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五經

凈土宗之核心經典

凈土五經分別指《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凈土五經通常與《往生論》並稱五經一論,為凈土宗之核心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由凈土宗泰斗印光大師增編合為五經。其中《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三經專談凈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亦與凈土密切相關。

緣起


《無量壽經》是凈宗的概論;《觀無量壽佛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內容有理論與方法兩方面,更詳細深入地解釋。《阿彌陀經》的經文不長,釋迦牟尼佛在經中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導我們修學凈土法門,最後還舉出六方諸佛讚歎(玄奘大師的譯本是十方佛讚歎,《無量壽經》也是講十方佛讚歎)。因此,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求生凈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像釋迦牟尼佛那樣懇切地勸導我們!這是凈宗三經。
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將《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即《四十華嚴》最後一卷,稱為'凈土四經'。他這個做法非常正確,因為《無量壽經》一展開,第一句就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才曉得凈土法門與普賢菩薩的關係非常密切。西方極樂世界諸善上人修什麼法門?統統是修'普賢大士之德'。乾隆年間,彭紹升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大居士,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他把《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與《華嚴經》看成完全平等,只有內容多少不同而已,《無量壽經》是略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廣說、是細說。所以,將《普賢菩薩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附在三經之後很圓滿,也很有必要。
到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又附在凈土四經後面,成了'凈土五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二百四十四個字,這一章經文是凈土宗的心經,功德之殊勝決不在《般若心經》之下。《般若心經》是《大般若經》的心經、精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凈土宗五經一論的精華,不要看它字少,境界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它可以說是一大藏教的心經。
《往生論》是天親菩薩自己修學的心得報告,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天親菩薩也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凈宗修學依據的經論,到此地可以說是大圓滿,不必再附帶其他經典了。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是凈土宗的根本經典。
《無量壽經》的內容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緣起。世界怎麼來的,說明它的緣起、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意思、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概況,使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各個都有相當的了解,等於說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概論,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也是解說西方極樂世界最完備的一部書。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非常非常重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行菩薩道,建造西方極樂世界的構想、藍圖。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是在五劫修行當中累積起來的大願。所以我們對西方凈土的信心,可以說就是以四十八願作依據,決定不會錯,不至於迷失了方向。具體內容是:佛宣講無量壽經,說出阿彌陀佛最初的因地:棄國王位,出家修行,發四十八大願普度眾生。經過長時間的依願修行,終於福慧圓滿,得證佛果。所感得的極樂世界,莊嚴無量,妙莫能名,十方諸佛咸共讚歎。十方世界的菩薩、回小向大的聲聞緣覺、以及具足惑業的凡夫,只要肯往生,鹹得往生。

觀經


觀經
觀經
《觀無量壽佛經》佛宣講觀無量壽佛經,第一重點,凈業三福:人天之福、小乘聲聞緣覺之福,大乘菩薩之福,是任何時間,一切想要修行成佛者,所須具備的條件。第二重點,十六妙觀:使一切修行者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的正遍知海,是從心想生。若「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則眾生的煩惱業海,也是從心想生。果然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迴?當然是拚命想佛念佛,以期作佛。第三重點,九品因果: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各個品位的正因,以期人人皆求上品往生。該經是講西方凈土理論的依據,很重要。講修行的方法,講西方極樂世界九品的因果,該經與《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合稱三經,我們對這三經若不是完全了解,對西方極樂世界的認識就不完備,必須要三經合起來研究。

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是勸我們修行的,佛宣講阿彌陀經,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妙果,令聞者生信、發願、執持佛名,求生凈土。信、願、行(執持名號),是凈土法門的綱領宗旨。具此三資糧,不論是畢生執持而現生就得「一心不亂」(非常深的禪定境界,已達生死自在,能自行決定何時往生),或臨終聽聞開導、至心信願稱念佛號乃至十念,皆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彌陀經攝受力甚廣,因此被列入寺院晚課。

念佛圓通章


念佛圓通章
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取自《楞嚴經》,實在是念佛法門的最妙開示:果然能夠「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故此章列於三經之後。如 果我們對這幾句話能深深理解,對於這個法門就死心塌地了,不會再起個妄念,你心裡石頭落地了,你決定能夠成就,而且對於念佛的功德、利益,雖然經文不長,但是這個讚歎到了極處。

普賢行願品


普賢菩薩行願品
普賢菩薩行願品
《普賢菩薩行願品》取自《華嚴經》,導歸極樂,乃一切佛法之最終歸宿,故殿後為第五經。古大德對《無量壽經》的稱讚,稱為中本華嚴,把《無量壽經》的地位提得跟《華嚴經》一樣高,中本華嚴。大本華嚴是什麼?大本就是我們念的《華嚴經》,八十卷《華嚴經》。《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小本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所以《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特別是《無量壽經》一開端,就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菩薩們,幾乎每一個人都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遵是遵守,修學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是什麼呢?就是十大願王,因此我們念佛發願求生西方凈土的人,對於十大願王要重視,要努力地來修學,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到普皆迴向,一定要修,這是什麼?這是上品。上品上生的統統都修十大願王,所以這部經加在凈土四經後面,成為五經,很有道理。

關於編者


有人認為,印光老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我們看他一生的行誼,的確很像大勢至菩薩。他把原來的凈土三經加上《楞嚴經》、《華嚴經》中的兩個章節,變成凈土五經。
附印光大師《凈土五經》跋:
戒、定、慧三學,為學佛及修凈業者之根本,而戒尤為重要。故《觀無量壽佛經》,開示凈業三福:一則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則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則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初、二多屬戒學,三則三學圓具。具此三福,則凈業大成,往生上品。故於《凈土五經》后,附《華嚴經·凈行品》,及《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以期凈業行者,於律儀戒之執身不作,進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離念、斷惑證真。然縱得定共、道共二種實益,猶當兢兢業業,執持律儀戒,以為自利利他、維持法道之軌範。則空解脫人,無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