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遺址

壋坡遺址位於焦作市東北部安陽城鄉貴城寨村東南1公里處。《左傳》(隱公十一年)杜註:“貴在修武縣北”。《水經注》也載:“修武縣北有故貴城”。現在城雖然已經被破壞,但是還有個別地方略高出地面,經過專家和學者考證,為古代貴城遺址。總面積有10萬平方米,文化層較厚。1961年考古工作者進行試掘。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化石等。石器有鏟、斧、鐮、鑿、刀、錛等,均為磨製而成。陶器有罐、瓮、盆等,多為碎片,灰陶居多,紅陶較少,多為素麵,個別飾有繩紋,紅陶上面都有彩繪,少數灰陶上也有彩繪。還出土有牛角、鹿角化石。屬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時期,即仰韶晚期文化,說明在新石器時期,焦作己有人類居住。

基本簡介


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遺址
位於沁陽縣西南20公里崇義鄉肖寺村,村下全為遺址。1965年,河南省博物館和沁陽縣文化館聯合對該遺址進行試掘。整個遺址高出四周農田2--4米,文化層分四層。第一層:土色淺灰,出土有小口尖底瓶口沿、紅陶黑彩網狀紋盆、紅陶紅彩網狀陶罐,夾砂灰陶瓮。第二層:土色淺灰,夾有紅燒碎土塊,出土有單唇小口尖底瓶和雙唇小口尖底瓶、夾砂灰陶罐、鼎足等。第三層:土色灰褐,出土有葫蘆口形尖底瓶、白衣黑彩紅陶盆、紅陶紅彩罐等。第四層:土色淺灰,出土有葫蘆口形尖底瓶、紅陶淺腹盆、紅頂缽、紅陶瓮等。第三、四層出土器物中,以紅陶居多,灰陶少見,有量“紅頂式”陶器。器物以素麵為主,彩陶中多為紅陶施紅彩,有少量的白衣彩陶。紋飾以勾葉紋、垂弧紋、三角弧紋為主,也有用橫直線組成的圖案。第一、二層出土器物仍以紅陶為主,但灰陶數量明顯增多,出現了極少的磨光黑陶。器物以素麵為主,但有少量的弦紋和繩紋。彩陶占很大比例,紅黑彩兼施,出現了紅黑綜紫等多種顏色施於一器的情況。紋飾除沿用三、四層以外,還用了大量網紋、鳥爪紋、山形紋等。該遺址三、四層屬仰韶文化早期,一、二層屬仰韶文化晚期。 1963年6月,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佈


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文化主要分佈於黃河中下游一帶。
圪壋坡文化遺址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最厚達4米。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發掘,發現這裡有四層文化層相疊壓,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龍山文化中期。由於以彩繪陶器為特徵的文化現象首先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命名為“仰韶文化”,從而使仰韶村遺址聞名中外。1961年3月國務院將仰韶文化遺址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組織中國和美、英、日等國的考古專家進行國際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發現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數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說明中國農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

文化發展


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文化屬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時期,即仰韶晚期文化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被稱為仰韶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陝西省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圪壋坡文化是距今約5000~7000年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主要分佈於黃河中下游一帶,以河南西部、陝西渭河流域和山西
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遺址
西南的狹長地帶為中心,東至河北中部,南達漢水中上游,西及甘肅洮河流域,北抵內蒙古河套地區。已發掘出近百處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較同一的文化特徵。生產工具以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刀、斧、錛、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骨器也相當精緻。有較發達的農業,作物為栗和黍。飼養家畜主要是豬,並有狗。也從事狩獵、捕魚和採集。各種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主要呈紅色,多用手製法,用泥條盤成器形,然後將器壁拍平製造。紅陶器上常有彩繪的幾何形圖案或動物形花紋,是仰韶文化的最明顯特徵,故也稱彩陶文化。選址一般在河流兩岸經長期侵蝕而形成的階地上,或在兩河匯流處較高而平坦的地方,這裡土地肥美,有利於農業、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如臨潼姜寨的村落遺址,約有100多座房屋,分為5組圍成一圈,四周有濠溝環繞,反映出當時有較嚴密的氏族公社制度。仰韶文化屬於母系氏族公社制繁榮時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體合葬和同性合葬,幾百人埋在一個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規模和隨葬品差別很小,但女子隨葬品略多於男子。
圪壋坡遺址距今大約7000年左右,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彩陶最豐盛繁華的時期。它位於黃河中游地區,遍及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河北、寧夏等地。
圪壋坡文化的制陶工藝相當成熟,器物規整精美,多為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灰陶與黑陶較為少見。其裝飾以彩繪為主,於器物上繪精美彩色花紋,反映當時人們生活的部分內容及藝術創作的聰明才智。另外還有磨光、拍印、等裝飾手法。造型的種類有杯、缽、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蓋和器座等,最為突出的是雙耳尖底瓶,線條流暢、勻稱,極具藝術美感。

旅遊指南


圪壋坡遺址
圪壋坡遺址
最佳旅遊時間:
年均氣溫為12.8~15.5°C。7月最熱,月均氣溫為27~28°C;1月最冷,月均氣溫為-2~2°C。全省無霜期大致在190~230天之間,一般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年降水量從北到南大致在600~1200毫米之間。遊玩線路:
遊玩線路: 陀羅尼經幢——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朱載育墓 ——於國故城——窄澗谷太平寺摩崖造像——圪壋坡遺址——花地崗遺址圪壋坡遺址美食:
修武黑山羊,個大肉多,體質健壯,肉鮮香細膩,且無膻味,其營養價值高,有益氣補腎,袪寒曖胃功能,是老年人和久病體弱者的滋補佳品,有清燉著肉、蔥爆山羊肉等吃法。在雲台山莊全年都不得可以吃到,但需要提前預定。當地特產:
聞名中外的四大懷葯 焦作市行政區域處沁河下游,南瀕黃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溫差明顯,很早就有種植地黃牛膝、山藥、菊花四種中藥材的傳統習慣。

參考資料


[1] 中國旅遊網 http://www.cts2008.com/Member/Sight/qdpyz/info.html
[2] 途牛旅遊網 http://www.tuniu.com/places/10414/show_desc
[3] 旅遊百科 http://www.ulog.org/areaInfo.asp?areaid=392051
[4] 河南伏牛山旅遊網 http://www.chinafns.cn/jingqu/jz/gdp/
[5] 好游網 http://www.hytrip.net/n31670c141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