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核算矩陣
社會核算矩陣
社會核算矩陣是國民核算體系的矩陣形式,它以投入產出標為基礎,在SNA原有部門分類基礎上增加了非生產性部門,它一方面擴大了SNA的核算範圍;另一方面又拓展了投入產出應用範圍。
經濟核算是開展經濟分析,進行宏觀管理、實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工具。因此,世界上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一般都建立兩套各有重點、相互補充的經濟核算體系:由聯合國創導的綜合反映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和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訂的反映政府管理活動及其對國民經濟影響的“政府財政統計核算體系”(GFS)SNA以國民為核算主體,GFS以政府為核算主體。
(圖)社會核算矩陣
社會核算矩陣(SAM)是一種描述經濟系統運行的、矩陣式的、以單式記賬形式反映複式記賬內容的經濟核算表,它將描述生產的投入產出表與國民收入和生產賬戶結合在一起,全面地刻畫了經濟系統中生產創造收入、收入引致需求、需求導致生產的經濟循環過程,清楚地描述了特定年份一國或一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
目前最常用的組織核算數據的工具之一,它以表格的形式給決策者提供了詳細一致的信息。從第一個SAM的建立至今,有關SAM的應用研究領域不斷延伸,幾乎遍及經濟和社會的所有領域。
自從20世紀60年代,第一個社會核算矩陣作為劍橋增長項目的一部分。在斯通爵士(Richard Stone)的領導下建立以來,部分學者對於“社會核算矩陣”的研究興趣日漸濃厚,加之世界銀行的大力推動,目前,在歐美國家,社會核算矩陣的研究與編製相當普遍。
(圖)社會核算矩陣
1.從哲學上看,平衡是相對特定的時間、空間而言的,SAM就是建立一個對象封閉的經濟系統,在限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反映經濟運行中的內在平衡關係。
3.從統計平衡表式的相互關係看,矩陣式平衡表是賬戶式平衡表的綜合形式。統計平衡表有三大類:單式平衡表、賬戶式平衡表和矩陣式平衡表。單式平衡表是核算的初級形式,賬戶式平衡表是核算的基本形式,而矩陣式平衡表則是核算的高級形式。
1. SAM具有對稱性
2. SAM具有等和性
3. SAM採用單一登錄方式
4. SAM屬於複式平衡表
5. SAM中經濟交易的登錄主體是其所包含的各賬戶本身
6. SAM中主對角線反映的是賬戶內部交易
7. SAM具有規模可調性
8. SAM具有順序可調性
9. 就所核算的對象看,SAM具有總體性
10. SAM具有定格放大的功能
1.為組織經濟數據提供全面和連續的框架
2.SAM數據框架可用於模型的建立,尤其是複雜的多部門經濟模型
3.有助於制定和監控一國的發展政策
4.其他用途
自20世界60年代以來, SAM理論得了到全面的研究和拓展。同時,在世界銀行的大力推動下,已有50多個國家先後建立了他們的SAM,分別用於投入產出分析、稅收分析、收入分配分析、地區發展分析等。而編製中國及區域社會核算矩陣(Sino-SAM & Regional-SAM) 將為中國及區域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優化、經濟政策的制定、外貿發展戰略
選擇和金融風險防範提供有力的基礎數據支持。
(圖)社會核算矩陣
SAM的編製通常分為兩個過程,首先編製宏觀SAM,然後在宏觀SAM的基礎上編製詳細SAM。與詳細SAM相比宏觀SAM只是提供整個經濟活動的一個比較粗略的宏觀描述,缺乏詳細的部門和機構信息。但是它給詳細SAM中的子矩陣提供了控制數字(Reinert and Roland-Holst, 1992)。在此以1997年中國SAM的編製過程予以說明。
1、宏觀SAM的編製
從形式上看,SAM是一個矩陣,每一個行和列都代表一個帳戶。行和列的名稱相同,即都代表同一組帳戶。矩陣中的非零元素即代表各帳戶間的交易。SAM中行代表帳戶的收入,列代表帳戶的支出。具體來講,可表示如下:
T = (tij);
其中,n代表矩陣的維數,即SAM的帳戶數目。tij表示從帳戶j支出到帳戶i的交易 值。
對於每一帳戶,其行和必須與列和相等,即帳戶收入流之和必須帳戶的支出流之和相等。這種恆等關係體現了三種涵義:
生產的總投入等於生產的總產出;
各機構帳戶(經濟主體)的總收入等於總支出;
商品的總供給等於商品的總需求 (Robinson et al., 1990)。
1997年中國宏觀SAM賬戶一覽表,包含13帳戶,見下表所示:
1 | Commodity | 商品 |
2 | Activity | 活動 |
3 | VA- Labor | 要素-勞動 |
4 | VA- Kap | 要素-資本 |
5 | Households | 居民 |
6 | Enterprises | 企業 |
7 | Gov. Subsidies | 政府補貼 |
8 | Extra-system | 公共部門自籌 |
9 | Government | 政府 |
10 | Rest of the World | 世界其他地區 |
11 | Capital Account | 資本賬戶 |
12 | Stock change | 存貨變動 |
13 | Total | 匯總 |
第1個賬戶和第2個賬戶是“活動”和“商品”帳戶,分別反映國內廠商生產的投入與產出以及國內市場的商品供給與需求。
第3個賬戶和第4個賬戶都是要素賬戶,反映了兩種主要的生產要素,即勞動力和資本。該帳戶主要是反映要素的投入及要素收益分配,即勞動者報酬和資本收益及其分配。
第5個賬戶和第6個賬戶分別是居民和企業,前者反映的是居民的各種收入來源,如要素收入、轉移收入等,同時反映了居民的各種開支項目和收支節餘(儲蓄),如消費支出、納稅支出等;後者反映的是企業收益的來源與去向。
第7到第9個賬戶都是與政府有關的賬戶。其中,第7個賬戶主要反映政府的各種補貼,主要包括政府對生產的補貼以及對居民的補貼。第8個賬戶稱之為“預算外體制外賬戶(公共部門自籌)”,主要是用來反映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各種非財政撥款的預算外和體制外資金的收支。第9個主要反映的是政府的收支,即各種稅收和政府支出。
最後一個賬戶是匯總賬戶。
(圖)社會核算矩陣
SAM乘數的解釋領域
用SAM進行乘數和路徑分析的領域很廣泛。迄今為止,用SAM進行乘數分析的有以下一些領域。
在發展中國家,用於國家層次的研究有:
不同政府支出模式和出口商品構成對一國的收入分配的影響(如Keuning和Thorbecke,1989年對印度尼西亞的研究);
不斷變化的生產結構和使用工藝的影響(如,Khan和Thorbecke,1989年建立的二元SAM,用於比較在印度尼西亞使用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的影響);
環境政策對產出、住戶和健康的影響(Resosudarmo和Thorbecke,1996);
部門間的聯繫(如,Adelman和Taylor 1990年建立了墨西哥SAM,用於研究不同調整戰略的部門間影響;
以及部門間聯繫對減少農業貧困的影響(Thorbecke,1995);
食物消費(如,Hay在1978年對食物核算矩陣的研究)。
在工業化國家,國家層次上,SAM方法被廣泛地用於分析不同課稅、補貼方案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如,Reinert和Roland-Holst,1992年編製的美國的詳細SAM);不同關稅結構對進出口模式和構成的影響以及所形成的產出和就業結構(如Reinert和Roland-Holst,1989年建立了美國SAM用於貿易政策分析);以及一系列部門間、地區間問題和環境問題。
在地區層次上,美國建立了許多州級SAM,用於研究上述問題中的大多數(如1996年Waters和Holland,建立的俄勒岡SAM)。另一個州SAM例子是Kildenny和Falide(1996)建立的衣阿華州SAM,衣阿華州SAM全面而詳細地研究了聯邦、州和地方稅收及支出對衣何華所屬郡及其他地區實體的影響。Kilkenny和Falide(1996)稱他們的SAM為多區域多許可權的財政SAM。
第三世界國家也做了類似的努力,主要在省級或行政區劃層次上,著重強調了部門間的聯繫,尤其是農業和非農業活動之間以及與國內其它地區和國外的聯繫(如Lewis和Thorbecke,1992對肯亞Kutus區的研究)。
最後,在村級層次上。迄今為止,多數村級SAM的建立是以發展中國家為背景的。1996年,Taylor和Adelman出版了一本關於農村經濟的書,書中介紹了5個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村級SAM,他們用這5個SAM研究了各種問題。如墨西哥在國外或在中心城市工作的工人給其家庭的匯款對接受匯款村落的不同社會經濟群體生活水平的影響(Adelman,Taylor和Vogel,1989);建於農村周邊地區的工廠對就業、收入以及農村現代化趨勢的影響(如Parikh和Thorbecke,1996年建立了兩個印第安村落SAM,研究分散的農村工業化對農村生活的影響)。
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擬領域
除了其本身的乘數分析和路徑分析功能,SAM還為CGE模擬提供了“導航表”。
以SAM為基礎的CGE模型強調在市場有效運轉前提下的政府干預,比較適合描述和分析混合經濟體制下的經濟運行機制。60年代末以來,已經成為世界銀行和各國政策研究機構廣泛採用的方法之一。大多數CGE 模型的建立是為了進行與方案目的相反的模擬。這些模型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突然衝擊、危機或政策變化和改革對經濟的可能影響,這也正是分析家和決策者的主要興趣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模型就像是經濟學家的“生物實驗室”。
SAM作為目前組織國民經濟核算數據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直接應用
組織各種國民經濟核算的數據,提供完整、詳細、一致的信息,揭示整個經濟中各種經濟結構和經濟聯繫。
2、間接應用
為建模提供分析的框架和基礎數據。最典型的就是基於SAM的乘數模型和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1] 知網空間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3-TJJC200311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