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村

浙江省台州市溫嶺縣西北大溪鎮大溪村

大溪村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溫嶺縣西北大溪鎮中街,距縣城15公里。地處低山丘陵間河谷平原,為104國道線溫樂交接點,是台州進入雁盪山風景旅遊區的必經之地。大溪、宜橋、水倉三個村組成大溪鎮街區,始建於南宋時代,為南宋工部侍郎王居安所築,人稱侍郎街。大溪村居侍郎街西部,明代建縣后地屬方岩鄉十六都,清康熙十二年(1673)為大溪村,其後村境變更頻繁,村名沿用至今。1992年有345戶,1100人。村區水陸交通便利,與宜橋村交界處建有航埠。有內河航線7條,通縣內各大鎮,另有3條航線通椒江市及黃岩市路橋鎮、金清鎮。公路運輸以104國道為依託,南來北往的車輛通達省內外各地。

村莊簡介


大溪客運站位於村內,個體長途客車每日始發至南京、上海、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短途客運以三輪客車居多,東北至澤國鎮,南達溫嶠鎮,西南通樂清縣大荊鎮、雁盪山
大溪村以溪得名。明《(嘉靖)太平縣誌》載:大溪、小溪在十六都,大溪自樂清大安山發源,小溪自湖霧山發源……總名雙源,有雙溪堂、侍郎街,宋王居安遺址在焉。居民多王、葉姓。王姓即南宋工部侍郎王居安後裔。據《宋史·王居安傳》:居安20歲中進士,歷官著作郎、右司諫,因反對投降派史彌遠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兩次被罷官回鄉。嘉定十五年(1222)復出,一度代理工部侍郎。理宗時官龍圖閣直學士,轉大中大夫,死後追封少保。村南5公里有方山,狀如城堡,晉王羲之《游四郡記》:臨海南界有方城山,絕壁立如城。上有漁翁岩、石柱峰、仙人濯足灘、爛柯石、雞母石、平霞嶂、露台石、仙棺岩、石棋盤、牛脊隴、水簾天窗諸景,皆絕勝,屬雁盪風景區,素稱小雁盪。王居安有詩讚方山、大小溪云:方岩勝處是我家,時有輕雲薄霧遮。我欲去時君共去,溯流而上看山花。濃陰閣雨未全收,屈指相將禊事修。不必山陰尋故地,雙溪曲水更清幽。被陸遊稱之為徐卿赤城古仙子,十年四海推才華的宋秘書少監徐似道,有《溪上值雨詩》讚美大溪風光景色。詩曰:行到溪光竹色間,客懷於此最相關。無端一陣西風雨,不許從容坐看山。元國史檢閱林日方《將赴東嘉過小溪》詩:傍橋買得小溪船,略舉離杯去意懸。一水夕陽空蕩影,數峰晴樹碧生煙。秋聲不斷雲間雁,別恨深酸柳外蟬。后夜他州有明月,定知相憶不成眠。

經濟發展


(圖)大溪村
(圖)大溪村
1985年以前,大溪村有耕地225畝,其中水田194畝,主種水稻、番薯和土特產芋艿、蒔葯。家庭副業,男子擅長製作竹器,婦女擅長編織麻帽。自改革開放以來,務工經商勁頭十足,辦廠開店,建設市場,耕地減至100畝。村辦企業有大溪五金機械廠,生產鼓風機、家用水泵等;溫嶺縣舒美鞋廠,以產皮鞋和旅遊鞋為主。村民聯戶企業有溫嶺縣旅遊用品廠,有職工450人,繫上海帽廠協作廠,生產各種新穎別緻的旅遊帽以及各式旅遊袋、紀念袋、旅遊紀念品等200多種,產品90%運銷歐美21個國家,為華東地區四大旅遊用品廠之一。現廠址遷至雙林村。麻帽工藝編織廠,1988年與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掛鉤,收購亞麻草編織的各種麻帽40萬頂,出口美、日、西歐各國,創匯100萬美元。現與港商合資,實行股份制,並擴大經營規模。
1989年,村民金慶行從寧波引進注塑工藝,製造塑料籃、盆、桶等,銷售行情走俏。隨後十數家農戶各投資一二十萬至四五十萬元,購進1000克、800克、500克、200克等不同規格的大中型注塑機,當年全村購入注塑機30台,最多的一家4台。以戶為生產單位,進一步生產塑料淘米籮、桌罩、砧板、坐椅等,銷往省內外,並在中越、中緬邊境設立貿易點,打開銷路。至1992年底,村裡半數以上農戶從事注塑生產和銷售,形成以大溪村為核心,覆蓋全鎮各個村落,並輻射至山市鎮、潘郎鎮的生產網路,成為超過廣東省佛山地區注塑行業的全國最大注塑生產基地。

開發市場


80年代前,大溪村沒有統一規劃的市場,村民在自由貿易中形成若干傳統貿易點。80年代開始,市場建設納入村區建設規劃,從本村實際出發,對傳統貿易點進行改建、擴建,並據新興行業發展的需要,建設新型專業市場。
柴場,已有上百年歷史,70年代佔地5畝,近幾年村民普遍以液化石油氣和煤為生活燃料,毛柴需求量銳減,柴場萎縮,現佔地只有2畝。
豬場,已有七八十年歷史,佔地2畝,年成交額在百萬元左右。農貿市場,由村提供土地16畝,大溪工商所提供資金60萬元,村鎮合作建設而成。有固定攤位450個,經營水產品、農產品。村集體年得純利4萬元。
鐵器市場,1991年建,佔地8畝,經營廢鋼鐵、舊機器。村民合夥承包,年交利稅5.3萬元。
注塑市場,規劃用地50畝,投資300萬元,村鎮合辦。已建用房2幢,計劃於1993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
熟食品市場,佔地8畝,已建成一式四層樓房3幢,上三層住宅作商品房出售,底樓作市場。水泥地面、營業櫃檯等後期工程尚未完工。

村莊狀況


大溪村為樂清縣、黃岩市、溫嶺縣交界地,四周群山環翠,向為三縣山貨集散地。民國初年,附近北下村因築閘廢市,此地集市更為興盛。逢農曆三、八市日,毛柴、竹筍、芋艿、蒔葯、番薯等土產品交易活動熱鬧非凡,加上鄰村宜橋竹木市場,近幾年每市的成交額都在30萬元以上。
此外,利用地處集鎮優勢,村出租房屋,引進外地能人開辦五金機械修理部、飲食店、日用百貨店近百家。僅房屋出租費一項,村集體每年收入20多萬元。
大溪鎮中心小學坐落村境內,村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村發給65歲以上老人每月20元津貼,投資12萬元建老人活動室,以豐富老人文化娛樂生活。全村安裝閉路電視,能收七套節目。自來水普及率100%。村計劃投資35萬元,建700穴商品性公墓,還設想建游泳池。

參考資料


浙江在線 http://www.zjonline.com.cn/images/zjtz/zjm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