朐山
山的名稱
朐山,海拔160米,位於臨朐縣城彌河東畔,隔彌河與城相望。
胊山名字的由來源於其遠觀形似馬車的 軥(qú)。見圖片。
胊通“軥”[qú]。
1.車軛兩邊叉馬頸的曲木。
“繇胊汏輈。”杜預註:“胊,車軛。”孔穎達疏:“蓋胊、軥通用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2.《說文解字》 《卷十四》《車部》 ·軥
3.《左傳·襄公十四年》初,尹公佗學射於庚公差,庚公差學射於公孫丁。二子追公(衛獻公),公孫丁御公。子魚(庚公差)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尹公佗曰:“子為師,我則遠矣。”乃反之。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
4.胊本又作軥。——《康熙字典》
政府攔河建湖,開發兩山一湖旅遊景觀,朐山、句月湖、粟山相映成趣,成為縣城人們休閑、娛樂的決好去處。
康熙《臨朐縣誌》謂朐山“上有神祠、眇雲台、文筆峰,舊有高明堂,朐山書院,今廢。山上有市場,一歲兩舉。”所謂市場實為廟會。乾隆元年(1736)在朐山東山峰建奎星樓,高築座台,木質結構,頂為壠瓦,八角翹首,飛檐流丹。同時於西山峰建文昌閣,地基高築,石基鐫“雲台”2字。咸豐年間,捻軍曾將清朝博多勒噶親王僧格林沁圍困於此。1934年重修太和塔、文昌閣。1947年,臨朐戰役,山頂建築盡毀於炮火。朐山皆黑石,石縫中雜生草木。民國時期,城裡的學生每逢3月12日,到山上植樹造“中山林”。建國后,青年學生、幹部、職工多次在朐山義務植樹,今柏樹、刺槐、蘋果已覆蓋成蔭。山前建立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革命烈士紀念堂肅穆莊嚴;烈士墓地,翠柏掩映。1985年,在山頂建成電視轉播台,電視塔高聳入雲。
朐山
現在胊山西邊峰頂修建太和塔,東側峰頂建有文會閣,輔助一些涼小榭,
文會閣
山門【臨朐吧小頎芹芹拍攝】
朐山
朐山,又名覆釜山,海拔160米,位於臨朐城東一里許,隔彌河與城相望。相傳在北山腳下,有“彌水澄清通地底”之景觀,為縣內舊八景之一,今已無存。
朐山
康熙《臨朐縣誌》謂朐山“上有神祠、步雲台、文筆峰,舊有高明堂,朐山書院,今廢。山上有市場,一歲兩舉。”所謂市場實為廟會。乾隆元年(1736)在朐山東山峰建奎星樓,高築座台,木質結構,頂為壠瓦,八角翹首,飛檐流丹。同時於西山峰建文昌閣,地基高築,石基鐫“雲台”2字。咸豐年間,捻軍曾將清朝博多勒噶親王僧格林沁圍困於此。1934年重修魁星樓、文昌閣。1947年,臨朐戰役,山頂建築盡毀於炮火。
朐山皆黑石,石縫中雜生草木。民國時期,城裡的學生每逢3月12日,到山上植樹造“中山林”。建國后,青年學生、幹部、職工多次在朐山義務植樹,今柏樹、刺槐、蘋果已覆蓋成蔭。山前建立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革命烈士紀念堂肅穆莊嚴;烈士墓地,翠柏掩映。1985年,在山頂建成電視轉播台,電視塔高聳入雲。朐山西側,曲徑可通山巔;東坡,公路盤旋至頂。每當晨曦初露,常有幹部職工登山鍛煉,觀賞晨景;日暮黃昏,工余飯後,登山遊憩,別有快意。
朐山不高,然獨立成峰於平川之上。登峰可攬半壁朐境。俯視四野,大地如錦;極目遠眺,群峰競秀。若逢雨駕西風,彌河騰浪,望之心驚神栗,至若雲開天晴,彌水如練,天地遼闊清麗,令人心曠神怡。彌河大橋橫跨河上,雄偉壯觀,橋上車流不息,行人接踵。鳥瞰全城,樓房街道盡收眼底。入夜,城西山影隱約,夜空繁星閃爍,與城區萬家燈火相映,山城夜色神秘而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