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高玄殿的結果 展開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明清皇家道廟古建築,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高玄殿位於北京皇城之內,北海公園之東,景山之內,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大高玄殿臨街大門是並排的三座門,此地又俗稱“三座門”。整個殿宇約佔地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300平方米。

2013年5月大高玄殿已正式歸還故宮。

2020年,大高玄殿將恢復健康,有望實現開放。

建築結構


大高玄殿位於西城區三座門大街23號,是明清兩代尊奉“三清”的皇家道觀。
大高玄殿後世多有修繕,殿坐北朝南,南北長264米,東西寬57米,佔地面積近1.5公頃,現存古建築約1600平方米,基本上保持了原建風格。成南北向長方形,正面有兩重綠琉璃仿木結構券洞式3座門,門後為過廳式的大高玄門。大高玄門前原有旗杆(現僅存石座),後有鐘鼓樓。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闊7間,重檐黃琉璃筒瓦廡殿頂,前有月台,左右配殿各5間;後殿名九天應元雷壇,面闊5間,兩旁配殿各9間。
現存主要建築自垣牆所開闢的3座門,護以石欄。內有大高玄門、鐘鼓樓、東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應元雷壇殿。最後是一座象徵天圓地方的兩層樓閣乾元閣,圓攢尖屋頂,覆以藍琉璃瓦,象徵天;下為“坤貞宇”,方形,覆以黃琉璃瓦,象徵地。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

歷史沿革


大高玄殿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嘉靖二十六年(1547)毀於火,萬曆二十八年(1600)重修。
清代因避康熙帝名諱,改名“大高元殿”,后又更名為“大高殿”,並於雍正八年(1730)、乾隆十一年(1746)、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后又有多次修葺。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殿受到嚴重破壞,后修復。
民國年間,殿前部分建築進行了拆除和改動。新中國成立初期,大高玄殿由總參保障部服務局使用。由於長期用做辦公用房,大殿內部建築損壞嚴重,彩繪嚴重脫落,殿前月台漢白玉石欄桿不少腐蝕傾坍,九天應元雷壇前接建了多間紅磚房,院內辦公建築亂搭,火災隱患嚴重。

建築景觀


殿沿中軸由南往北依次為大高玄門、大高玄殿、九天萬法雷壇、乾元閣等主體建築,其左右布置有配殿、鐘鼓樓及值房等建築。
大高玄門
殿前有兩重琉璃門,均為並列的三座洞券門,護以石欄。琉璃門內有大高玄門,門面闊三間,中間有御路,通面闊16.20米,通進深8.80米,黃琉璃筒瓦歇山頂調大脊,五踩單昂斗栱。門內東西有鐘鼓樓,均為方形平面,兩層,黃琉璃瓦歇山頂,其內鍾、鼓亦於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失落。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面闊七間,通面闊34米,通進深16.5米,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上檐七踩單翹重昂斗栱,下檐五踩重昂斗栱,金龍和璽彩畫,前檐明、次間各四扇四抹隔扇門,兩梢間為檻窗,均為三交六碗菱花窗格,帶銅面頁。大殿座落於漢白玉石欄桿圍繞的須彌座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正面踏跺三出,中間有石雕御路,御路上雕有雲龍、雲鳳、鶴等圖案。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五間,均為綠琉璃瓦歇山頂,前出廊,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栱,旋子點金彩畫。
九天萬法雷壇
九天萬法雷壇,位於大殿之後,面闊五間,通面闊15米,通進深10米,單檐廡殿頂,綠琉璃瓦黃剪邊,五踩重昂斗栱,檐下繪旋子點金彩畫,殿前有圍以漢白玉石護欄的月台,中間有御路。殿東西有配房,各九開間,通面闊37.40米,通進深9.60米,綠琉璃瓦歇山頂調大脊。
乾元閣
大高玄殿最北的是一座兩層樓閣,上層名“乾元閣”,為八根柱子構成圓攢尖頂,覆紫色琉璃瓦,亭立於平座上,周以圍廊,有木質欄桿;下層名“坤貞宇”,方形,腰檐鋪黃琉璃瓦,單翹單昂斗栱,井口天花,繪金龍;閣建於有漢白玉護欄的台基之上,正面中間有踏跺,石雕御路。

古代功能


大大高玄殿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中國唯一一座明清兩代皇家道觀,是紫禁城的重要組成部分。60多年來,大高玄殿一直被借用,最近幾年才陸續移交故宮博物院。高玄殿為宮廷所屬道教廟宇,在明代作為道教祭祀場所,清代為祈雨、雪之壇。

復建修繕


大高玄殿現存古建築大木結構多已年久失修。同時,瓦面損傷、彩畫及台基望柱、欄板、排水龍頭等石構件缺失傷損也很嚴重。在被佔用期間,一些古建被用作維修車間,內部堆放大量雜物、易燃品,煙感、避雷等消防設施不完備,極大威脅到文物建築安全。
2014年8月13日,故宮研究院古建研究所正式揭牌。由故宮古建專家團隊清理修復的大高玄殿也首度向媒體開放,庭院內的部分房屋已經被拆除,古建周邊也採取了保護性措施。回歸故宮后,位於院落最後一重樓閣“乾元閣”最先開始搶修工程,這座象徵著古時天圓地方的獨特建築已經完成初期修繕,隨後將請專業的人員對院內的20餘座現代建築進行拆除,預計2014年底可以啟動二期工程。
2016年有望對公眾開放,全部修繕工程將持續1年半時間,經過一年半的復建修繕后,這裡將變身集展覽、數字影院、露天文化廣場為一身的故宮新展區。大高玄殿修復完成後,將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多方面的合理利用。
進行保護性修復后,基於維護歷史原貌的原則,故宮博物院將舉辦道教相關文物的展覽,以恢復和提升其歷史和文化氛圍。故宮醞釀通過一個特色展覽恢復這座皇家道觀的歷史樣貌,其中首展將聯合武當山在大高玄殿舉辦道教大展,展示真武大帝不同時期的坐像,而故宮內珍藏的道教文物也將借大高玄殿與公眾見面。
同時,大高玄殿位於紫禁城外,可以不受閉館時間的限制,為更多希望感受故宮文化的社會公眾提供便利,計劃在九天萬法雷壇區域設置數字博物館,利用“數字故宮”的文化成果,更好地展示和傳播故宮文化。
此外,大高玄殿還將作為故宮文化活動場所,舉辦“故宮講壇”等社會教育活動,乾元閣的東西配殿將不進行復建,有利於形成小型的文化廣場,對觀眾和青少年開放。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

建築布局


正殿大高玄殿面闊7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是中國古建築里規格最高的;後殿為九天萬法雷壇,面闊5間;最後為一座樓閣,外觀為兩層,內部暗藏一層,實為三層,其頂部上圓下方,上為圓形攢尖頂的“乾元閣”,覆以象徵穹窿的五樣藍琉璃瓦,下為方形的“坤貞宇”,覆以象徵大地的五樣黃琉璃瓦。這種“象天法地”的形制,級別之高,造型之精美為中國罕見,其內部蟠龍藻井,雲鶴丹陛,木雕神龕,種種細部裝修裝飾皆工藝精美。

文物保護


2016年4月7日,國家文物局批複北京市文物局《關於報審〈大高玄殿文物保護規劃〉的請示》(京文物〔2015〕1301號),批複如下:
一、原則同意所報大高玄殿文物保護規劃。
二、對該規劃提出以下修改意見:
(一)進一步深化大高玄殿作為明代皇家道觀建築群的價值評估,注意與最新修繕及研究成果相結合。補充對各文物建築須彌座台基、欄桿、御路以及油飾彩畫的價值和現狀評估,補充對乾元閣修繕工程和南牌坊真實性的評估。完善基礎設施現狀評估。
(二)進一步梳理文物構成,琉璃門、院牆宜作為建築物。
(三)適當調整保護範圍區劃,南牌樓、北牆外綠地及停車場不宜納入保護範圍。精簡建設控制地帶劃定的文字說明。建議補充完善反映周邊區域各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區劃的圖紙。
(四)核實精簡文物保護區劃管理規定的文字說明。
(五)應切實做好與《故宮保護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明確統一的管理體制。
(六)充實完善文物本體保護內容,明確對建築、油飾彩畫、遺址、院落地面、附屬物等修繕項目的工程定性和控制要求。進一步深化對研究性保護維修、保養歲修、遺產監測等工作的說明。
(七)大高玄殿的展示利用應以皇家道教活動及其建築、藝術的展示為核心,其他內容可適當簡化,保留一定的靈活性。應進一步細化展示功能分區,測算附屬管理用房的需求,嚴格控制復建量。
(八)細化完善基礎設施規劃,注意與現狀相比對,適當壓縮部分設施布設,並注意從技術層面避免各類管線布設對文物本體的破壞。進一步論證供暖區域,有彩畫的文物建築室內不宜供暖。
(九)進一步校核圖文內容,精簡規範文字說明。
三、請你局指導有關單位按照上述意見對規劃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並於15個工作日內將經你局核准的規劃文本圖紙及相關電子檔案等材料報我局備案。
四、請你局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將經我局備案的大高玄殿文物保護規劃報請北京人民政府公布,並督促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將相關內容納入當地城鄉規劃,積極組織有關部門逐步實施。
五、規劃中提出的本體保護和展示以及環境整治、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實施前應編製具體方案並按程序報批。

交通提示


乘5、101、103、109、812、814路車到北海站下車,路北向東。