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五通鎮的結果 展開

五通鎮

四川省合江縣轄鎮

五通鎮位於川南黔北結合部,與兩省四縣六鄉鎮接壤,南與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毗鄰。鎮政府在五通場,距合江縣城75公里。

五通鎮幅員面積101平方千米,下轄9個行政村和五通社區,141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6288人(2017)。

2019年12月,瀘州合江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五通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支鎮管轄,九支鎮人民政府駐廣場路93號。

歷史沿革


1933年置五通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更名五堰鄉,1992年頂子、石頂2鄉併入設五通鎮。1997年,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五通、百歲祠、大坪、雷溝、棗子、永合、黃大橋、雲峰、桅杆、瑪瑙、塊岩、兩河、三殿、李咀、石頂山、兩匯水、大沙、會賢18個行政村和五通場居委會。2002年,面積100平方千米,轄18個行政村137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2592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685人。2004年,面積100平方千米,全鎮18個行政村,1個社區,137個村民小組,7243戶,總人口25822人。其中少數民族1450人。2007年11月5日,合江縣人民政府《關於五通鎮適度調整村級規模的批複》(閤府發[2007]300號):撤銷大坪上村,併入五通村;撤銷黃大橋村,併入百歲祠村;撤銷雲峰村,併入永合村;撤銷雷溝村,併入棗子村;撤銷桅杆村,併入李嘴村;撤銷瑪瑙村,併入塊岩村;撤銷三殿村,併入兩河村;撤銷兩匯水村,併入石頂山村;撤銷會賢村,併入大沙村。
2019年12月,瀘州合江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五通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支鎮管轄。
五通鎮
五通鎮

行政區劃


全鎮幅員面積101平方千米,海拔高度259-987.3米之間,境內多山地少丘陵,山地面積佔65%以上,全鎮轄18村,137個社和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16288人(2017),是合江縣少數民族散居最多的一個鄉鎮。
五通鎮位於合江縣西南部,與貴州省接壤,距縣城53千米。東鄰合江九支鎮,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南接敘永縣大石鄉、向林鄉;西連納溪區打古鎮;北與合江縣鎖口鄉毗連。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是合江縣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鄉鎮。公路可達瀘州、合江、赤水。鎮政府、鎮黨委、鎮人大駐五通社區。
五通鎮
五通鎮

自然資源


五通山區資源豐富,水資源充足,有大小水電站6座,為全鎮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富含天然氣資源,開採氣井5口。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56%,富產各種"山珍",為發展林區特色業和改善林區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通鎮
五通鎮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末,五通鎮常住人口7291戶、2763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85人,少數民族(苗族)3365人。
2017年,總人口16288人。
五通鎮
五通鎮

經濟


到2011年底,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3家,竹業和紅石兩大產業成為該鎮工業企業發展的典型代表。與此同時,加大對工業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採取全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方式,有效克服了區位劣勢等不利影響,鎮域工業企業不斷壯大。特別是物流業從無到有,先後引進了4家運輸企業和9家商貿流通企業。其中年納稅100萬元以上的商貿流通企業已達3家。同時,該們大力實施“飛地招商”。僅2010年,該鎮就採取“飛地招商”政策成功引進總投資達7000萬元的強泰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合江臨港工業園區。預計2011年底,全鎮生產總值將實現翻番,達到2.3億元,年均增長20.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6萬元,是2006年的10倍,年均增長1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7億元,較2006年增長365%;僅2011年就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7億元,工業項目到位600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0.59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62元;三次產業結構從2006年的46.3:18.5:35.2調整為27.6:38.1:34.3。
先後爭取到民用天然氣、以工代賑、安全飲水、通村公路通達通暢工程、林區公路建設、土地開發、敬老院建設、衛生院改造等40個項目3000多萬元,極大地改善了城鄉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五年來,全鎮累計使用國有建設用地和農村建設用地125.8畝,新增城鎮住房面積5.6萬平方米,五通場開發已納入二期規劃。新建和改擴建農房568戶,改造危房87戶,改廁112戶。完成村級公路100餘公里,泥結石公路24.5公里,硬化鎮域公路27公里。投資20多萬元完成五通場綠化、亮化和市政設施建設工程。積極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和紅層找水項目,投資210餘萬元,新建和改擴建供水站2座,紅層找水打井190餘口,解決4020人飲水問題,其中2011年以棗子村、五通村為主體,安裝自來水管,解決330戶飲水困難;安裝天然氣230戶,打沼氣池230口。城鄉環境上,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我們將城鄉環境治理納入每個月的中心工作,大力推進環境治理,營造良好人居環境。農業農村方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保持在5萬畝以上,優質糧基地達到2.7萬畝以上。特別是2011年,完成了永合百歲祠村1000畝油菜基地示範片的建設,拉開了該鎮規模化種植的序幕。新建紅梁標準化基地0.3萬畝,改擴建蔬菜大棚0.9萬畝,發展竹子4萬餘畝,其中優質竹基地1萬餘畝,新辦竹加工企業7家,年產值2000多萬元。全鎮勞務輸出人員五年累計達到3.5萬人,創勞務收入2.6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3425元增長到2011年的6562元。通過五年來的努力,城鄉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015年,五通鎮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3.76億元,年均增長10.37%,其中第一產業1.01億元,年均增長3.52%;第二產業1.19億元,年均增長17.89%;第三產業1.55億元,年均增長11.05%,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比重從37.1:22.8:40.1調整為26.9:30.7:41.3;規上工業增加值1825萬元,年均增長1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億元,年均增長42.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20萬元,年均增長4.56%;農民人均純收入10979元,年均增長13.58%。
截至2015年末,五通鎮發展石頂紅李子12000畝,竹子70000畝,金釵石斛1200畝,桃子500畝,核桃800畝,花椒500畝,油菜500畝。招商引資項目54個,其中農業11個,工業13個,第三產業30個,引資總額11.08億元。
五通鎮
五通鎮

社會


基礎設施

全鎮基礎設施齊備。已打通境內到九支的水泥路,村級公路網路基本形成,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0個,電視普及率達95%,有移動通訊基站2個,正擬新籌建2個,固定電話裝機已達200門,形成水、電、路、訊、視五通。

教育

2015年,五通鎮中學有教職工18人,學生267人;小學3所,共有教職工77人,學生2119人;幼兒園4所,學生329人;全鎮少數民族學生200餘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末,五通衛生院有建築面積1434.98平方米,規劃新建631.88平方米,醫護人員22人,鄉村醫生40人。2015年度住院病人436人次,門診人次5532;年均接種各類疫苗3000餘人次。
五通鎮
五通鎮

旅遊


景點

有遠近聞名的石頂山風景區,以谷狹幽深、奇山怪石的特色引人入勝。南與赤水市四洞溝風景區毗鄰,旅遊交通順暢,與赤水市僅一界之隔,極具開發潛力,是盛夏避暑,秋寒休閑的好去處。全鎮2001年工農業總產值1.25億,其中農業總產值8827萬元,企業產值3678萬元,糧食產業3325萬斤,人平1275.6斤。全鎮人平純收入2100元,財政收入200.7萬元,非稅收入11.8萬元,外勞務4000人,收入1600萬元,計劃生育96.25%,家畜、禽獸銷售情況:仔豬銷售3.98萬頭,商品豬銷售2.458萬,肉兔0.2萬隻,小家禽30萬隻,全鎮有耕地面積2486畝,山坪塘224口,電力排灌6座。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下大氣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從糧豬型結構生產經營轉入產業化建設,基本形成以種、養加工、企業、營銷為主體的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名優水果(荔枝、桂園、青果、柚子)、家禽、漁業養殖、紙廠、磚、預製板廠、竹加工等為主,素有竹壓席生產之鄉的美譽。
五通鎮
五通鎮
重點企業紙廠、磚、預製板廠、竹加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