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膽固醇,它可反映低密度脂蛋白的多少,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轉運到肝外組織細胞,滿足它們對膽固醇的需要。同時也是所有血漿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蛋白。
在人體中,脂類物質主要分為兩大類。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是體內的一種主要能量來源;另一類叫類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約佔體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還有很重要的一種叫膽固醇。膽固醇又稱膽甾醇,一種環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膽固醇廣泛存在於動物體內,尤以腦及神經組織中最為豐富,在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與脂肪類似,不溶於水,易溶於乙醚、氯仿等溶劑。膽固醇是動物組織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它不僅參與形成細胞膜,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甾體激素的原料。
膽固醇在大腦、脊髓、神經系統和肌肉中廣泛存在。膽固醇在人體內的分佈極不均勻,腦和神經組織中含量較高,其次為腎、脾、皮膚和肝。腺體組織的膽固醇含量一般比骨骼肌高。全身膽固醇總量(約140克)的1/4存在於腦和神經組織內,其中20%在大腦,33%在神經系統,25%在肌肉,餘下的分佈在內臟器官的血液中。每100克組織中約含膽固醇2克(2%);腎、脾、皮膚和肝、小腸黏膜等內臟,以及脂肪組織中膽固醇含量也比較高,達0.2%~0.5%;肌肉組織中膽固醇含量較少,佔0.1%~0.2%;骨質中含量最少,僅佔0.01% 。
(1)膳食攝入:許多動物性食物中含有膽固醇,某些器官的含量還相當高,如動物的大腦、腎臟、肝臟、肺、脂肪、蛋黃、蟹黃、蝦子子等。一般每人每天從膳食中吸收500~800亳克的膽固醇。
(2)自身合成:人體除大腦外,大部分組織都有合成膽固醇能力,尤其是肝臟,佔全身膽固醇合成總量的70%~80%。其次是小腸,約佔10%,皮膚、腎上腺皮質、性腺等也是膽固醇合成重要場所,腦合成膽固醇的能力很低。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都成膽固醇的原料。人體每天可合成1000~2000毫克膽固醇。攝入量高時,合成量就低,而攝入量低時,合成量就高。多餘的膽固醇將轉變成膽汁酸,隨尿液和糞便排出體外。體內膽固醇主要是機體內源合成的,比普通膳食條件下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量高。
由此可見,人體內膽固醇的來源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外源性膽固醇來自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內源性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身合成。
低密度膽固醇實際上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反映低密度脂蛋白的多少。低密度脂蛋白是由中間密度在肝臟內轉化而來的。肝臟也可直接合成、分泌少量低密度膽固醇,它的的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轉運到肝外組織細胞,滿足它們對膽固醇的需要。低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清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蛋白。
膽固醇是人們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主要有如下兩方面的生理作用:
(1)膽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對控制生物膜的流動性具有重要作用,還可阻止生物膜中膜磷脂在低溫時變成結晶狀態,從而保證低溫狀態時生物膜的流動性及正常功能。
現代人的飲食太過精緻化,常常不知覺中攝取過量的油脂;再加上運動不足代謝差,讓身體運送養分的血管累積過多的脂肪,尤其是對人體不利的低密度膽固醇,而危害身體健康。化驗單顯示的膽固醇是人體血脂肪的一種,膽固醇是由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三酸甘油脂(又稱中性脂肪)所組成。
低密度脂蛋白是屬於壞的膽固醇,會使脂肪沉積於血管壁上,形成粥狀硬化,造成血管壁傷害。使循環中的血小板聚集凝固,形成血栓,引起血管阻塞,產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冠狀動脈疾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愈高,對人體愈不利。因此,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過高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病變,是不爭的事實。
當血中膽固醇過高時(>200 mg/dl),表示膽固醇的代謝發生異常了,要如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把血液里不必要的毒素廢物排出去,醫院營養師指出,可從日常生活做起,可朝三個方向進行,包括飲食控制、體重管理與運動習慣,可逐步改善體內膽固醇的含量。
日常飲食的選擇,醫院營養師建議,營養要均衡,多吃當季的新鮮蔬果,高纖類的五穀雜糧,避免太過精緻化、含糖量過高的食品,如糕餅、點心、飲料等的食物,降低糖份的攝取,同時在飲食的烹調處理,盡量控制油量的攝取最好是採用清蒸、水煮、炒、燉、鹵、涼拌、少油的方式為佳,避免油炸的處理;此外一些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諸如蛋類、魚卵、蟹卵、內臟、腰子、豬肝等也避免食用,可選擇一些能夠降膽固醇的飲食,如蔬菜、豆類、燕麥、菇菌類、海藻類等的食物可多攝取。
除了飲食的控制,體重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環,身體的BMI質維持在18.5 - 24之間的正常範圍,腰圍的尺寸男生≦90cm,女生的腰圍≦80cm為健康的體圍。醫院營養師強調,減重也是控制膽固醇重要的一環,肥胖會引發眾多不良的狀況與疾病,藉由控制飲食與運動來達到減重降血脂的效果,可采少量多餐來減少熱量攝取,避免節食后又暴飲暴食,增加身體腸胃的負擔。同時最好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維持早睡早起的習慣,不抽煙、少喝酒,保持身體的循環代謝機能正常。
除此之外,還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每周運動3-5次,每次40分鐘,保持心跳達到個人最大心跳的80%效果最佳,走路、爬樓梯、游泳、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持續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中的含氧量,加速毒素的排出,同時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細胞的傷害,可謂好處多多。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是否有高風險,透過心電圖、動脈硬化檢測及心臟超音波等心血管方面的檢查,以掌握健康狀況。當身體的血液循環變好,將血液中有害的毒素排出時,血液循環會變好、運送養分的能力增加,氣色自然也會好,同時睡眠質量變佳,精神的狀況趨於穩定,體內的抗氧化劑多,身體就不易疲勞而有活力。
1、平時的飲食應該堅持“三低一高”的飲食原則,即低脂、低糖、低膽固醇、高纖維的原則,清淡飲食,多吃穀類、菇類、豆製品、新鮮蔬果。
2、同時要有適度的體育鍛煉,這對提高身體免疫力,降低血脂是很有好處的。
如果沒有其他基礎性疾病,可以服用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初始劑量可以從10毫克/天,開始,每晚頓服。30--40天後,檢查血脂四項,如果達標,可以使用維持量,但不能停葯。每三個月,檢查肝、腎功能,如果正常可以繼續服用,如果轉氨酶持續升高,需要請醫生換藥。
深海魚油也有降血脂作用,但不夠明顯,可以作為輔助性治療使用。
放血療法不可取,人到中年,對健康不利
豬內臟含膽固醇、脂肪較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常喝酒,產生的熱量較高,消耗不完都會轉化成脂肪,導致血脂升高
均衡飲食、葷素搭配、少喝酒、不過分油膩
及時調養,可以解決問題的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運輸肝臟中合成的內源性甘油三酯。無論是血液運輸到肝細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謝轉變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細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細胞內,甘油H酯與APOB100、膽固醇等結合,形成VLDL並釋放入血。在低脂飲食時,腸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人血。VLDL人血后的代謝,大部分變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於VLDL在血中代謝較慢,半衰期為6~12小時,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由於攜帶的膽固醇相對較少,且它們的顆粒相對較大,故不易透過動脈內膜。因此,正常的VLDL一般沒有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但是,由於VLDL中甘油三酯佔50%~70%,膽固醇佔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顯增高時,血漿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膽固醇水平也隨之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轉變而來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膽固醇運輸到全身各處細胞,但主要是運輸到肝臟合成膽酸。每種脂蛋白都攜帶有一定量的膽固醇,但體內攜帶膽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體內三分之二的LDL是通過受體介導途徑吸收入肝和肝外組織,經代謝而清除的。而餘下的三分之一是通過一條“清掃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這一非受體通路中,巨噬細胞與LDL結合,吸收LDL中的膽固醇,這樣膽固醇就留在細胞內,變成“泡沫”細胞。因此,LDL能夠進人動脈壁細胞,並帶人膽固醇。故LDL水平過高能致動脈粥樣硬化,使個體處於易患冠心病的危險中。
LDL是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其膽固醇主要來自從CE轉運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一般認為血漿中LDL的來源有兩條途徑:①主要途徑是由VLDL異化代謝轉變而來;②次要途徑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
LDL的降解是經LDL受體途徑進行代謝,細胞膜表面的被覆陷窩是LDL受體存在部位,即LDL中的ApoB100被受體識別,將LDL結合到受體上陷窩內,其後再與膜分離形成內吞泡,在內吞泡內經膜H+-ATPase作用,pH降低變酸,LDL與受體分離並與溶酶體融合后,再經酶水解產生膽固醇進入運輸小泡體,或者又經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積。血漿中65%-70%的LDL是依賴LDL受體清除,少部分(約1/3)被周圍組織(包括血管壁)攝取異化。一旦LDL受體缺陷,VLDL殘粒由正常時大部分經肝LDL受體識別,而改為大部分轉變成LDL,使血漿中LDL濃度增加。
人體血液中有4種脂肪:膽固醇、中性脂肪、遊離脂肪酸和磷脂類。膽固醇是一種油油複合體,大部分由肝臟製造。人體內膽固醇的總量為100到200克。其中三份之二在體內自行合成,三份之一來自食物。膽固醇必須和脂蛋白結合才能運送到體內各部分。脂蛋白又分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血清中的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一對二。兩者都有重要任務:低密度脂蛋白把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全身組織,高密度脂蛋白將各組織的膽固醇送回肝臟代謝。當低密度脂蛋白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積存在動脈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的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高在飲食上應注意: 多吃豆製品和少量飲葡萄酒(一天不超過100毫升)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大量飲酒極易由於熱能過剩而肥胖,同時肝內合成甘油三酯量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分泌也增多,反而造成高脂血症。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總膽固醇超過5.72mml/L,甘由三酯超過1.70mml/L,可診斷為高脂血症,而總膽固醇在5.2--5.7mml/L者稱為邊緣性升高。可有四種結果:
(1) 高膽固醇血症: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超過5.72mm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l/L。
(2) 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mml/L,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既總膽固醇<5.72mml/L。
(3) 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總膽固醇超過5.27mml/L,甘油三酯超過1.70mml/L。
(4) 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膽固醇)含量降低<9.0mml/L。
膽固醇異常升高,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常見的原因以下幾點:
(1)家族性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
(2)攝入的食物中膽固醇或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3)體重增加。
(4)年齡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代謝減緩,脂質開始堆積。
(5)絕經後婦女。在45~50歲前,女性的血膽固醇低於男性,50歲后則會高於男性。這種絕經后膽固醇水平升高很可能是由於體雌激素減少所致。
(6)不良的生活習慣。
(7)精神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狀態。
(8)大量的飲酒、吸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