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酸度

活性酸度

active acidity

活性酸度又稱有效酸度。

由溶液中H+濃度所引起的酸度。所謂“土壤pH值”即是土壤溶液H+濃度的負對數,公式見右圖。依據活性酸度的大小,可將土壤劃分為酸性土、中性土和鹼性土。

活性酸度


指環境中天然水溶液和土壤溶液中,由呈離子狀態的氫所產生的酸度。
通常用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pH值)表示,pH值的大小,反映環境中物質組成的特性。
天然水溶液的pH值與以不同化合態存在的碳酸含量密切相關。
土壤溶液的pH值與水分、二氧化碳、各種電解質和膠體的含量密切相關。
環境的pH值決定了化學元素的遷移能力,許多元素在強酸性環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而在中性或偏鹼性環境中形成難溶性化合物。

土壤酸度分類


活性酸度

土壤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直接反映,通常用pH表示。活性酸度的來源主要是CO2溶於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機物質分解產生的有機酸,以及土壤中礦物質氧化產生的無機酸,還有施用的無機肥料中殘留的無機酸,如硝酸硫酸磷酸等。此外,由於大氣污染形成的大氣酸沉降,也會使土壤酸化,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個重要來源。

潛性酸度

土壤潛性酸度是土壤膠體吸附的可代換性H和Al的反映。當這些離子處於吸附狀態時,是不顯酸性的,但當它們通過離子交換作用進入土壤溶液之後,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濃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鹽基不飽和土壤才有潛性酸度,其大小與土壤代換量和鹽基飽和度有關。
活性酸度與潛性酸度的關係
活性酸度與潛性酸度是同一個平衡體系的兩種酸度。二者可以互相轉化,在一定條件下處於暫時平衡狀態。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點和現實表現。土壤膠體是H和Al的貯存庫,潛性酸度則是活性酸度的貯備,土壤的潛性酸度往往比活性酸度大得多,二者的比例,在砂土中約為1000;在有機質豐富的粘土中則可高達5×10—1×10。

酸性土壤改良培肥方法


酸性土壤的特徵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養分低,有機質低於1.5%,嚴重缺有效磷)、“粘”(土質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為紅、黃、紫色)。在這些土壤上種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產量低品質劣。改良培肥方法是:
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畝每次施20~25千克石灰,直至改造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施綠肥,增加土中有機質,達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數,沖淡酸性對作物的危害。
4、增施鹼性肥料,如碳酸氫銨氨水石灰氮、鈣鎂磷肥、磷礦石粉、草木灰等,對提高作物產量有處。對酸性土壤應增施石灰,以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鋁的毒害,提高養分的有效性。同時注意增施有機肥料,通過有機肥料的緩衝作用,減輕酸性對土壤和作物的影響。化學肥料宜選用氨水、碳酸氫銨、鈣鎂磷肥等鹼性肥料。而在鹼性土壤中,尤其是石灰性土壤,可溶性磷易與鈣結合,生成難溶性磷鈣鹽類,會降低磷的有效性。在石灰性土壤中,許多微量元素如硼、錳、鉬、鋅、鐵的有效性會大大降低,致作物營養元素不足,併發生各種生理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