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薩人

多分佈於奈及利亞等地的人種

豪薩人,分佈於非洲,豪薩人於公元 11世紀前後即在奈及利亞北部建立7個城邦,主要居住在奈及利亞和尼日

目錄

正文


西非民族之一。有1845萬人(1978),主要分佈在奈及利亞北部(1550萬)和尼日南部(260萬)。此外,還有少數散居在喀麥隆北部(10萬),查德湖沿岸(10萬)、貝南北部(0.5萬)、布吉納法索北部(1萬)、多哥北部(1萬)和迦納北部(10萬)。屬尼格羅人種蘇丹類型。使用豪薩語,屬閃含語系查德語族。有多種方言,但差異不大。以卡諾方言為標準語言。19世紀前用阿拉伯字母書寫,20世紀初改用拉丁字母。豪薩語文受阿拉伯語影響很大,宗教辭彙和技術辭彙大多借用阿拉伯語詞;文字拉丁化后,又受到英語的影響。豪薩語比較容易掌握,有豐富的成語、諺語和口頭文學,已成為臨近各族的第二語言,並早被用作西非的商業語言。豪薩語和豪薩文化具有強大的同化能力。奈及利亞北部的富拉尼人多已豪薩化,與豪薩人一起形成為豪薩-富拉尼人。在奈及利亞和尼日境內已被豪薩文化同化的小民族約有20個。90%以上的豪薩人信奉伊斯蘭教,凡到麥加朝覲過的人都受到社會尊重。
豪薩人於公元 11世紀前後即在奈及利亞北部建立7個城邦:道拉(Daura)、比蘭(Biram)、卡齊納(Katsina)、扎里亞(Zaria)、卡諾(Kano)、拉諾(Rano)和戈比爾(Gobir)。14世紀馬里王國勢力侵入豪薩地區,並傳入伊斯蘭教。15世紀又相繼受到桑海帝國和北方圖阿雷格人的侵襲。1804年,富拉尼族教長發動護教戰爭,曾統一豪薩地區,建立索科托王國。19世紀中葉起,豪薩人遭受英國殖民統治,受到嚴重的壓迫和剝削,他們進行了長期的反抗鬥爭,終於在1960年同當地各族人民一起贏得獨立。豪薩人歷來以農業為主,生產棉花、花生、小米和薯類。花生曾有大宗出口。牲畜主要有山羊、馬、驢和瘤牛等。手工業發達,制陶、製革、紡織、鑄鐵以及草編織物早就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商業亦很發達。12~13世紀,卡諾就是豪薩地區對外貿易的貨物集散地。豪薩人社會長期實行酋長制。歷史上,大大小小的酋長曾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主宰。在現代,酋長仍在地方基層行政機構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婚姻實行一夫多妻制(見一夫多妻制家庭)。小孩行割禮,並在臉上扎刺部落印記。
豪薩人
豪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