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香鎮

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

柏香鎮位於河南省沁陽西部。西與濟源市接界,南與孟州市隔蟒河相望。位於鄭、洛、焦三城的中心地帶,東、西分別距沁陽市、濟源市十多公里,是國家重點中心鎮之一。

漢代屬河內郡波縣地,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鎮域面積約83.4平方千米(2017年) ,總人口58512人(2017年),2006年原葛村鄉整體併入,現在共轄62個行政村。

2018年,柏香鎮有工業企業105個,其中規模以上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7個。2018年,柏香鎮完成財政收入7440萬元。

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屬寬平鄉一圖。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第三區,后改為第四區。
1955年9月,廢區,置柏香中心鄉。
1956年11月,改為柏香鄉。
1958年8月,改建為柏香公社;同年11月,南尋公社併入。
1961年,析置柏香、葛村、兩水3個公社。
1965年,兩水公社併入。
1975年,大十八里、小十八里、大王、小王、大召、趙莊等划入渠溝公社。
1983年,改柏香鄉。
1989年,改柏香鎮。
2005年10月,葛村鄉併入。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柏香鎮轄62個行政村:郜庄、韓村、高村、西彰、后城、新村、東司馬、西司馬、西宜作、東宜作、柏香一街、柏香二街、柏香三街、史村、宋庄、和貢、大董庄、小董庄、大位、小位、西王良、東王良、東馮橋、肖寺、圪壋坡、賀村、小張庄、西馮橋、劉庄、朱庄、小召、留村、秦庄、謝庄、西兩水、東兩水、郜兩水、呂庄、李橋、葛前、葛后、小葛村、期城、伏背、西庄、鄭村、大潘、楊林、南王、保方村、彰儀、西鄉、北尋、東鄉一街、東鄉二街、東鄉三街、東鄉四街、范庄、小潘村、上輦、南西、南東。
截至2020年6月,柏香鎮轄6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柏香街村。
柏香鎮區劃詳情
柏香一街村西司馬村小位村劉庄村留村鄭村東鄉一街村
柏香二街村西宜作村西王良村朱庄村郜庄村大潘村東鄉二街村
柏香三街村東宜作村東王良村西小召村李橋村小潘村東鄉三街村
韓村宋庄村賀村秦庄村葛前村楊林村東鄉四街村
高村史村肖寺村謝庄村葛后村南王村范庄村
西彰村小董庄村圪壋坡村呂庄村小葛村保方村上輦村
后城村大董庄村小張庄村郜兩水村期城村彰儀村南西村
新村和貢村西馮橋村東兩水村伏背村西鄉村南東村
東司馬村大位村東馮橋村西兩水村西庄村北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柏香鎮地處沁陽市西部,西與濟源市梨林鎮為鄰,南隔蟒河與孟州市穀旦鎮相望,東與王曲鄉、崇義鎮相連,北同紫陵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8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柏香鎮境內為平原,地勢平坦。

氣候

柏香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4.6℃,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

水文

柏香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沁河水系。廣利總乾渠流經西庄、伏背、期城、葛前、葛后、小葛、東鄉一街、東鄉二街、東鄉三街9個村。長11.5千米。

自然災害

柏香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高溫、霜凍、雷擊等,以及由氣象因素引發的次生災害。

自然資源


柏香鎮有耕地面積78779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柏香鎮總人口6171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72人,城鎮化率4.8%。總人口中,男性30752人,佔49.83%;女性30961人,佔50.17%。2011年,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1.2‰,人口自然增長率8.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40人。
2017年末,柏香鎮常住人口為58512人。
截至2018年末,柏香鎮戶籍人口為62295人。

政治


領導分工

姓名職務工作範圍
呂 沛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協調政府、人大工作
任家斌鎮 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工作
王 兆組織書記組織、宣傳、統戰、共青團、婦聯、老幹部、民政以及黨委辦、政府辦,分包史村區工作
秦鵬舉紀檢書記紀檢、信訪等工作,聯繫政法口工作,分管農業服務中心,分包高村區工作
趙生榮人大主席人大工作,聯繫村鎮建設發展中心,分包柏香區工作
王明君武裝部長武裝工作,分管文化服務中心,分包肖寺區工作
吳高樓工會主席財政、稅收、工會工作,分管經濟工作辦公室,分包兩水區工作

經濟


綜述

2011年,柏香鎮完成財政總收入0.53億元,比上年增長5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01億元,增值稅0.1億元,企業所得稅0.3億元,個人所得稅0.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21元。
2018年,柏香鎮有工業企業105個,其中規模以上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7個。2018年,柏香鎮完成財政收入7440萬元。

農業

2011年,柏香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5920萬元,比上年增長12.6%。
柏香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6137噸,人均1068.7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冬瓜、山藥、花生等。
柏香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3412噸;畜牧業總產值16531.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6%。
截至2011年末,柏香鎮累計造林15000畝,林木覆蓋率16%。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898畝,產量4641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2011年末,大型農業機械1042台(輛)。

工業

2011年,柏香鎮工業總產值達到72.3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0%。2011年,工業企業138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職工85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1.6億元,比上年增長22%。

商業

2011年末,柏香鎮有商業網點130多個。2011年,大型農貿交易會160餘次。

金融業

2011年末,柏香鎮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5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2億元。

產業結構

柏香鎮
柏香鎮
柏香鎮是沁陽工業重鎮之一。該鎮形成食油、飼料、果汁、奶製品、服裝、機械、造紙、玻璃鋼、建材等幾大主導產業,擁有各類企業1386家,固定資產原值達16100萬元,其中上億元產值企業1家,超千萬元產值企業5家。該鎮第三產業繁榮發展,有商業批發、飲食、娛樂等商貿服務網點130多家,每年大型農貿交易會160餘次。
柏香鎮是每年舉辦大型大的農業鄉鎮。該鎮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年均單產超噸糧。全鎮形成大豆、果樹、西瓜、蔬菜等規模性農業基地。群眾性服務加工、畜牧養殖等基地建設也頗具規模。
柏香鎮地下水源極為豐富,完全可以滿足工農業生產需要。電力資源主要依靠豫北最大的發電廠——焦作市火電廠、沁陽電廠和亞洲第一大電廠——沁北電廠。柏香鎮距山西“煤炭之鄉”晉城市僅百餘公里,距濟源煤礦僅20公里,煤炭資源十分豐富。
柏香鎮工農業總產值達7.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28元。柏香鎮也是沁陽市最大的農業鄉鎮。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年均單產超噸糧。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開發初具規模,優質高產大豆新品種--“柏香一號”,經國家農科院測產鑒定,畝產達到316.5公斤,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科研項目。柏香鎮形成大豆、果樹、西瓜、蔬菜等規模性農業基地。群眾性服務加工、畜牧養殖等基地建設也頗具規模。
柏香鎮是沁陽工業重鎮之一。柏香鎮形成食油、飼料、果汁、奶製品、服裝、機械、造紙、玻璃鋼、建材等幾大主導產業,擁有各類企業1386家,固定資產原值達16100萬元,其中上億元產值企業1家,超千萬元產值企業5家。河南華寶工貿總公司是系農業部部級先進企業,河南省一級先進企業是農業部0家最大鄉鎮企業和省農業產業化50強龍頭企業。鎮區第三產業繁榮,商業批發、飲食、娛樂等商貿服務網點130多家,每年大型農貿交易會160餘次。年交易量達到每年舉辦大型。
2004年,新一屆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實施三心(民心、中心、重心)工程,重鑄柏香輝煌”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先後引進浙江超威、鄭州屹林、中國石油等企業來柏投資興業。當年引進項目4個,總投資達6000萬元人民幣。

文化


地名由來

柏香鎮境內古代柏樹成林、香氣芳溢,故得名柏香。

交通


柏香鎮境內有253省道經過。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柏香鎮有幼兒園(所)7所,在園幼兒60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16所,在校生3546人,專任教師18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04人,專任教師13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7所。2011年,教育經費達0.03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03億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柏香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07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40人,經營管理人才120人,技能人才135人,農村實用人才48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柏香鎮有文化藝術團體48個;年放映電影760場次,觀眾達7600人次;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64個,藏書9.6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20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戲迷協會、嗩吶隊、腰鼓隊、秧歌等。2011年末,有42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5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0%。
2011年末,柏香鎮有體育場地62處。45%的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柏香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均為衛生院;病床7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專業衛生人員17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1萬人次,住院手術180台次,出院病人0.18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66.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6.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3670人,參合率95.8%。

社會保障

2011年,柏香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57戶,人數2029人,支出178萬元,比上年增長14.8%,月人均73元,比上年增長23.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9人,支出8.7萬元,比上年增長13.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人,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34.6%;農村醫療救助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75人次,共支出6.61萬元,比上年增長4%。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柏香鎮有郵政網點150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85千米,投遞點15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650份、期刊300冊。固定電話用戶7800戶,行動電話用戶9000戶。

基礎建設

硬化道路
2008年該鎮籌集資金580萬元,硬化路面15萬平方米。其中,投資70萬元,新修了王良、西鄉、保方、東鄉四街等村村通道路4000米。
改水修渠
柏香鎮
柏香鎮
郜庄、小位等村分別投資400萬元,完成了供水管道鋪設22公里,完成排水管道鋪設45公里。
滿足文體需求
投資150萬元,修建了柏香一街、郜庄、李橋、西王良等7個村的文化大院;投資36萬元,完成了27個村共1800戶的有線電視安裝任務;投資65萬元,完成了37個村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設任務。
實施“萬村千鄉”工程
投資800萬元新建德隆超市柏香店,投資40萬元,新建八個村級超市,消除了超市空白村;切實落實好家電下鄉補貼試點工作,補貼農戶資金達20餘萬元。
緩解看病難
全鎮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達到95%,新增城鎮醫保800餘人,有效緩解了群眾的看病貴問題。
搞好村莊綠化
新種植景觀樹2800餘株,圍村林栽植3萬餘株。通過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滿足了村民各方面的公共需求,群眾對居住環境滿意度達到了90%。
截止至2008年,柏香鎮小城鎮建設已具雛形。柏香大街寬38米,長2000米,屬沁陽鄉鎮第一大街。投資40萬元安裝了豪華路燈,投資50萬元修建了下水道,投資20萬元架設了自來水管道,街道兩側還植上了綠化帶。投資300多萬元的商貿大樓,豪華別緻的郵電、工商、電業、財政、公安、計生大樓等,進一步增強了小城鎮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2000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黨政建設

柏香鎮針對農村黨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現實,完善工作機制,積極發展青年農民黨員,不斷壯大農村黨員隊伍。
一是建立目標責任機制。鄉黨委根據縣委《年度黨建工作彙編》(紅皮書)的要求,結合鄉情,制定發展青年黨員工作具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包抓領導和入黨培養聯繫人,要求各村黨支部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每年必須發展1-3名青年農民黨員,重點是發展表現好,有頭腦、致富能力強的青年農民黨員,改善黨員隊伍結構。
二是建立推薦幫帶機制。實行發展青年農民黨員“兩推三幫帶”,對已寫入黨申請書的青年農民黨員,實行村黨支部和群眾“兩推”方式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確保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對思想端正、雙帶能力強的青年農民。實行包村黨員幹部、村黨支部委員和鄉鎮黨代表一對一“幫帶”,幫助提高自身素質,加強黨性修養。
三是建立學習鍛煉機制。在鄉、村兩級定期不定期舉辦政治理論學習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強化培訓,進一步端正思想認識,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致富帶富能力,對表現突出的推選為村後備幹部、村民代表和示範戶,壓擔子、加責任,幫助早日成熟。
四是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推行“一考兩評”的辦法,每年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一次政治理論、黨的基本知識、基本政策和實用技術測驗,進行一次黨員和群眾無記名測評,對測驗測評合格者列為重點培養對象,對不合格者繼續幫帶並暫緩列為入黨積極分子,嚴把“入口關”。

文化下鄉

文化下鄉
文化下鄉
焦作市新農村建設“七送”活動開展以來,焦作市高度重視,專人負責,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指導,通過各項措施,不斷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為完成鄉鎮文化站建設任務,市文化部門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48萬元,確保了焦作市列入全省建設計劃的沁陽市柏香鎮兩個文化站建設如期進行。沁陽市柏香鎮文化站已建成,柏香鎮文化站主體工程已完成。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是焦作市2007年開始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2008年市文化局在1831個行政村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截至10月底,共放映電影27905場,觀眾達1000萬人次。焦作市於2006年被列為中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試點市,2007年焦作市圓滿完成了試點市建設任務,受到文化部的好評。2008年年初以來,市文化局進一步加強市縣兩級支中心建設,落實市縣兩級配套資金452.2萬元,為各縣市支中心配備設備,同時為512個村級服務點配備了197台計算機、315台投影儀。
焦作市文化部門已將文化下鄉作為一項日常性、規範性的工作來抓,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改進活動方式,堅持服務農村、服務農業、服務農民的原則,為農民送去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

旅遊


境內文化遺產豐富,主要有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肖寺遺址(圪壋坡遺址),屬於龍山文化的西王良遺址、李王良遺址,小董庄遺址;屬於春秋時期的郗城遺址、西司馬遺址等;屬於漢代的賀村古城(古波縣)、伏背古城(小沁城)、期城等,此外,還有位於柏香鎮馮橋村東南的漢代馮橋墓群和位於柏香鎮肖寺村西北的梁武帝陵。明代邑人楊嗣修建善建城,即今日柏香鎮老鎮範圍,距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大書法家王鐸曾在此常住,並留下了諸多墨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