灰色。尾上覆羽暗灰藍色,羽緣較淡,尾黑褐色,外翈羽緣灰藍色,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幾乎全為白色,其餘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翅上覆羽黑褐色,小覆羽具暗灰色羽緣,大覆羽和中覆羽外翈具灰藍色羽緣和寬闊的灰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明顯的白色翅帶。飛羽黑褐色,除最外側兩枚初級飛羽外,其餘初級飛羽外翈羽緣灰藍色,向羽端逐漸變為灰白色,次級飛羽外翈羽緣亦為灰藍色,羽端白色,三級飛羽具寬闊的灰白色端斑。頦、喉和前胸黑色微具藍色金色光澤,其餘下體輝黃色,兩脅輝黃沾綠色,腹部中央有一寬的黑色縱帶,其前端與黑色的胸相連,後端延伸至尾下覆羽。尾下覆羽黑色具寬闊的白色端斑,腋羽黃色,翅下覆羽黑褐色、羽端白色,脛羽黑色,脛下部具白色羽端。雌鳥腹部中央黑色縱帶較雄鳥稍較細窄,其餘和雄鳥相似。幼鳥和成鳥相似,體色較暗淡而少光澤,頭側白斑沾黃,腹部黃色亦較淡,腹中央不具黑色縱帶或黑色縱帶不明顯。虹膜褐色,嘴黑色,腳淺黑色。
虹膜褐色;喙黑色足亦為黑色。鳴叫時發出“嘖吱、嘖吱”的聲音。
亞種yunnanensis較指名亞種上體綠色更為鮮亮。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青石灰色。
大小量度:體重♂9-15g,♀9-17g;體長♂108-140mm,♀108-133mm;嘴峰♂8-11mm,♀8-0.8mm;翅♂60-70.5mm,♀63-67.5mm;尾♂52-63mm,♀51-63mm;跗蹠♂18-21mm,♀8-21mm(西南亞種)。
(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綠背山雀圖集
綠背山雀圖集
性活潑,行動敏捷,整天不停地在樹枝葉間跳躍或來回穿梭活動和覓食,也能輕巧地懸垂在細枝端或葉下面啄食昆蟲,偶爾也飛到地上覓食。鳴聲和大山雀近似,似‘吇吇-黑黑’或‘吇吇-黑’,受驚時常發出急促的‘吇吇-黑黑’或‘吇-,吇-’聲,並低頭翹尾,不時左右窺視。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所吃種類主要有金龜甲步行蟲瓢蟲、螞蟻等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此外也吃少量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叫聲:似大山雀,但聲響而尖且更清亮。
習性:似大山雀。冬季成群。
遷徙:留鳥

棲身環境


綠背山雀
綠背山雀
綠背山雀喜歡成群活動,見於海拔在1000-4000米的中高山區,它們常活動於這個海拔的森林或林緣中。用苔蘚、枯葉、樹皮纖維及羽毛作為建造巢穴的材料。
夏季主要棲息在海拔1200-3000米的山地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次生林,海拔高度較大山雀高。冬季常下到低山和山腳及平原地帶的次生林、人工林和林緣疏林灌叢,有時也出現在果園、庭院和農田地邊的樹叢中。

繁殖方式


綠背山雀
綠背山雀
繁殖期4-7月。營巢於天然樹洞中,也在牆壁和岩石縫隙中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巢呈杯狀,主要由羊毛之類的動物毛構成,有時混雜有少量苔蘚和草莖。巢的大小據對在四川寶興海拔2200米處的一棵李樹樹榦洞中的一個巢測量,外徑9cm,內徑6cm,高8cm,巢深5cm,巢距地高1.5m。每窩產卵通常4-6枚,有時多至7-8枚。卵白色、具紅褐色斑點,大小為17.lmm×12.8mm,和大山雀的卵很相似。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常帶食物喂雌鳥,雛鳥晚成性。

地理分佈


世界分佈

綠背山雀世界分佈
綠背山雀世界分佈
分佈於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印度、緬甸和越南等地。

中國分佈

在中國西南各省,西藏南部、雲南、貴州、四川各省可見,綠背山雀在中國的分佈北限可達陝西、甘肅南部的秦嶺一線,東限長江中游的湖北省,在台灣島也有本物種分佈。新疆北部塔城、阿勒泰地區低矮山區亦見分佈。

亞種分化


有4個亞種
中文名拉丁名定名人及年代模式產地
綠背山雀指名亞種Parus monticolus monticolusVigors,1830喜馬拉雅山脈
綠背山雀台灣亞種Parus monticolus insperatusSwinhoe,1866台灣
綠背山雀西南亞種Parus monticolus yunnanensisTouche,1921雲南蒙自彌勒
Parus monticolus legendreiDelacour,1927越南浪平山(Lang Biang Mountain)

種群狀況


種群數量較多,是較為常見的森林鳥類。

保護等級


與大山雀一樣,綠背山雀亦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但由於其本身種群數量和分佈地域的限制,在市場上通常不常看到他們的身影,即便出現,也常常被作為外形怪異的“河南黑子”(意即產自中國南方的大山雀,所謂河南系虛指的地名,“黑子”是大山雀的俗名)出售,這種非法貿易對野生綠背山雀的種群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本物種尚未被列入保護動物目錄,其在中國的分佈地域雖然非常廣泛,但並非優勢種,屬於稀有種。另外,本物種還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飼養管理


綠背山雀圖集
綠背山雀圖集
人工飼養綠背山雀,可從育雛開始,也可於秋冬季捕獲成鳥馴養,均較易馴熟。中國北方,多有玩賞綠背山雀的習慣,一般人多玩賞其婉轉多變的鳴聲為主,但也有馴以簡單技藝的。
剛捕來的綠背山雀必須換食,開始喂麵包蟲或其他昆蟲的幼蟲,並將蟲放在粥狀的人工飼料上,綠背山雀吃蟲時會連同飼料一起吃下,這樣就會慢慢認食。飼養綠背山雀可用山雀籠、金絲雀籠和黃雀籠。
一般以精製的點頦竹籠單籠飼養雄鳥。其飼料以雞蛋小米及綉眼鳥混合粉料為主,同時飼餵少量昆蟲,如蝗蟲、蟬、蟲、麵粉蟲等,它能生活得很好。一般人認為冬季需增加飼餵少量含脂肪高的飼料,如核桃仁、花生、蘇子等,以增強其禦寒力,也有利於羽毛的光澤度。
有人將小塊的生豬油置於籠內任其啄食,其效果也很好。其食性很雜,綠背山雀可選食少量多種植物種子,對營養和健康有益。飼養綠背山雀的環境需通風良好,冬季室內的溫度以不結冰為宜。綠背山雀較喜水浴,在春夏季節應每天或隔天供給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