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抽樣
用於調查工作效率等的通用技術
工作抽樣,是指在較長時間內,以隨機的方式、分散地觀測操作者。利用分散抽樣來研究工時利用效率,具有省時、可靠、經濟等優點,因此而成為調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時定額的通用技術。
工作抽樣又稱“瞬時觀察法”,是指利用統計學中隨機抽樣的原理,按照等機率性和隨機性的獨立原則,對現場操作者或機器工作抽樣設備進行瞬間觀測和記錄,調查各種作業事項的發生次數和發生率,以必需而最小的觀測樣本,來推定觀測對象總體狀況的一種現場觀測的分析方法。
含義所謂工作抽樣就是指對人或者機器的運轉狀態及種類等進行瞬間觀測,對此結果進行整理、匯總,應用觀測項目的時間構成比率、運轉率(或者非運轉率)、統計學對抽樣的理論進行調查分析的方法。
1.間斷性觀測。
2.不是記時,而是記錄瞬間發生的各種事件的出現次數。
3.觀測精度可以控制。
1、把握設備或者人的運轉內容。
①掌握餘力;
②了解是否進行作業的合併和分割;
③判斷是否增加作業者或增設設備;
④掌握作業流向是否平衡。
2、作為設定標準時間的基礎資料
特別是對個別不規則的大的作業有效。
3、作為決定作業空閑率的基礎資料
根據標準時間的設定方法,即使只能計算出凈作業時間,也因發生不規律,種類繁多,多樣化,很難計算出各個時間值的空閑率,而工作抽樣是計算這些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1.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觀測的精度。
2.對調查對象的作業活動適當分類。
3.確定觀測次數,即抽取的樣本數。
4.決定觀測時刻。
5.現場觀測。
6.檢驗樣數據。一般採取作管理圖的方式。
7.計算評價觀測結果。
工作抽樣的缺點
其缺點是:觀測不夠細緻,不適用於以過細分析作業時間消耗為目的的觀測,也不適合於以改進操作方法為目的的動作分析一類的觀測。
調查的抽樣設計,以全國為總體,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為子總體進行。調查採取分層、多階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樣方法。最終樣本單位為調查小區。各級樣本單位一經抽中,不得調換。
三、調查樣本量
全國樣本在各省按各省總人口平方根的份額進行分配(見附件)。各省出生率的相對誤差控制在3%左右,死亡率的相對誤差控制在4%左右。
四、抽樣步驟
各省可根據自身情況採用三階段或二階段抽樣。
三階段抽樣的步驟為:
第一階段,由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調查辦公室)在各省抽取鄉級(指鄉、鎮、街道,下同)單位,2005年4月底以前完成。
第二階段,由省級1%人口抽樣調查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級調查辦公室)在抽中的鄉級單位抽取村級(指村委會和居委會,下同)單位,2005年7月底以前完成。
第三階段,由省級調查辦公室在抽中的村級單位抽取調查小區, 2005年9月底以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