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正常人的結果 展開
正常人
沈善增所著小說
本書描寫了20世紀50至70年代上海一群小人物的故事。為沈善增的文學創作代表作。該書將興奮點轉移法結構、第一人稱非認同性敘述用於長篇小說敘事,為本書之首創。於上海話登上文學大雅之堂方面,也有重大貢獻。在生動幽默反諷的敘述中,更可見作者長於思辨、著意終極關懷的藝術個性。
提起海派文學,讀者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民國初的鴛蝴派,三十年代穆時英的新感覺派,抑或當代文學中的一系列代表作,例如《長恨歌》等。這一系列作品中的傳奇常發生在三、四十年代紙醉金迷的上海灘,多反映十里洋場的浮華與奢靡,風格瑰麗奇崛,不以樸素見長。
當然質樸的作品也不是沒有——許多海派作家在五、六十年代的社會轉型期改變了原有風格,作品題材也由城市轉向農村,一躍而成淳樸無華的鄉土文學。從最初的反映“土改”直到“傷痕”文學的萌發,海派文學限於政治影響與作家個人取向,其原有風情已不復可尋。
可幸的是,本書作者卻在海派文學脈系割裂幾十年後,又以他獨特的感知和書寫能力,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新的舊上海畫卷。
說它“新”,是因為它所展現的上海風情,既不在跑馬場,也不在跳舞廳;不在闊少遺老,也不在旗袍美女“老克勒”,而是在於普通石庫門內的芸芸眾生。它所描繪的時代,也與“東方巴黎”最富盛名的三四十年代無緣——本書的故事,起於五十年代中,終於七十年代末。
說它“舊”,則是因為小說行文中充滿了濃郁的上海風情,巨頭與衣香鬢影之外的民生悠悠。作者筆下充滿了擁有古怪綽號的眾多小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五六十年代此起彼伏的政治運動影響了他們的命運,卻未能改變這一海派族群固有的生活方式——上海人走到再遠的地方也要帶一瓶川香豆瓣醬下飯的。
作者以《正常人》為題,以另類的風格記述了舊上海民眾在歷史沉浮中的思想與生活。可謂“人人眼中有,個個筆下無”。以小見大,與反映同時代的其他文學作品大異其趣。值得推崇的還有作者獨特的筆觸——集幽默、調侃、自嘲、戲謔於一身,讀來妙趣橫生欲罷不能。其自言自語式的行文,也顯示出作者獨特的氣度— —讀者若能共鳴,你我便是知音;倘不合諸君脾胃,我的存在價值也並不因此受到分毫的折損。——不取媚於人,只因確然自信。
沈善增(1950—),著名作家,浙江鄞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華東師範大學自學考試大專畢業。1968年到崇明東風農場插隊。1973年調回上海第十六製藥廠工作。兩次借調到上海文藝出版社擔任編輯及從事小說創作。1981年調到市總工會《工人創作》編輯部任編輯。1986年調上海市作家協會創聯室,負責青創會講習班。1989年被聘為專業作家,一級作家。現為上海作家協會理事。1970年起發表作品,至今發表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詩歌等百餘萬字,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暨小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序一 序之序
序二 尋找與還原——致善增
序三 什麼是正常人
正常人(上部)
黃皮果
正常人(下部)
生的回光
附錄:
一個關於男子漢的神話——評沈善增的《正常人》及其他
沈善增和《正常人》
重版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