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雙手墊球
排球運動中的基礎顛球方法
正面雙手墊球是排球比賽中最基本、應用最多的墊球方法,是指雙手在腹前墊擊來球的一種墊球方法,是各種墊球技術的基礎,是最基本的墊球方法,適合於接各種發球、扣球和攔網球,在困難的時候也可以用來組織進攻。
正面墊球按其墊擊來球力量大小,可分為墊輕球、墊中等力量球和墊重球三種。
正面雙手墊球
2、墊中等力量來球:準備姿勢和手型與墊輕球技術相同。擊球時運用蹬地跟腰、提肩壓腕、向前抬臂動作,擊球的後下部。擊球后,做好下一個動作準備。
3、墊重球:採用半蹲或低蹲姿勢,手臂置於腹前,手型和墊輕球技術相同。擊球時採用含胸收腹動作,幫助手臂隨球屈肘後撤,並適當放鬆緩衝來球力量,以手臂和手腕動作,控制墊球的方向和角度。當擊球點稍高並靠近身體,仍可用前臂墊擊,如擊球點較低,並距身體較遠時,手臂在後撤過程中,就要屈肘翹腕把球墊在手腕部位的虎口處。
1、準備姿勢:屈膝的深淺和重心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來球的高低和角度,以及運動員腿部力量大小而定。在不影響快速起動的前提下,重心適當降低,以便雙手插到球下。
2、擊球手型:除單手墊球和擋球外,一般有三種:
(1)雙手抱拳互握,兩拇指平行向前。
(2)疊掌式。兩手掌根緊靠,手指重疊合掌互握,兩拇指平行。
(3)互靠式。兩手腕靠緊,兩手自然放鬆。
無論採用哪種手型,都應該注意手腕下壓,兩臂外翻形成一個平面。另外,還有一種墊球技術為翹腕式墊球,此技術用於來球較低且較急時採用,即兩手大拇指外側互靠翹腕,墊球時用虎口處擊球。
3、擊球部位:觸球時以前臂腕關節以上10厘米左右撓骨內側平面為宜。該處與球的接觸面積大而平,肌肉有彈性,可適度的緩衝來球力量,起球比較穩、准。如擊球部位過高,兩臂間隙大而不好控制球;如擊球部位過低,球墊在腕部球不易墊穩。
4、擊球點:在腹前擊球便於控制用力大小;便於調整手臂擊球角度;便於控制球的落點和方向。
5、擊球力度
(1)來球力量不同,墊球用力也不同。來球力量較小,速度較慢時,擊球主要靠手臂上抬力量,以增加球的反彈力;如果需要墊出較遠、弧度較高的球,還要靠蹬地、跟腰、提肩動作的協調配合,抬臂動作也要適當增大。來球具有一定力量時,迎擊的動作要小,速度要慢,手臂適當放鬆,避免彈力過大,主要依靠球本身的反彈力。對手來球較重時,由於來球力量較大,不但不能主動用力還擊來球,而且還要手臂隨球屈肘後撤,加長受力距離和時間,減小球給手臂單位時間力量,以達到緩衝的目的。因此,墊球用力的大小與來球力量成反比,同墊出球的距離和弧度成正比。
(2)來球弧度不同,墊球用力也不同。如對手來球過高,墊球時可利用伸膝蹬腿,以提高身體重心去墊球的方法。必要時還可稍稍跳起墊球,以保持正確的擊球點。如對手來球較低,可採用低蹲的方法墊球。
(3)墊球是運動員手臂和球的碰撞運動,擊球的用力關鍵在於手臂對球的控制。運動員根據來球適當用力和緩衝,激動靈活的變換手型,控制球的反彈面,將球準確地墊入預定目標,主要依靠擊球瞬間,手臂的專門運動知覺“手感”(又稱球感)。這種“手感”是一種複合知覺,是運動員與球接觸時進人視分析器、運動分析器和觸分析器的各種刺激物進行精細分化並在大腦皮層中形成複雜的、穩固的神經聯繫結果。運動員經常地、反覆地墊擊各種不同性能的來球,就會敏銳地感覺到來球的速度、力量、角度等因素和觸球時壓力的部位感覺等,並及時地做出恰當地的應對反應。
6、手臂角度:運動員手臂墊擊平面與地面夾角的大小影響著擊球弧度的高低。夾角較大,墊擊球弧度低;夾角較小,墊擊球弧度高。如來球不旋轉,可利用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原理去擊球;如來球旋轉,碰擊手臂時,除了球給手臂一個作用力和手臂給球一個反作用力外,球的旋轉力也作用於手臂,而手臂也要給球的旋轉一個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樣球觸手后反彈方向為反彈力和旋轉反作用力的合力方向。
正面雙手墊球
手型,觸球部位,擊球點,協調用力。
技術要點也可簡單概括為八字口訣:一插、二夾、三抬、四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