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烷醇

黃烷醇

黃烷醇是一種天然植物化合物,存在於可可、茶、紅酒、水果和蔬菜中,而可可中的黃烷醇含量最高。營養科學研究表明,吃含黃烷醇黑巧克力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並能有效降低血壓。

黃烷醇類化合物包括三類:第一類為天然黃烷-3-醇類,包括其雙聚體,少數3位糖苷及沒食子酸酯;第二類為黃烷-3,4-二醇類,即無色花色苷元;第三類為縮合原花色苷元。黃烷醇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和聚合,且大多為無定形粉末,同時具有多種立體異構形式,性質極為相,分離純化的難度較大。

黃烷醇可以通過維持人的血管健康保持正常的血壓;黃烷醇可以通過降低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性來維持健康的血流;黃烷醇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維持心臟健康。

簡介


黃烷醇
黃烷醇
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有益於健康的類黃酮物質是促進人們心臟健康的原因,黃烷醇是類黃酮物質的一個亞類,它在蘋果、葡萄、紅葡萄酒、茶、某些可可粉和巧克力中的含量十分豐富。其中,黑巧克力的黃烷醇含量高於普通巧克力。但哈佛大學醫學院放射醫學教授和黃烷醇專家諾姆·霍倫伯格指出,實際上,如今的巧克力黃烷醇含量都很低。黃烷醇會使巧克力和可可吃上去發苦,因此巧克力製造商曾花費數
年時間想方設法去掉這種苦味。
經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黃烷醇可以通過維持人的血管健康保持正常的血壓;黃烷醇可以通過降低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性來維持健康的血流;黃烷醇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維持心臟健康。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黃烷醇能幫助提高大腦計算能力。充足證據可以證明,普通劑量黃烷醇可以防止功能退化,“吃富含黃烷醇的蔬菜和水果數量越多,對大腦越有益”。營養科學研究表明,吃含黃烷醇的黑巧克力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並能有效降低血壓。
然而,黑巧克力中可可黃烷醇含量的多寡,與可可豆加工工藝中的一些關健因素密切相關,包括發酵、烘烤等等。簡單的增加黑巧克力中的可可成份,並不表示可以提高黃烷醇的含量。

結構和性質


黃烷醇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和聚合,且大多為無定形粉末,同時具有多種立體異構形式,性質極為相,分離純化的難度較大。
黃烷醇類化合物包括三類:第一類為天然黃烷-3-醇類,包括其雙聚體,少數3位糖苷及沒食子酸酯;第二類為黃烷-3,4-二醇類,即無色花色苷元;第三類為縮合原花色苷元。

黃烷醇研究


在上海召開的第十四屆世界食品科技大會上,美國伊利諾大學營養科學與人類營養研究中心主任約翰·艾德曼博士 (Dr. John W. Erdman Jr.)指出,吃含黃烷醇的黑巧克力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並能有效降低血壓。
黃烷醇
黃烷醇
瑪氏公司的科學家於1999年發現巧克力中的黃烷醇,進一步研究發現黃烷醇對於血液流動順暢及心血管健康有明顯的益處。研究者是以44位輕微高脂血症病患為對象,受測者以隨機、交叉及雙
盲方式分為2組,服用黑巧克力棒進行為期2周的測試,一組含100毫克黃烷醇及1.1克固醇酯;另一組含100毫克黃烷醇,不含固醇酯,8周之間抽血檢測,發現前組膽固醇4周后低密度膽固醇降低5.3±11.7%,收縮壓降低10mm/Hg,對於心血管健康有重大意義;臨床醫學也顯示每降低1%低密度膽固醇,可降低2%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病機率。
自從瑪氏公司的科學家發現黃烷醇后,花費數年時間致力於其研究,開發了專利加工工藝,並為其註冊了可維諾商標。此專利加工工藝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可可原料中的天然黃烷醇的含量。瑪氏公司旗下產品德芙·倍醇黑巧克力已上市。

功能


經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黃烷醇可以通過維持人的血管健康保持正常的血壓;黃烷醇可以通過降低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性來維持健康的血流;黃烷醇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維持心臟健康。
哈佛大學醫學院放射醫學教授和黃烷醇專家諾姆·霍倫伯格指出,實際上,如今的巧克力黃烷醇含量都很低。黃烷醇會使巧克力和可可吃上去發苦,因此巧克力製造商曾花費數年時間想方設法去掉這種苦味。專家也提醒,黑巧克力中的熱量還是不容忽視,每天多攝取的卡路里,最好還是要從食物當中適度扣除,以免降了血壓,胖了身材,可就不妙了。

生物效價


黃烷醇由於具有較高的水溶性,於是攝取後會較快地出現於血液當中,而且也可從胃部吸收,其中EGCg的吸收率為攝食量的5%~8%。Hollman等研究顯示鼠、猴以及人體口服放射標記的(+)一兒茶素之後,發現約50%(+)一兒茶素總攝食排泄於尿液中。該研究確證(+)一兒茶素以及其微生物降解物可很好地被吸收。
早期有關(+)一兒茶素的藥物動力學研究顯示,血清中遊離(+)一兒茶素的水平在攝食后2h之內就達到高峰,而且在血漿中的衰減相當迅速,其半衰期僅1h。近期,又有很多研究測定了攝食綠茶以及紅茶萃取液(黃烷醇的主要膳食來源)人群的EGCg、EGC、EGg以及(一)一表兒茶素的藥物動力學,結果如表5—15所示。EGCg顯示不同速度的吸收,血漿中到達峰值的時間介於0.5~4h之間。Lee等和Yang等研究100mg EGCg劑量后獲得的數值相似。然而,Nakagawa等發現攝食劑量為375mg以及525mg的EGCg之後,血漿中的濃度相當高。令人驚奇的是,他們檢測發現血漿中只有遊離型的EGCg。對於這種差異,沒有較好的解釋。僅Yang等測量了EGCg的半衰期,約為5h。攝食EGC后達到峰值的時間在1~2h之間,半衰期為2.5~3h。Richelle等測定了攝食茶以及巧克力后的(一)一表兒茶素的藥物動力學。血漿(一)一表兒茶素達到峰值的時間相似,介於1.4~2.6h之間。血漿的(一)一表兒茶素的半衰期在2~6h之間。總之,EGCg、EGC、ECg以及(一)一表兒茶素的吸收以及衰減是相當快的。研究還不能區分這些不同黃烷醇的藥物動力學。
有關黃烷醇(特別兒茶素)在生體內的吸收率還不是很清楚。綠茶兒茶素的吸收率被估計為攝食量的80%,不過不同人群會有所差異。

代謝


在類黃酮的整個代謝途徑中,有兩個代謝區域顯得相當重要。第一個主要為肝組織組成,肝中的生物轉化酶作用於吸收的類黃酮以及它們的大腸代謝物。而腎以及小腸也可能含有能生物催化類黃酮的酶類。類黃酮以及其結腸代謝物的極性羥基可與葡萄糖苷酸、硫酸鹽或甘氨酸發生共軛反應。另外,兒茶素一D甲基轉移酶的D甲基化作用在類黃酮以及它們大腸代謝物的兒茶素部分的失活中也起著較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兩個相鄰的芳香羥基。
黃烷醇化合物在血漿中似乎以遊離黃烷醇、硫酸酯以及葡萄糖苷酸體形式存在,其相對含量取決於黃烷醇的類型。Lee等(1995)[1州測量了攝食綠茶后血漿中的黃烷醇共軛物。EGCg主要以硫酸酯共軛物存在(65%),其次為遊離形式(20%)和葡萄糖苷酸形式(15%)。EGC主要以葡萄糖苷酸體形式存在(60%),其次為硫酸酯(30%),約10%以非共軛EGC配基形式存在。而對於共軛(一)一表兒茶素,其中硫酸酯形式為2/3,而葡萄糖苷酸為1/3。另外,兒茶素在人體血液中的遊離型:硫酸酯型:葡萄糖苷酸型的比例被估算為2:3:1,而考慮到兒茶素的攝取量有所差異,此比值通常為(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