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勸花葉重樓

祿勸花葉重樓

祿勸花葉重樓(學名:Paris luquanensis H.Li)是百合科重樓屬植物,多年生矮小草本;莖高6-23厘米,淡綠色,紫色,無毛;根狀莖土褐色,長1.5-5厘米,粗0.7-1.5厘米。葉4-6枚,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菱形、倒卵狀披針形,長3.2-9.5厘米,寬2-6厘米。花梗長2.5-9厘米,由初花到果期伸長,淡綠色或紫色;柱頭短小,直立,偶有果期長達1毫米而外彎的。果深紫色或綠色,此時果棱不明顯。種子少數,近球形,白色,外種皮為紅色。花期5-6月,果於9月末成熟。

分佈於中國雲南中部(祿勸和東南部的屏邊以及高黎貢山北部的貢山等縣)和四川南部(會東、普格和越西)。喜歡生長在海拔1500-3000米的林下蔭蔽處,在中國雲南生長於海拔2100-28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灌叢中,最適海拔2000-2700米,氣候涼爽,雨量適當的地方。適宜生長於透水性好的微酸性腐殖土或紅壤土中,黏重、易積水和板結的土壤不宜生長。

祿勸花葉重樓是“雲南白藥”、“宮血寧徠”等中國家保護中藥的主要成分之一,藥用部位為乾燥塊莖。味苦,微寒有小毒,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血、涼肝定驚等功效。

形態特徵


多年生矮小草本;莖高6—23厘米,淡綠色,紫色,無毛;根狀莖土褐色,長1.5—5厘米,粗0.7—1.5厘米,常不等粗,環節明顯,1—4年生根莖僅出1具長柄的心形葉,4年生以上的根莖出輪生葉。葉4—6枚,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菱形、倒卵狀披針形,長3.2—9.5厘米,寬2—6厘米,先端驟狹后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稀為圓形,葉面深綠色,背面深紫色,二面大小葉脈及沿脈帶為淡綠色;葉無柄,稀具長約5毫米的柄。花梗長2.5—9厘米,由初花到果期伸長,淡綠色或紫色。花基數4—6,和葉數一致,雄蕊2輪。萼片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橢圓形,展開,淡綠色,脈綠白色,長0.8—2厘米,寬0.4—0.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稍狹;花瓣絲狀,黃色,斜舉,比萼長,長2—5厘米,雄蕊2輪,有時少1枚,長5—10毫米,花絲淡黃色,長2.5—6毫米,花藥橢圓形至線形,淡青色,長2.5—5毫米,花粉黃色,葯隔不外伸,稀略外伸而銳尖(長0.2—0.5毫米);子房青紫色或綠色,倒卵形,明顯具4—6棱,1室,胎座4—6,稍隆起,胚珠多數,卵形,白色,花柱基青紫色,長2—3毫米;柱頭短小,直立,長不及1毫米,偶有果期長達1毫米而外彎的。果深紫色或綠色,此時果棱不明顯,但心皮間有淺槽,徑約0.8厘米,10月開裂。種子少數,近球形,白色,外種皮為紅色,多汁,徑約4毫米。花期5—6月,果於9月末成熟。
核型公式:K2n=2x=10=6m+4t。

分佈環境


產祿勸、屏邊;生於海拔2100—28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灌叢中。散佈於四川南部(會東、普格、越西)。模式標本朱維明671采自祿勸縣樂作尼村。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莖入葯,有止血消炎的功能。

主要價值


【葯 名】:祿勸花葉重樓
徠【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葯百合科植物祿勸花葉重樓的根莖。
【功 效】:止血消炎。
【主 治】:用於癰疽瘡瘍,無名腫毒,瘀血腫痛,蟲蛇咬傷,外傷出血,崩漏。
【性味歸經】:苦、澀,寒。入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2克。外用:適量研末調塗患處,或搗敷。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涼山地區和雲南烏蒙山地區。
【拉丁名】:原植物祿勸花葉重樓 Paris lugua-nensis H Li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干根莖含重樓皂甙Ⅶ(即偏諸皂甙11),胡蘿蔔甙和蛻皮甾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