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庄第八居委會

山東膠南市下轄村莊居委會

王戈庄第八居委會坐落於膠南市區人民路東南側,珠山路西側,風河北岸,轄區面積65278平方米。 ”相傳,明嘉靖年間,王、劉兩姓遷此立村,取名王哥庄,后演變為王戈庄。王戈庄早年流傳的的“八大景”,大多座落於該居住區內。

目錄

正文


王戈庄第八居委會坐落於膠南市區人民路東南側,珠山路西側,風河北岸,轄區面積65278平方米。距同三高速公路膠南出口3.5公里;距濟(濟南)青(青島)高速公路只有60分鐘的路程;到青島國際流亭機場、青島火車站60分鐘路程;泰(泰安)薛(薛家島)公路、碼頭、濱海公路等近在咫尺。
該居委會前身是膠南市四村。《王氏家譜》載:“王西周原籍平度縣官亭社,明嘉靖中遷膠。三遷而至利民鄉王戈庄,遂家焉。”相傳,明嘉靖年間,王、劉兩姓遷此立村,取名王哥庄,后演變為王戈庄。據民國版《增修膠志·疆域》載,清道光年間稱王戈庄集,宣統年間稱王家莊,民國時稱王戈庄集。現有居民388戶、943口人,除王、劉兩姓居民外,尚有孫姓、毛姓、楊姓、趙姓張姓、徐姓、程姓等。
相傳,現王戈庄第八居委會的“牌坊街”是王戈庄的標誌,是明、清代膠南最繁華的一條商業街,街長2公里,北起鐵山路,南到向陽路,街兩側店鋪雲集,行人川流不息。牌坊街的南北各立一廟,中間有兩座牌坊,其中南端的貞節牌坊就位於八居委轄區內。
傳說,明朝時有一劉姓的大戶人家女子,勤勞善良,賢惠待人,一生未婚,為家族做出了很大貢獻。為紀念她,族裡人為她立了一座“賢良碑”。文革初期拆除。王戈庄早年流傳的的“八大景”,大多座落於該居住區內。
王戈庄八居委歷史上以種菜、經商為主。1949年解放后,相繼興辦了工、副業。創辦了汽修廠、機械廠、建築公司等企業,集體經濟逐漸壯大。近幾年,特別是成立居委會以來,廣大幹群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地處城區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和廠房建設。目前,共引進私營企業35家,個體業戶40戶。2004年,實現入庫稅金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在順河路投資100萬元,建車間2000m2,在泰山路以土地租賃方式,建廠房3000m2。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民營經濟小區。
隨著經濟的發展,居委會的建設和精神文明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居民的福利待遇不斷提高。居委會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金70元,還為部分生活困難的居民申請了低保救助;對考上大專以上的學生每人發放獎學金1000元;全面推進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獨生子女戶由集體統一交納備用保險金。先後被膠南市委授予“文明村莊”和“五個好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