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街道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轄街道

梨園街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東南部,面積5.6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居民3.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9318人)。辦事處駐徐東大街汪家墩小區。

地理環境


梨園街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北海路、新華路、文化路、鳶飛路、虞河路縱貫南北,健康東街、櫻前街、寶通街橫貫東西,轄區已形成了“三橫五縱一園一河”的城市格局。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重心的東移南拓,梨園街道的區位優勢、土地潛能、發展後勁日益凸顯,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區位價值日益提高,轄區內的土地已是寸土寸金,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行政區劃


1981年析和平、建設、九峰等公社部分區域設立紅旗街道。1996年,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黎明、和平、蔡家灣、武東、聯合、東風、光明、建設8個居委會。2004年,辦事處駐鐵鋪嶺,人口6427人,面積14.3平方千米,轄聯合、東風、武東、光明、建設、和平、徐東7個居委會。2005年,人口18165人,轄7個居委會。
2009年12月,將從武昌區劃入的華電、省電、新世紀等3個社區的全部及岳家嘴社區的部分,區機關宿舍區,市公安局防爆大隊宿舍,省直公務員小區,原和平街道管轄的和平漁牧一場的部分區域,原洪山街道管轄的東亭村、東湖村等在徐東大街以東的全部區域調整由紅旗街道管轄,同時將紅旗街道更名為梨園街道(本站駐:實際是原紅旗街道南遷至梨園地區並更名),辦公地點遷至徐東大街汪家墩小區;將原紅旗街道管轄的徐東、和平社區部分區域調整由和平街道管轄;將原紅旗街道管轄的建設社區部分區域調整由建設鄉管轄。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20111005008111新世紀社區
420111005009111省電社區
420111005010111華電社區
420111005011111鵬程社區
420111005012111東湖社區
420111005013111東山亭社區
420111005014111武鐵佳苑社區
420111005015111華騰園社區

經濟


梨園街道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東南部,面積5.6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居民3.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9318人)。2007年全街道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2296萬元,同比增長3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億元,完成計劃的182%,同比增長30%;完成招商引資認定資金4.2億元,引進投資過億元大項目2個,過5000萬元大項目2個,商務樓宇、特色街區、專業市場的招商都提前超額完成指標;全區綜合考核一等獎。農民人均純收入5760元。街道2007年先後被評為“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街道”、“全國城區工作委員會街道團體委員單位”、“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先進集體”、“全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2002年,梨園街道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2.9:57.5:39.6,全街道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01095萬元,工業增加值25925萬元,產品銷售收入80070萬元,利潤總額2120萬元,利稅總額4300萬元。2002年,全街道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40.26萬美元,完成全年計劃的210%。其中,新引進工業項目4個,房地產項目9個,三產項目3個。2002年,全街道規劃了17個重點調度項目,其中工業方面11個,三產方面3個,舊村改造方面3個。除大河北工業小區6個新上項目外,主要有5個重點技改項目:(1)濰坊工業用呢廠引進“針刺機”設備項目,該項目投資80萬元,新上設備已進入安裝調試階段,投產後可新增產值160萬元,新增利稅9萬元。(2)濰坊明鑫鍛造廠的鍛造生產線項目,投資100萬元,項目已完工,當年內新增產值200萬元,新增利稅12萬元。(3)濰坊海力電子有限公司高科技電子產品“咪頭”項目,投資180萬元,現已投產,可年增產值300萬元,新增利稅45萬元。(4)興遠針織工貿有限公司引進台灣產“大圓機”項目,投資80萬元,現已投產,年可增加產值150萬元,利稅15萬元。(5)九龍山水泥彩瓦項目,投資50萬元,產品現已投放市場。利用城郊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瓜果蔬菜種植,重點建設九龍山、張家莊大櫻桃基地和莊家蔬菜集中種植小區。(2)利用牧校的技術優勢和原有基礎,大力發展養殖業,特別是搞好蛋雞、奶牛養殖,培育和壯大初步形成的8個養殖小區。(3)發展傳統產業,增加群眾收入。前欒、后欒、山後徐家、山後王家、三甲、十甲等村的粽子加工、粉皮加工、小五金加工業都有新的發展。

社會


精神建設

今年以來,街道按照黨的十七大和省市區黨代會、人代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工作指導轉變,堅持以行政商務區建設為主攻方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和土地空間布局,加大統籌運作和資源整合力度,全面構建以行政商務為產業支撐和發展重點的服務經濟發展框架,努力把梨園建設成為濰坊城區服務業發展新高地。動員轄區廣大幹部群眾,按照“以‘城中村’改造為主攻方向,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重點,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保障,實現街道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新突破”的工作思路,突出“城中村”改造、大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三個重點,落實狠抓基層管理、夯實責任落實、鞏固維護穩定和深化督查考評四套機制,凝心聚力,自我加壓,埋頭苦幹,努力實現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