驌驦,漢語詞語,拼音是sù shuāng,意思是良馬名。
《左傳》雲,
唐成公有兩驌騻馬。”今本《左傳》作“肅爽”。
《後漢書·馬融傳》:“登於疏鏤之金路,六驌騻之玄龍。”
李賢 註:“驌騻,馬名。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五:“聞說真
龍種,仍殘老驌驦。”
《楊家將演義》:(驌驦馬)碧眼青鬃,毛卷紅紋,四蹄立處,高有六尺。
明 趙振元《為袁氏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肆以驌驦無聞,則捐
金市駿,而冏寺馳聲。”
明
馮夢龍 清
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唐侯有名馬二匹,名曰“肅霜”。“肅霜”乃雁名,其羽如練之白,高首而長頸,馬之形色似之,故以為名。後人復加馬傍曰驌驦,乃天下希有之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